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0 10: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银行领导讲话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读后感的中心思想,即对领导讲话中哪一部分内容感受最深,是关于银行发展战略、服务理念,还是员工队伍建设等。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讲话的背景、时间、地点以及领导讲话的主题。 - "主体":分点阐述自己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或个人经历进行阐述。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可能的行动建议或期望。
3. "内容要点": - "深入理解":对领导讲话中的关键点进行深入解读,阐述其内涵和现实意义。 - "结合实际":将讲话内容与银行工作实际相结合,分析讲话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 "个人感悟":分享自己对讲话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悟,体现读后感的个性化。
4. "语言表达": - "准确用词":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逻辑清晰":论述要有条理,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 "情感真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虚假和夸张。
5. "注意事项": - "尊重领导":在评价领导讲话时,要尊重领导,避免负面评价。
最近看到志凌兄又出新著《金融变革与银行守正》,对他思考不断、研究不停、笔耕不辍的勤奋和家国情怀敬佩有加,更对其书中观点颇有共鸣,不过,若想准确地描述其重要价值并非易事。
正巧最近读到了一则关于特斯拉CEO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其中讲到,马斯克称自己是运用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这个“第一性原理”,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方法论,指的是一层层剥去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从本质出发解决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志凌兄在新著中所用到的方法论。志凌兄的新著和他一贯的研究方法正是如此。他的研究风格就是善于一层层剥去银行的表象,看到银行的本质,再从其本质出发,研究银行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仅以这一新著为例,我们先看看银行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通常的说法是,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一层层剥开看其运作的原理。首先,它是一手把客户的钱(资金)吸收(借)进来,另一手把钱借给需要的人(客户),在此过程中赚取利差和手续费。(第一层)
其次,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显然是要控制好风险。因为银行经营的钱(资金)主要是以存款的方式借来的,然后再借贷出去,两头都是别人(客户),而不是自己的钱自己用。这自然就要保证放得出收得回,必须控制好风险。因此,也有“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一说,道理就在此。(第二层)
最后,由于银行的两头都是别人(客户),因此,其经营方式、方法又与别的企业不同,提供服务时必须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全面适应客户的需求,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而客户的需求喜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银行也要不断变化,也就是我们日常强调的创新与变革。(第三层)
由此,我们可以把银行的本质与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概括为创新与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换言之,银行的 “正”,就是一方面要牢牢地盯住客户的需求,适时地改变自己,另一方面要牢牢地盯住风险,有效地管控好风险。这就好比银行能持续稳步前行的两个轮子,只有把握好这两个轮子,守好这个“正”,方能保证行稳致远,始能做成百年老店。
可以说,志凌兄曾作为中国(全球)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型商业银行的首席风险官和首席经济学家,集他40余年的理论研究功底与银行实践经验写就此书,正是运用了“第一性原理”,一层一层地抽丝剥茧。新著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和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全球金融业不断变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把握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和数据驱动实现银行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针对国内外复杂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有效防控系统性和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总体上了在金融大变革的时代,银行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守正。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怎么创新,守什么“正”,如何守好“正”。比如,他反复强调全面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不断提高银行服务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平的观点;他作出商业银行经营将回归稳健、资本约束等基本原则的判断;他系统研究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型科技手段,全面提升银行风险防控精准化的水平;等等。
我国银行40余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任何一家银行乃至其他金融机构,只有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好创新与守正的内在逻辑,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市场变化、技术发展水平,并结合银行自身的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有效防控风险,才能行稳致远。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为例,其由国有专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国有控股上市银行, 业务种类、经营方式、资产规模均发生了天翻地覆式的变化。但是,仔细看,它们却又与三四十年前一样,甚至和数百年前银行业在威尼斯诞生时的性质一样。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它们依然在经营货币资金,亦即在坚守银行业的“正道”。换句话说,过去的40余年里,银行一方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寻求变革,另一方面,又始终把风险管控放在首位。由此不仅保持了规模上的优势,更主要是都以追求长期稳定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为目标。志凌的新著中展现了诸多银行守正创新的正反案例。同时,他还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好银行”与“坏银行”成因的共性进行分析,得出银行稳健经营的共同铁律。这大概也就是“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体现的是“创新与守正”的内在逻辑。
显然,我以为志凌兄新著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说透了银行的本质,讲清了银行创新与守正的内在逻辑,更指出了怎样与时俱进地去创新,怎样认清本质守好“正”。我想这正是一个真正的银行首席风险官与首席经济学家给予中国商业银行最好的礼物。我也希望能够不断分享到志凌兄的新思想,读到他更多的新作!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