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0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匠人》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匠人》这本书的哪个方面展开,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匠人》这本书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根据主题,分析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思想等,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心理变化等。 b. 情节分析:梳理故事情节,探讨其发展脉络、转折点等。 c. 主题思想分析: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d.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作品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3. 观点鲜明:在阐述观点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避免模棱两可。可以引用书中的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错别字、
一个有着34人的秋山木工厂为何年销售额能达到10亿日元?生产出来的家具为何用在日本国会议事堂,宫内厅和知名大饭店?而且来自世界的企业家都来此取经?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匠人精神》背后的匠人精神。
上周看完秋山利辉老先生的《匠人精神》第一二部,我想说我又多了一位偶像,最让我震惊的是仅是他严格仔细认真的执行《匠人精神》30条,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秋山利辉
他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我的工作就是培养行业内的明星
用八年时间
慢慢教他德行,做人
成为一流的人之后
就能成为一流的工匠
如果你有精神
才会走的很远,很高
他花了八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工匠,学徒期满后他辞退学徒,让他们到外边去见更大的世界,去成就自己的事业。谁会花时间精力培养出来一个员工目的是为了让他离开公司呢?目的肯定是为己所用。雇主最担心的就是花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员工流失的现象。
但秋山利辉老先生却说:为社会和人类培养有用的年轻人是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任务是培养能造福社会的匠人,他们必须为大家提供能使 几十年,甚至几个世代的真正家具,所以我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充当自己的分身为我工作。
培养通行全球的工匠人以回报社会,这是我现在奋斗的目标。
这本书我先是用攀登读书听了四遍,然后又看视频,才知道《匠人精神》的核心竟然是“孝
”但还是不明白为是”孝“呢?
《孝经》里有句话:德之本在孝,做人的根源在于孝。
秋山利辉老先生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一流的匠人取决于品行而不是技术,培养品行高尚的工匠比培养技术出色能干的更重要。
做人的根本就在于”孝“所以”孝“是《匠人精神》的核心。
我们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推行“以孝治天下”孔夫子晚年著作《孝经》《大学》里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和家喻户晓,我们耳熟能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和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不不谋而合的。
区别在于,他坚持做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匠人精神》的30条黄金法则
今天带大家了解前20条,后十条大家可以自行查找哈
0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0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0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是一个开朗的人。
0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0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0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0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0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
0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20条里面,其中有11条是讲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的,8条讲个人成长修练的,只有一条讲使用工具的。
他说我花了95%的时间在教他们如何做人,只有5%的时间在教他们如何做事。
先德行 后技能
已成 则物成
修身永远是我们立世之根本。
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大国工匠》这套书,以真实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在科技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航空“艺人”胡双钱,在长达37年的工作历程中,先后参加过国产运10、波音737、国产C919大飞机的生产制造,精心打造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当工厂陷入低谷期,面临没钱买煤、没电可用的困境,一家老小的生活压力沉甸甸地摆在他面前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坚持下去。在没活儿干的时候,他就用边角废料练习,苦练手感,熟悉每件工具设备,琢磨各种难件的加工方法。就这样,他连续13年荣获厂里的“质量信得过岗位”称号,享受产品免检的待遇。
作为学生,读到胡双钱的事迹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他已然将这份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那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充分展现出匠人的职业道德,更是大国工匠的风范所在。
还有一位神奇的雕刻师 ——“人民币雕刻师”马荣。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我们的百元大钞居然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人民币的印刷之难,关键在母版的雕刻上。尤其在钢板上进行人像雕刻,必须做到100%的精准传神。手工雕刻讲究以小观大,重在精美,哪怕细如发丝的线条都要做到清晰可见、根根分明。雕刻师要在这一刀一线中显现功力。作为最年轻的人民币雕刻师,马荣第一次向百元大钞冲击时,却因人像眼神中的毫厘之差遗憾落选。为了弥补技术的不足,她再次扎进工作室,对人像细节的刻画进行钻研和苦练。为了不浪费昂贵的钢板,她以纸为板,以笔为刀,在一个独立的小环境里夜以继日地埋头磨砺;再一抬头,已过去整整19年。她的作品被逐步应用在第五套人民币1元到50元的面值上,她也真正成为一名顶级的人民币雕刻大师。当面对计算机数字化对传统手工雕刻的冲击时,已过中年的她从最简单的开机开始学习。直到目前,她的办公室里还保留着厚厚的几十本学习笔记。
马荣苦钻研的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力量,也让我看到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性。
书中有“两丝”钳工顾秋亮,言传身教、匠心筑梦的洪家亮,“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陈兆海……他们的事迹激励我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以他们为榜样,秉承敬业乐业、执着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做一个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劳动者。
(作者系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