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09: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聊斋志异》读后感的手写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例如:探讨《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等。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成书背景、作品特点等。 - 提出自己读后感的主题,为下文展开做铺垫。
4. 主体部分: -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反派角色等,阐述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 阐述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如:善恶有报、忠诚、勇敢等,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象征意义等,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 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谈谈阅读《聊斋志异》后的心得体会。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表达对《聊斋志异》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作者蒲松龄的敬意。
6. 语言表达: -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
从小就喜欢看神仙鬼怪的魔幻故事,孔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敢和圣贤对着干,只是觉得魔幻世界既有人推崇的处事哲学、妖魔亦有道,又有超出人类日常的玄幻,神奇又有趣。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聊斋志异,上中下三本,短篇居多文言文加注释,有的故事注释之丰富篇幅比正文还长好几页。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随便读一两个小故事打发时间。
上册中,同样是人和狐的相处故事,《胡氏》讲一个高情商的一家之主和一个倾慕人类想和人类做亲家的狐仙的故事,得益于主人公的大智大勇,结局圆满。《九山王》则由于李先生的自大狠辣,结局凄惨。因此我更喜欢《胡氏》中的人类形象,佩服这家主人的胆识和格局,审时度势、不卑不亢。
不精准地翻译一下故事是这样的:河北有一个大户人家,聘请家庭教师。来了个毛遂自荐的胡秀才。主人和胡秀才都是开朗爽快的人儿,聊得挺投机,于是主人就聘请了他。胡秀才教书勤勉认真,而且学识渊博远高于一般的秀才。但是他经常下班以后出去玩通宵,大户人家晚上都按时关门上锁,也没听见开门声,早上他却在家里,也不知怎么进来的。时间一长,主人就明白了,这位胡秀才是狐仙啊。主人家没有因为胡秀才不是同类而怠慢,同时也体会到胡秀才应聘以来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没有恶意,因此对胡秀才非常尊重优待。
(遂相惊以狐。然察胡意故不恶,优重之,不以怪异废礼。)
时间长了,彼此熟悉了,胡秀才知道主人家有个女儿,因此屡屡暗示想结为亲家,主人一直装糊涂。一天胡秀才请假离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衣帽整洁、气质闲雅,骑着头黑驴登门拜访。主人赶忙让座,老头入座后自我介绍说是来给胡秀才求娶主人家女儿说媒的。主人沉默了很久,说道:“我和胡先生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了,何必还要结成亲家。而且我的女儿已经许配给别人了,还请老先生代为谢谢胡先生的好意”。保媒拉纤儿的老头挺刚,直接说:“我知道你家闺女还没许配给别人,为啥拒绝胡秀才呢?”再三劝说,可是主人都不松口。老头有点儿恼了,说:“胡秀才也是世族子弟,有啥配不上你家的呀?”。主人被逼急了直接刚:“也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不是同类啊。”老头怒了,主人也急眼了,马上就要打起来了。老头打算来抓主人,主人喊家丁拿棍子撵老头,结果老头遁形不见了。老头的驴都没来得及牵。这驴看起来毛色漆黑、身形高大,可是牵它不走,驱赶它,竟然跳起来发出蝈蝈的叫声,再一看,驴原来是蝈蝈幻化的。
(主人以其言忿,知必相仇,戒备之。)
主人知道,这下得罪了胡秀才,肯定会被报复,因此吩咐家丁戒备。次日,果然大批的狐狸军:有骑兵、步兵、持刀的、拉弓箭的,气势汹汹地来了。主人家也不敢贸然出门迎战。狐狸军叫嚣着说要放火烧了屋子,主人很恐惧。家丁中有勇猛健硕的,领头出去迎战,扔石头、射箭,打斗起来,两方各有损伤,眼见着狐狸军丢兵弃甲、溃败逃去。狐狸军遗落在地上的刀,像雪一样明晃晃的闪亮,捡起来却是高粱叶幻化的。主人家的家丁们大笑,原来就是树叶刀啊。但是又怕狐狸军再来侵犯,因此也不敢怠慢,更加谨慎地戒备着、随时迎战。第四天,大家聚在一起正揣度狐狸军会不会再来,忽然一个身高三、四米的巨人从天而降,手持大刀冲进来,追着人砍。大家赶紧扔石头砸它,结果巨人倒地而死,走近一看竟然是草扎的假人。众人更不怕狐狸军了。后面三天狐狸军都没来,大家放松了警惕。主人去上厕所,忽然看见狐狸军跑来、乱箭射向自己。主人很害怕,赶紧喊家丁迎战,狐狸军才撤退。拔出箭一看,都是蒿杆。就这样折腾了好几个月,虽然不常来,也构不成啥实质的伤害,但是也不能不戒备,主人不堪其扰。
有一天,胡秀才率领狐狸军来了。胡秀才看见主人出来迎战,躲在狐狸军中不出来。主人看见了,就喊胡秀才,胡秀才不得已出来了。主人说:“我自问一直很尊重你,到底哪儿得罪了你,以至于要纠集狐狸军来缠斗”。其他的狐狸又打算放箭,胡秀才制止了它们。主人走过去拉着胡秀才的手,请他到家里,摆上酒菜款待他。
(主人近握其手,邀入故斋,置酒相款。从容曰:“……”)
主人说:“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思。以咱们的交情,为什么我不愿意结为亲家呢?先生家的车马、房屋,都和我们人类的不同,真的把柔弱的女儿嫁过去,怎么在你们的环境里生存、生活呢?你也能想到,我们没办法适应你们的生活环境吧。而且有谚语说,强扭的瓜不甜,何必强求呢?”胡秀才惭愧地低下了头。主人又说:“不要紧,咱们的情分照旧。如果不嫌弃,我家还有个小儿子,十五岁,可以娶你家的姑娘。不知道,有没有适婚的姑娘啊?”胡秀才大喜,说:“我家有个妹妹,14岁,样貌端正,可以给你当儿媳妇。”主人起身行礼(表示求娶),胡秀才也起身行礼(表示答允)就这样,双方都很高兴,把之前的不愉快都翻篇儿了,张罗着酒菜,犒劳双方的战士,大家都很高兴。主人询问胡秀才家的住址,准备安排送聘礼、迎亲。胡秀才说不用送聘礼、迎亲。一直到天黑了点上了蜡烛,胡秀才和狐狸军都喝高兴了才离开,从此再没有闹事儿的了。
(年馀,胡不至。或疑其约妄,而主人坚待之。)
过了一年,胡秀才一直没有音讯,大家纷纷议论是不是悔婚了,主人却坚持继续等待。又过了半年,胡秀才忽然到访,寒暄过后说:“我家妹妹长成了,请选个日子成婚吧。”主人很高兴,立即选定了结婚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夜里,果然有马车送新娘子来了。嫁妆丰厚,堆满了新房。新娘子出来见婆婆等一众女眷,看起来温婉美丽。主人很高兴。胡秀才和他的一个弟弟来送亲,两个青年都是举止谈吐风雅,很有酒量,第二天天亮了才离开。新娘子能预知年景,所以主人家的务农生产都听新娘子的安排。胡秀才和他兄弟以及母亲也时常来探望女儿,人人都能看得见它们。
主人的胆识和格局体现在察觉聘请的老师是狐族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它是异类而废礼。后续无论是求娶时、缠斗中还是沟通中,也没有因为对方是异类而轻视。
在求娶的问题上审时度势,胡秀才暗示想结亲的时候,主人装糊涂;媒人至,主人以女儿已婚配婉拒;媒人再三强求,主人直说拒婚因为非同类。当面沟通,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无法在狐的生活环境里生存。主动提议迎娶,并在询问了迎娶礼仪之后,既尊重了狐族的送嫁习俗又信守约定,使得事情圆满解决。
矛盾冲突和沟通中始终不卑不亢。预判拒婚会遭到报复,因此戒备;缠斗时,虽然识破对方够不成什么实质伤害,但没有恃强凌弱让事情无法挽回;主动拉胡秀才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聊斋志异》系蒲松龄写了一生的巨著,先生少年秀才科考府、道、县三个第一,可谓是少年得志,但在科举考场终生不得志,究其原因:其一,科举应试是死板的八股文与聊斋先生文风不符,也许是先生少年得志的秀才科考的文章风格为其终生科举应试埋下了一生不得志的悲剧,其二:可能是写聊斋影响了蒲松龄科举应试及第。蒲松龄一生有三苦:一生写聊斋苦,一生科举考试不得志苦,一生生活清平苦。
《聊斋志异》历经数百年,跨越時空的文学生命力,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依然闪烁奇异的光芒,作者以人鬼妖狐等形象地揭示世态的炎凉;科举选拔人才的弊端与腐败;人世间美丑恶等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弘扬了人世间正能量。经典语句:"性痴的人一般都意志专注,所以痴心读书的人写文章一定很出色;痴心技艺的,他在这方面的技术一定很精良。人世间那些放荡不羁而一事无成的人,都自认为是不痴的聪明人,比如因嫖娼而破产,赌博而败家,难道是痴人做出的事吗?由此可知聪明过人,精明过人,才是真痴。当代人读聊斋会觉得是在写人妖鬼怪狐仙,可否知?是在论述人性与世态,做人与做官,官品与人品。用心读完《聊斋志异》古典名著,每位读书人都会有不一样理解:所以说痴心从商的人一定会是有成就感的商人;痴心从政为官的人一定成就名垂青史的清官,太过精明的人仕途为官缺少的是痴心不改与专注,随波逐流,聪明反被聪明误,……。
满清康熙朝于成龙从政为官数十载,几度风雨,痴心不改,成就大清第一廉吏,是从政为官的人学习楷模;而满清所谓"十全老人"乾隆帝身傍大红人和绅却是一位精于算计、巧言令色、献媚取宠,精明过头而被嘉庆帝伏法的巨贪,有一首民谣表达出当年和绅贪婪之巨:"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当年和绅是富可敌国!嘉庆帝查抄和绅府第,登记造册的各类财产折算成银两高达八万万两白银,是大清国二十年的税赋收入,要是按当今财富折算绝对是世界首富啊!其次还查抄到几本和绅卖官账册,乾隆朝竟然有三分之一满清各级官员是和绅卖出去的官,嘉庆帝只赐死和绅,卖官账册一把火炬之。中国有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就有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很多段落折射出满清吏治腐败深入骨髓;其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经典名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乃折射乾隆盛世吏治腐败!蒲松龄《聊斋志异》经典语言:“一人得道,鸡犬升道”。笔者感叹:文学大家妙笔语言经典咏流传!
和绅推广程甲本《红楼梦》刊印流通集市、庙会市场,却无从考证和绅从书商那里敛财几何?和绅人品秉性,本就不该从政为官,要是经商一定是有成就感的商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我们学习楷模。
晚年戚继光因明朝首辅张居正被万历帝清算而被波及,在明廷地位一落千丈,数次上书整训明朝百万明军被驳回;出于忧国之心,再次上书整训蓟、辽几十万明朝边防军,又被明廷驳回;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农历十二月七日,六十岁的戚继光突然发病,病急且重,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十二月八日便悲催凄凉离开了人世,这一天也是中国人传统的腊八节,一代抗倭名将陨落,但戚继光为明帝国留下了他用毕生精力操练出的军队和练兵的纪要并训练培养千里边防上的数千名中下级优秀军官,正是这批“戚家军”军官的卫国热血,助万历朝打赢了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
所以说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军人角色而言:一生忠心报国的丹青铁血也是当代军人的学习榜样。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