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0 12: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华罗庚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华罗庚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你可以从他的生平、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华罗庚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为读者提供一个背景。 - 正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华罗庚的生平经历:讲述他的成长历程、求学之路、事业成就等; b.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介绍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如解析数论、矩阵几何、组合数学等; c. 华罗庚的精神品质:探讨他的勤奋、坚韧、爱国等品质; d. 华罗庚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他的成就对数学领域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影响。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你对华罗庚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我国数学事业的期望。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华罗庚的生平和成就; -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等不规范的词汇。
4. 引用资料
最近看丘成桐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非常有趣。丘成桐虽然是数学家,但这书涉及的数学知识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八卦。要了解数学家,或者部分科学家的八卦,绝对不能错过这本书。
丘成桐被称为“数学皇帝”,真是名不虚传,特别敢说,不论是讲自己,还是讲陈省身,还是其他大人物,没有一点为尊者讳的意思,不论好坏,都是全盘托出。
华罗庚
我第一个讲陈省身和华罗庚,按照丘成桐的说法,陈和华俩人的交恶还影响到了陈省身和丘成桐的关系。
陈省身和华罗庚的关系不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起因是什么呢?按照书里说法,丘成桐听钟开莱讲的。在1941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大奖,第一届的得主是郭沫若和华罗庚。这个奖类似于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由国家领导人来颁发。
这件事对陈省身打击很大。因为陈省身和华罗庚都属于天才。华罗庚家里条件很差,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陈省身的父亲是法官,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一开始就是个小芥蒂,但后来慢慢地就越来越大。
到了1980年,陈省身在北京组织了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会议,世界上的著名数学家去了不少。很有意思的是,某天晚上,陈省身请了10位重要客人参加茶话会。在会上,他大大批评了华罗庚领导的数学所,建议要关掉它。他提议在座的10人联名上书,其他人鸦雀无声。
最后丘成桐站出来说,我们都是中国请来的客人,我们只是来访问,不宜喧宾夺主,这样做不合适。其他人也附和丘成桐的提议,这件事才作罢。
哈哈,这真是个大八卦。
钟开莱
钟开莱为人孤僻,跟人合不来,对学生也非常差。有一次期终考试,钟开莱出了一道非常难的题,做对了有额外加分。学生们拼命做,在解题中需要用到一个拓扑命题,有个老师指点他们去找一篇论文,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钟开莱让学生讲解题目,说到要引用结果时,钟开莱叫停了他们,说“跟他想的一样“,扔下学生离开了教室。
陈省身
一开始,俩人是亲密的师徒关系。陈省身是丘成桐导师,丘成桐两年就拿到博士学位,当然丘本身很厉害,但跟陈也是有关系的,他安排丘在各种会议上做报告,认识各种人。
陈省身在生活上也是比较关心的别人的,陈夫人是烹饪高手,家里经常请人吃饭,也请丘成桐去他家吃饭,参加丘成桐婚礼,让丘成桐惊讶又高兴。
这里面有两件事,很有意思。第一,丘成桐参加了保钓运动。陈省身劝丘不要参加,说“人生不外名与利,学生运动两者皆不达。”不过陈自己和杨振宁一起在报纸上发文,这个在我看来是对学生的爱护。
另一件事,丘成桐毕业后拿到了几个offer,其中拿到了高研院的offer,钱最少。陈省身劝丘成桐去高研院,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那里一下。丘成桐就去了,没有考虑钱的事情。
这种事情,有没有高人指点确实差别很大。上次董明珠说,现在大学生太看重钱了,这句话作为老板讲不太合适,但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确实需要考虑长远,而不是眼前那一点利益。
丘成桐
但后来丘和陈慢慢关系生疏。按照丘成桐的说法。首先,陈省身和华罗庚关系不好,这件事也影响到了丘成桐。丘成桐跟华罗庚关系不错,跟吴文俊关系不好,而吴文俊是陈省身的学生,跟华罗庚关系很差。还有,上次我提到的,陈省身在北京开会,要写信建议关掉数学所,这个提议也被丘成桐否了。
不过上面这些不是最关键的。
有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丘成桐解决了卡拉比猜想,名声一下子很大。陈省身建议丘成桐留在伯克利工作,将来接替陈省身成为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但丘成桐没有留在伯克利,而是去了斯坦福大学。从此以后,丘成桐觉得陈省身对他的态度变了。
另外,丘成桐觉得有很多人在陈省身面前说他的坏话。他自己经历过一次,项武义,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数学家,在丘成桐和陈省身面前说,陈省身去中国访问,有没有说,丘成桐现在的成就已经超过陈省身了?陈省身当场愣住,满脸通红。
还有一件严重的事情。当时李政道在搞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的计划,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CUSPEA),陈省身也想搞一个类似的,考官由美国数学学会决定。
当时丘成桐刚获得菲尔兹奖,另外有两位华人数学家,萧荫堂、项武忠。这两位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项武忠是项武义的兄弟。他们谈起陈省身要做的事,觉得本身没有太多问题,但是整个权力在外国学者的手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他们倾向于让学生直接申请美国的学校。
他们讨论了几次,决定给中国教育部写信,表明对这件事的不同意见。他们起草了一封信。丘成桐把信寄给萧,问问意见,本来应该是丘成桐、萧荫堂和项武忠一起签名。但萧拿了这封信,直接翻译成英文,给了格里菲思,然后陈省身也看到了。陈省身、格里菲思大概是美国数学学会的负责人。这件事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一个大风波,陈省身极为生气。
从此之后,陈省身跟丘成桐的关系就疏远了。
其他的还有各种人事关系。
陈省身去世后,丘成桐说,虽然他跟陈省身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也有很多的看法相同。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如当初,他非常遗憾,也非常敬仰陈先生。
项武忠
项武忠和项武义是兄弟俩,从书里看,跟丘成桐关系一般。起因很有趣,丘成桐刚到伯克利读博士的时候,项武义已经是教授了,他有次请丘出席隆重的晚宴,原来是想把他太太的亲戚介绍给丘。当时丘成桐不到22岁,是个前途无量的单身汉,但当时丘成桐已经喜欢上了他后来的太太。
后来丘成桐去了美国东海岸,应该是在高研院的时候。项武忠在普林斯顿,也请丘成桐吃晚饭,也想撮合丘成桐和他们家的一个亲戚。当然也是没成,但麻烦就埋下了。
据丘成桐讲,小平邦彦就是这样找女婿的,那是小平邦彦自己的学生,学生只能答应。
再说回项武忠和项武义,他们俩出身一个大家庭,家里有3个兄弟,2个姐妹。3个兄弟都是博士,数学家,两个姐妹的丈夫也都是博士。据说家里有11个博士。哈哈,估计不少女婿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的。
项武义
吴文俊学生的八卦非常劲爆,不知道是不是真实情况。丘成桐1979年回国访问,吴文俊的一位学生登门,给他看了一篇文章,丘成桐没有细看,随口说了句不错。吴文俊就跟有关部门汇报,说丘成桐认为这个工作很重要,值得拿一个国家级的奖项。
华罗庚方很不高兴,找到萧荫堂,萧荫堂坚持让丘成桐写信澄清这件事。再三要求之下,丘成桐写了信,那位学者就没有拿到奖。
在1980年,就是陈省身在中国开微分方程和几何会议的时候,那位学生又登门求见,咄咄逼人地让丘成桐推荐他拿一个重要奖项。丘拒绝了,俩人吵了起来,最后丘成桐血压飙升,差点晕倒。
哈哈,这位学者好猛,不知道是谁。
莫宗坚想要回国工作,其他人劝,他不听。在1972年,莫宗坚把所有家当扔在美国,连车子也是。但半年后又回美国了,他被当时贫困的生活环境,还有微薄的收入惊醒了美梦。后来项武忠打电话给莫宗坚的论文导师舒里南·阿比安卡尔,才把他原先的职位找回来。莫宗坚回来后,车子还在原地。
关于田刚和丘自己的事,丘成桐也没有回避,不过我不准备写了,避免各种口水。哈哈,大家自己看吧。
最后说一句,这些人虽然有各种恩怨,但从气质上来说,都很接近,都是大数学家啊。
胜利一号
开学以来每天课前都让学生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然后在分享故事的心得。
今天孩子们带来的是华罗庚的故事,是说的是华乐庚在清华大学的时候,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写出来了好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做了多少的科学研究,然后又去国外进行深造,最后用他的话说是自己学到了,自己体验到了,并且承诺要为科学奋斗终生。
他是那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真的是奋斗了终生,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华罗庚为科学奋斗终身,说明他很执着,我们也要学习他,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
还有的孩子说,他很爱科学,所以我们也要是爱学习,我们才能够努力去学习哥们儿功课。
还有的学生说到华罗庚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助他成才!
还有的学生说华罗庚很听老师的话,他听从熊庆来教授的指导,因此在名师的指导下才有所成就。
孩子们从短短的故事中体会这么多!有一本书的名字是《你嘴上说的就是你的人生》,孩子们感受到了,说明孩子们也有这些优良的品质,说出来对于其他没有发言的孩子也是一个启发,也是一个引导,希望每个孩子都做到这些孩子分享的收获,分享的华罗庚教授这些优秀品质。
经过每天日积月累,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从数学家的身上积累更多的优秀品质,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也一定很精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