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0 03: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黄道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核心观点。黄道这本书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文化内涵等,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进行阐述。
2. 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文章结构的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可以先概述黄道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全文。
3. 丰富论证: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黄道进行解读。可以从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4. 引用原文: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黄道中的原文,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原文要准确,避免断章取义。
5. 表达个人观点:读后感作文要体现个人观点,避免千篇一律。在分析黄道的过程中,要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6.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为了使文章更具文采,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7. 注意篇幅:读后感作文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00-800字左右为宜。在有限的篇幅内,要确保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8. 严谨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
在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转的76年的周期中,其彗星轨道附近会散布大量尘埃碎片,由于哈雷彗星轨道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离地球轨道都比较近,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每年会有两次由哈雷彗星带来的天文奇观——5月初的宝瓶座η流星雨和10月下旬的猎户座流星雨。“今年的猎户座流星雨极大出现于满月前后,因此观测效果不佳。”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原馆长朱进略感遗憾地说道,“其实每天都有流星雨,由于地球自转,它们每年都在差不多的阳历日期到来。”朱进与流星雨已经打了30多年的交道,天文系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仰望星空,探索天体纵横交错间的宇宙奥秘。
始于好奇的天文学
“天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观测的学科,除了为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之外,能够亲自站在星空下体验观测的乐趣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享受。”朱进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比起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天体、天文现象等等都是我们的观测对象。”
现代天文学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研究。朱进表示,天文观测关注更广袤的时间与空间中许多未知现象,其中时常会迸发出新的事物,其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研究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因此需要观测人常常抱有一颗强大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天文学家仰望日月星辰,聚焦天体运动,观昼夜交替,看四季更迭,从日出月落中解读时间的概念。
朱进1981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2002年,来到北京天文馆的他已经是老练的天文观测者。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朱进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小行星、彗星、人造天体等,仰望星空始终是他的生活习惯。
自1994年开始,朱进主持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研究项目,到2001年止,项目组共发现了获国际小行星中心暂定编号的小行星2700余颗,其中有1214颗获得永久编号和命名权。1997年,朱进的项目组还发现了一颗彗星,后来它被命名为“朱—巴拉姆”彗星。“印象极深的是在天文台工作最后几年做的施密特望远镜的维护工作,也发现了一些小行星,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工作和观测经历。”
2002年9月,朱进调任北京天文馆馆长,从一位天文专职科研人员,转变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和兼职的科研人员。
做下一代的启明星
提到天文学科普工作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朱进认为,天文学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打下基础。
“我觉得天文学是一个非常适合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学科,天文学除了能够教给孩子们天文知识以外,更多地还在于引导孩子们拥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让孩子们尝试出于好奇和兴趣,去探索和做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考虑做一件事情有什么用,这对从小培育科学精神有一定帮助。”
近年来朱进时常和同事一同走进中小学课堂,开设天文课程和天文讲座。朱进觉得遗憾的是,在“数理化天地生”这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唯一在我国的中小学没有列入正式课程的学科。“在天文科普方面,我自己感觉最有成就感的还是‘天文奥赛’的推动。”20年来朱进致力于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的筹办和推广,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天文学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推动天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教育和普及。至今,全国天文奥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并更名为“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入选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为广大青少年天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汲取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虽然已经56岁了,但朱进对于仰望星空和天文科普的热情不减反增,依旧执着于仰望头顶的星空,牵挂着在学校讲授天文知识时孩子们一张张满是好奇的脸。“现在工作不那么忙了,有更多时间,希望能把想做的这些事情都做得更好,不论是天文科研还是天文科普。”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西游记为四大名著,电影电视剧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对没读过原著的误导颇多,适逢少爷天天9岁,同读西游记,兼做记录,聊飨同好。
“所谓天天,原是仙丹,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吃一口长生不老,吃两口羽化成仙。”
三藏师徒过了七绝山,继续走到夏天,忽见有一城池。三藏道:“徒弟们,你看那是什么地方?”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的!”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的杏黄旗,写着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什么地方?”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有字也看不明白!”道:“老孙怎么能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不要听师兄捣鬼。这么远,城池都看不清,怎么能看见什么字?”道:“那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国,要倒换关文。”道:“那是肯定的。”
不多时,来到城门,唐僧下马过桥,进了三层门。那大街市上,人物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不比大唐差。路两边做买卖的,见猪八戒相貌丑陋,沙和尚面黑身长,孙脸毛额廓,放下买卖,都来看。三藏叫道:“不要撞祸!低着头走!”八戒把个莲蓬嘴揣在怀里,沙僧不敢仰视,只有东张西望紧随唐僧左右。那些人有的看看就回去了,有一些顽童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打闹。唐僧捏着一把汗,只叫:“不要生事!”八戒只好不抬头。
转过隅头,忽见一座门墙,上有会同馆三字。唐僧道:“徒弟,我们进这衙门去。”道:“进去干什么?”唐僧道:“会同馆是天下通会通同的地方,我们先到里面歇下。等我见驾,倒换了关文,再赶出城走路。”八戒漏出嘴来,把那些随看的人吓倒了数十个,他上前道:“师父说的是,我们先到里边藏着,免得这伙鸟人吵嚷。”就进馆去,那些人才渐渐退去。
馆中有两个馆使,是一正一副,都在厅上查点人员。他们见唐僧来到,齐道:“是什么人?”三藏合掌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驾下,差往西天取经的,今到贵国,不敢私过,有关文欲倒验放行,先借高衙暂歇。”两个馆使听了,屏退左右,整冠束带下厅迎上相见,安排人打扫客房安歇,办素斋支应,三藏谢了。二官带领从人,出厅而去。手下人请唐僧客房安歇。
道:“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三藏道:“他这里不服我大唐管,又不与我国相连,何况经常有上司过客往来,所以不好相待。”道:“这么说,我偏要他相待!”正说着,有管事的送素斋来,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三藏让徒弟收了,谢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里有干净锅灶,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三藏道:“我问你一声,国王可在殿上?”管事的道:“我万岁久不上朝,今天是黄道良辰,正与文武百官议出黄榜。你如果要倒换关文,趁现在赶紧去还能赶上。到明天,就不能够了,不知还要等多长时间。”三藏道:“,你们在这里安排斋饭,等我去验了关文回来,吃了走路。”八戒取出袈裟关文,三藏整束了进朝,只是吩咐徒弟们,不要出外生事。
唐僧来到五凤楼前,烦奏事官转达天廷,要倒验关文。那黄门官到玉阶前启奏道:“朝门外有东土大唐钦差一僧,前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经,欲倒换通关文牒,听宣。”国王喜道:“寡人久病,没有上朝,今上殿出榜招医,就有高僧来国!”就传旨宣至阶下,三藏礼拜。国王宣上金殿赐坐,命光禄寺办斋,三藏谢了恩,将关文献上。
国王看了,道:“法师,你那大唐,几朝君正?几辈臣贤?至于唐王,因什么作疾回生,让你远涉山川求经?”三藏欠身合掌道:“贫僧哪里最早三皇五帝治世,后来经过夏商周和春秋战国,大秦统一了天下。后来又经过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大隋得了江山。但是隋炀帝无道,我王李氏得国,国号大唐。高祖之后就是当今天子太宗李世民。国内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因长安城北有个龙神刻减雨水,应该被斩。他夜间托梦找唐王相救。唐王把手下贤臣款留殿内下棋,没想到正午的时候贤臣梦斩龙身。”
国王问道:“法师,那贤臣是什么人?”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征。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是安邦立国的大宰辅。因他梦斩了泾河龙王,那龙王告到阴司,说我王许救又杀了他,所以我王得了急病,渐觉身危。魏征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至冥司,寄与酆都城判官崔钰。唐王身死后,至三日复生。亏了魏征,让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年寿命。现在要做水陆大会,所以派贫僧远涉道途,询求诸国,拜佛祖,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那国王又叹道:“真是天朝大国,君正臣贤!像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三藏听了,偷眼观看,见那皇帝面黄肌瘦,形脱神衰。三藏正要问,有光禄寺官奏请唐僧奉斋。皇帝传旨:“在披香殿,连朕之膳摆下,与法师同享。”三藏谢了恩,与国王一起进膳进斋。
在会同馆中,让沙僧安排茶饭,并整治素菜。沙僧道:“茶饭易煮,蔬菜不好安排。”问:“为什么?”沙僧道:“油盐酱醋都没有。”道:“我这里有几文衬钱,让八戒上街买去。”八戒道:“我不敢去,嘴脸太丑,怕惹下祸来,师父怪我。”道:“公平交易,又不抢他,有什么祸!”八戒道:“你刚才没有看见?在这门前漏出嘴来,把人吓倒了十来个;如果到闹市丛中,也不知吓坏杀多少人呢!”
道:“你只知闹市丛中,你看见闹市上卖的是什么东西了吗?”八戒道:“师父只让我低着头,不要闯祸,没有看见。”道:“酒店、米铺、磨坊,和绫罗杂货不用说,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与那异品的糖糕、蒸酥、点心、卷子、油食、蜜食,无数好东西,我去买些请你怎么样?”八戒流着口水,跳起来道:“哥哥,这次我扰你,待下次攒了钱,我也请你回席。”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料来。”沙僧应承道:“你们去,多买些,吃饱了来。”八戒捞个碗盏拿了,就跟出门。有两个在官人问道:“长老哪里去?”道:“买调料。”那人道:“这条街往西去,转过拐角鼓楼,那郑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油盐酱醋、姜椒茶叶都有。”
他二人携手相搀,上街往西而去。过了几处茶房,几家饭店,当买的不买,当吃的不吃。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将就买些用吧。”是要捉弄他,哪里肯买,道:“贤弟,你好不会算账!再走走,拣大的买来吃。”两个人说着话,又领了许多人跟随争看。到了鼓楼边,只见那楼下无数人喧嚷,挤挤挨挨,填街塞路。八戒见了道:“哥哥,我不去了,哪里人嚷得紧,只怕是拿和尚的。何况是面生可疑的人,拿了去怎么办?”道:“胡说!和尚又不犯法,拿我干什么?我们走过去,到郑家店买些调料来。”八戒道:“罢罢罢!我不撞祸。这一挤到人丛里,吓得他跌死几个,我还要偿命呢!”
道:“既然这样,你在这墙根下站着,等我过去买了回来,与你买素面烧饼吃。”八戒将碗盏递给,把嘴拄着墙根,背着脸,死也不动。走到楼边,挤进人丛里听时,原来是那皇榜张挂楼下,所以多人争看。挤到近处,闪开火眼金睛,仔细看时,那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满心欢喜道:“古人云,行动有三分财气。这样就不必买什么调料了,先把取经的事缓一天,等老孙做个医生。”弯腰丢了碗盏,拈一撮土,往上洒去,念声咒语,使个隐身法,轻轻的上前揭了榜,又朝着地上吹口仙气,那阵旋风起处,他回身到八戒站的地方,只见八戒嘴拄着墙根睡着了。将榜文折了,轻轻揣在他怀里,转身先回会同馆去了。
那楼下众人见风起时,各各蒙头闭眼。风过去后,看见没了皇榜,都很害怕。那榜有十二个太监和十二个校尉看守,才挂不上三个时辰就被风吹去。他们左右追寻,忽见猪八戒怀中露出个纸边来,众人近前道:“你揭了榜?”八戒猛抬头,把嘴一噘,吓得那几个校尉跌倒在地。
八戒转身要走,又被面前几个胆大的拦住道:“你揭了招医的皇榜,还不进朝医治我万岁去,要去哪里?”八戒慌慌张张道:“你儿子才揭了皇榜!你孙子才会医治!”校尉道:“你怀中揣的是什么?”八戒低头看,真有一张纸,展开一看,咬着牙骂道:“那猢狲害死我了!”便要扯破,早被众人架住道:“你是死了!这是当今国王出的榜文,谁敢扯坏?你既揭在怀中,必有医国之手,快同我去!”八戒喝道:“你们不知道,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师兄孙揭的。他揣在我怀中,丢下我走了。如果要此事明白,我与你们寻他去。”众人道:“说什么乱话,你揭了榜文,让我们找谁!不管你,扯了去见国王!”
那伙人将八戒推推扯扯,就像生了根一般,十来个人也弄他不动。八戒道:“你们不知高低!再扯一会,扯得我性子发了,你们就麻烦了!”不多时,闹动了街人,将他围绕,内有两个年老的太监道:“你这相貌稀奇,声音不对,是哪里来的,这般强横?”八戒道:“我们是东土差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唐王御弟法师,刚才入朝,倒换关文去了。我与师兄来这里买办调料,我见楼下人多,不敢去,是我师兄让我在此等候。他见有榜文,弄阵旋风揭了暗揣我怀内自己走了。”
那太监道:“我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八戒道:“正是,正是。”太监道:“你师兄往哪里去了?”八戒道:“我们一行四人,师父去倒换关文,我三人和行李马匹都在会同馆。师兄弄了我,他先回馆中去了。”太监道:“校尉,不要扯他,我等同到馆中。”八戒道:“还是这两个奶奶懂事。”众校尉道:“这和尚不识货!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了?”八戒笑道:“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众人道:“快找你师兄去。”
街上人吵吵闹闹,有三五百人,一起来到馆门口。八戒道:“各位,我师兄不比我任你们作戏,他是个认真的人。你们见了,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就弄不成了。”众太监校尉道:“你师兄如果有手段,医好国王,他也该有一半江山,我等合该下拜。”
八戒领着一行太监校尉,来到馆中,只听与沙僧在客房里正说那揭榜之事。八戒上前拉住乱嚷道:“你个猢狲!骗我去买素面、烧饼、馍馍给我吃,原来都是空头!又弄旋风,揭了什么皇榜,暗暗的揣在我怀里,拿我装胖!这怎么成个弟兄!”笑道:“你这呆子,想是走错了路,走向别处去了。我过鼓楼,买了调料,回来找你不见,我先回来了,在哪里揭什么皇榜?”八戒道:“现在看榜的官员都来了。”
只见那几个太监校尉朝上礼拜道:“孙老爷,今天我王有缘,天遣老爷下降,请大展经纶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愈,江山有分,社稷平分。”听了,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大家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吧?”太监叩头道:“奴婢是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道:“这招医榜,是我揭的,是让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去让那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的本事。”
太监、校尉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我等留一半人在这里,另一半入朝启奏。”分了四个太监,六个校尉,不待宣召,入朝当阶奏道:“主公万千之喜!”那国王正与三藏清谈,忽闻此奏,问道:“喜从何来?”太监奏道:“奴婢等领出招医皇榜,鼓楼下张挂,有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一个圣僧孙长老揭了,现在会同馆内,要陛下亲自去请他,他有手到病除的本事,特来启奏。”
国王满心欢喜,就问唐僧道:“法师有几位高徒?”三藏合掌答道:“贫僧有三个顽徒。”国王问:“哪一位高徒善医?”三藏道:“实不瞒陛下说,我那顽徒都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涉岭,或者到峻险之处,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龙,没有一个能知药性的。”国王道:“法师何必太谦?朕今天登殿,幸遇法师来朝,是天缘。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让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的本事。文武众卿,寡人身虚力怯,不敢乘辇;你们替寡人,都到朝外,敦请孙长老看朕之病。你们见他不可轻慢,称他做神僧孙长老,都以君臣之礼相见。”
众臣领旨,与看榜的太监、校尉来到会同馆,排班参拜。吓得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于壁下。坐在当中端然不动,八戒暗道:“这猢狲活活的折杀了!怎么这许多官员礼拜,也不还礼,也不站起来!”不多时,礼拜完,分班启奏道:“上告神僧孙长老,我等是朱紫国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洁礼参请神僧,入朝看病。”才站起身来道:“你王怎么不来?”众臣道:“我王身虚力怯,不敢乘辇,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礼,拜请神僧。”道:“既如此说,列位请先走,我随后就到。”
众臣各依品从,作队而走。整衣而起,八戒道:“哥哥,千万别攀出我们来。”道:“我不攀你,只要你两个与我收药。”沙僧道:“收什么药?”道:“凡有人送药来给我,照数收下,待我回来取用。”二人点头答应。
和文武百官来到大殿,那国王问:“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进前一步,道:“老孙便是。”那国王听得声音凶狠,又见相貌刁钻,吓得跌在龙床之上。女官内宦赶紧扶入宫中,国王道:“吓死寡人了!”众官都怨道:“这和尚怎么这么粗鲁!怎敢揭榜!”笑道:“各位错怪我了。如果这么对人,你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好不了。”众臣道:“人能有多少阳寿?就一千年也还不好?”道:“他现在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众臣道:“你这和尚,太不知礼!怎么敢这么满口胡柴!”笑道:“不是胡柴,你都听我道来: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两班文武中有太医院官,对众称扬道:“这和尚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神圣功巧。”众官让近侍传奏道:“长老要用望闻问切之理,才能认病用药。”国王睡在龙床上,声声唤道:“叫他走吧!寡人见不得生人面了!”近侍出宫来道:“那和尚,我王旨意,让你走吧,见不得生人面了。”道:“如果见不得生人面,我会悬丝诊脉。”众官暗喜道:“悬丝诊脉,我等听过,没有眼见。再奏去来。”那近侍的又入宫奏道:“主公,那孙长老不见主公之面,他会悬丝诊脉。”国王道:“寡人病了三年,没有试过这个,宣他进来。”
近侍传出道:“主公已同意他悬丝诊脉,快宣孙长老进宫诊视。”上了宝殿,唐僧迎着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了!”笑道:“好师父,我给你增光,你反说我害你?”三藏喝道:“你跟我这几年,哪里见你医好谁来!你连药性都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闯这个大祸!”笑道:“师父,你原来不知道。我有几个草头方,能治大病,保证医得好他。就是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的罪名,也不该死,你怕什么!不打紧,不打紧,你先坐下看我的脉理怎么样。”
三藏又道:“你哪里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什么章句,怎么注解,就这么胡说八道,会什么悬丝诊脉!”笑道:“我有金线在身,你没见过。”就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声“变!”即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在手内,对唐僧道:“这不是我的金线?”近侍宦官在旁道:“长老不要夸口,请入宫中诊视。”别了唐僧,随着近侍入宫给国王看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