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28 15:00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师德师风建设讲话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确保讲话稿的主题明确,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展开,突出重点,避免偏离主题。
2. 突出时代背景: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时代特点,阐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强调师德师风内涵:详细阐述师德师风的内涵,包括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教育理念、教学态度等。
4.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和不足,增强讲话稿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5. 提出具体措施: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确保讲话稿具有可操作性。
6. 语言表达:讲话稿应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确保听众易于理解。
7. 结构安排:合理布局讲话稿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阐述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结尾部分总结讲话要点,提出期望和号召。
8. 逻辑清晰:确保讲话稿的逻辑严密,观点鲜明,层次分明,使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讲话内容。
9. 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群体的实际需求,关注教师职业发展,体现对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10. 遵循相关政策法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清晨走过教学楼,看到年轻教师伏在案头批改作业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送我的那本《陶行知教育文集》。三十多年过去,书页已泛黄,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箴言仍在耳畔回响。在教育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师德究竟是什么?它不应是墙上的标语,而应是课堂上的轻声细语;不应是文件里的条款,而应是家访路上的风雨兼程。今天,我想以本校二十年师德建设实践为样本,和大家聊聊如何让师德从概念变成行动,从要求变成自觉。一、锚定精神坐标:在价值引领中明晰师德方向(一)从师道传统到时代新解:师德的三重突破"师者,人之模范也。" 汉代杨雄的这句话,道破了师德的本质。但在数字化时代,师德有了新的内涵。我校在实践中实现了三重突破:一是破除 "抽象化" 误区。把师德拆解为 18 项具体行为:比如 "批改作业时不遗漏任何一个错误批注"、"与家长沟通时先倾听再表达"、"面对学生冲突时先共情再处理"。去年入职的小李老师,起初对 "师德" 概念模糊,直到在《师德行为手册》中看到 "课间主动与学生聊天" 的条目,才明白师德就藏在这些小事里。二是突破 "阶段性" 局限。建立 "新苗 - 骨干 - 名师 - 导师" 四阶培养链。退休的王老师至今记得,入职时师父每周听她三节课,帮她打磨教学细节;成为骨干后,她又带着年轻教师做家访,这种传承让师德有了时间的厚度。三是扭转 "约束性" 偏见。通过 "师德故事会" 活动,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张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自闭症孩子,她每天课间陪他玩积木,坚持了一学期,孩子终于主动叫了她一声 "张妈妈"。这样的故事让教师们明白,师德不是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二)"四有" 标准的校本化实践:从理念到行动我们将 "四有" 好老师标准转化为 "三维目标体系":在理想信念维度,设立 "师德讲堂",每月老教师讲述教育初心。82 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每次都会带当年的教案本,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让年轻教师眼眶发红。我们还组织教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 "生活即教育" 的标语前,物理组王老师有感而发:"教惯性定律时,不仅要讲公式,更要讲科学家的责任。"在道德情操维度,开展 "最美课堂瞬间" 征集。数学组陈老师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有个学生总在数学课上折纸,陈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让他用折纸讲解几何图形,后来这个学生成了班里的 "几何小讲师"。陈老师说:"师德有时就是多一点耐心,多一种方法。"在扎实学识维度,建立 "师徒结对 + 课题研究" 机制。语文组的 "整本书阅读" 课题,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共读《红楼梦》,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手把手传授。年轻教师小王说:"师父不仅教我怎么讲林黛玉进贾府,更教我怎么让学生爱上古典文学。"在仁爱之心维度,推行 "学生成长档案" 制度。英语组刘老师的档案里,每个学生都有 "闪光点记录":小李的发音标准,小张的作文有创意,小陈的课堂笔记最工整。刘老师说:"师德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二、构建培养体系:在分层培育中助力师德成长(一)新教师:系好第一粒扣子对入职三年内的教师,我们开展 "青蓝工程"。化学组的 "师徒契约" 很有特色:师父每周要听徒弟两节课,徒弟要帮师父批改一次作业。去年入职的小吴老师记得,第一次上实验课紧张得手发抖,师父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想想你为什么当老师。" 这句话让他平静下来。现在小吴老师也成了师父,他说:"师德传承就是这样,从一张纸条开始。"(二)骨干教师:成为中流砥柱对五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设立 "师德创新项目"。班主任李老师的 "班级议事会" 项目很有成效: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处理班级事务。有次两个学生吵架,议事会讨论后决定:两人一起照顾班级绿植一周。李老师说:"师德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而是相信学生的力量。"(三)资深教师:做好精神传承对教龄十五年以上的教师,成立 "师德导师团"。退休返聘的周老师每周三下午都会坐在 "周老师谈心室",年轻教师遇到困惑就来聊聊。英语组小郑老师曾为学生成绩焦虑,周老师递给她一本旧书 ——1985 年的《英语教学法》,里面夹着一张纸条:"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这句话让小郑老师豁然开朗。三、创新实践载体:在日常教育中浸润师德(一)课堂教学:师德的主阵地我们提出 "每节课都是师德课" 的理念。历史组张老师在讲 "五四运动" 时,不仅讲历史事件,还让学生讨论 "当代青年的责任"。有个学生说:"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爱国不是口号,是做好身边的小事。" 这样的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自然融合。(二)家校共育:师德的试金石开展 "百家访" 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五次。班主任刘老师的家访日记里记着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学生总穿旧衣服,刘老师家访时才知道,孩子父亲生病,母亲打零工。后来刘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做手工义卖,帮这个家庭渡过难关。刘老师说:"家访让我明白,师德不仅在课堂,更在生活的细节里。"(三)社会实践:师德的拓展场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物理组王老师带学生给社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有位老人拉着王老师的手说:"你比我孙子还有耐心。" 王老师说:"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明白,师德就是对人的尊重,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四、完善评价机制:在科学评价中引领师德发展(未完)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是因为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师德师风始终是我们扎根的根基,是我们培育桃李的力量源泉。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高尚的师德师风作为支撑。
回顾我们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每一次进步、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记得去年毕业班备考期间,张老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时刻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像家长一样给予温暖关怀。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正是高尚师德师风最生动的体现,它们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现象也时有出现。有的老师在教学上逐渐失去热情,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有的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冷漠,缺乏耐心;甚至还有个别老师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做出了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但却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更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老师们,师德师风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我们做到关爱学生。
同时,师德师风也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注重言传身教。
老师们,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让我们坚守教育初心,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无私的爱心,共同涵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的教师队伍一定会更加优秀,我们的学校也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华刚实用文档老师为大家准备诸多讲话稿,可以点击下面专栏链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