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1 01:11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读后感
一、作文内容
1. 引言:简要介绍《什么是教育》这本书的作者、出版背景以及自己的阅读目的。
2. 概述:概述书中主要观点,如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
3. 分析: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对书中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如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4. 举例:举出具体事例,如名人名言、历史事件等,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全文,强调书中观点对自身成长和教育的启示。
二、作文注意事项
1. 突出主题:紧紧围绕“什么是教育”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确保作文内容与题目相符。
2. 结构清晰:按照引言、概述、分析、举例、总结的顺序进行写作,使文章层次分明。
3. 观点明确:在分析过程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模糊不清。
4. 逻辑严密:论述过程中,注意前后观点的衔接,使文章逻辑严密。
5. 语言表达: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
6. 举例恰当:举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有力地佐证自己的观点。
7. 适当引用: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书中内容或相关名言,以增强说服力。
8. 避免偏题:在
胡辣汤、烩面、螺蛳粉,这是跨越1300余公里的早有预谋。2022年盛夏,我背上行囊从一望无际的豫东大平原乘坐南下的列车向山而行,到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启一年的支教生活。
“加油宇哥,教育是最美好的相遇”“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照顾好自己”……朋友圈满屏的点赞和祝福给初到异地的我莫大的鼓励。从一方书桌,到田连阡陌,再到三尺讲台,在这里我有了新称呼,每一个称呼的背后是一个新的转变、新的身份、新的使命。
“不错啵小赵,适应得很快。”岗前培训结束后,我积极参加“向文秀学习”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行动,进行一个月的驻村锻炼。从听不懂方言,到慢慢猜词达意;从不适应的食宿条件,到慢慢融入其中;从工作无从下手,到得到大家的夸赞;基层一线的不易,党和国家为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所作的努力,我有着真切的体会。
“赵老师,你是文科,给你安排八年级政治可以吗?”融水镇中学教务处吴主任问道,我欣然答应并着手备课。谁料临近开学,数学组急需老师,起初我想推脱,但“学校缺什么,让我教什么,这正是支教的意义所在,我应该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搬去哪里”。于是,我又连忙投入数学备课中,寻找教材、请教经验、制作课件、撰写教案,一切紧张而又有序。
“同学们好,我姓赵,接下来将由我带咱班的数学课……学生们对我陌生的面孔和口音感到好奇,“老师你是刚毕业的吗?”“老师你不是本地人吧?”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于是我们畅聊了一节课,没有想象中的害羞和尴尬,更多的是热情和融入。
也许是第一节课相聊甚欢,此后的几节课有了落差感。一些基础的知识点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懂。在备课会上,我的疑问得到了解释,乡镇中学的生源质量不太好,首要工作是控辍保学。
“老师,我不是不想学,我是学不会。”这句话我记了整整一年,之后我开始注意摸排班里整体情况,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们认真听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平均成绩进步五个位次,也第一次出现了及格的学生。
“赵老师,大学是什么样子啊?”“能让我们看看你的大学吗?”支教这一年,扶智更在扶志。志愿者是种星星的人,我常常在教学之余给孩子们讲我的故事、讲我的大学,也讲别人的故事、讲别的大学,时不时讲讲山外的大千世界、时不时也讲讲多样的人生选择……
由于缺乏师资,每个月我都会被流动着安排晚自修,针对学校控辍保学和升学率的情况,我在体育班讲应征入伍,在音乐班讲艺术培训,神州十六发射的时候讲航天报国,职校招生的时候讲掌握技术的重要性……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寻找、去追逐、去见证,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支教不是简单的邂逅,而是双向的奔赴。在教学之余,我还会组织参加“暖融”工程——用爱温暖苗山留守儿童活动。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通过“六点小课堂、希望阅读、微心愿、七彩假期”等一系列活动,作为曾经的留守儿童,我希望在温情陪伴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孩子们更多帮助,以星星之火,点亮微光。
“我们将不忘期望和嘱托、不负青春和韶华、不辱使命和担当,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想法去探索、带着知识去实践,让理想在支教育人中升华,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这是我在出征仪式上的发言,而今回首,我问心无愧。
责任编辑:张晓盈,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中国教育报】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书者,使人悟其意。阅读《教育的理由》(王彬武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一书,总感觉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用文字静静地指引着读者沿着教育的台阶拾级而上,在饱览教育风光的途中,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全书共六章,每一章开篇引用中外教育名家的言论作导语,简明概括每章之意旨,既是本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引,更能引发读者深度思考。正如第一章“教育:认知的方式与变革的力量”的导语,瑞士裴斯泰洛齐在《改进教育的观点、经验和手段》中所言:“任何阶层若真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大家则会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教育,因为这一阶层的亮光将照亮那些还未分享这一教育的其他阶层,他们将看到自己的良好成果:在光亮面前,黑暗将无法存在;在真理面前,谬误将无地容身;在爱的面前,冷酷无情难以复存;在力量面前,软弱难以为继;在尊严面前,堕落将难以抗衡。”反复品读体味这段话之后,我理解了个中之意。
作者从一个教育观察者的角度深入思考,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第一章开篇《给观念一个理由》,从教育能不能用投入产出思维衡量结果、教育该不该淡化使用功利的观念、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能不能避免过度竞争、评价改革是不是必然推动教育变革、知识能不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技术进步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形态这八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基本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让人明白了不同的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观念是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结果,工业革命时代追求的功利价值观具有其时代背景,新时代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国家发展和时代所需,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内容的思想之光照耀进读者的心房,激励人自觉肩负起作为师者的责任和使命。
情怀就是深深的爱,没有对教育的热爱,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就无法写出充满哲思且饱含感情的文章。书中的《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热爱阅读、学无止境的创意表达,《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作者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对教师的殷殷期许,《唤醒教师生命意识》强调了点燃师者生命之火的价值意义,《教育者思考的心路》用抒情的文字讲述了感人的心路历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引导读者把现实中的自己摆放进思考中,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满怀深情,读之让人豁然开朗,引导着教师择高处立,向宽处行,并内化为持久的动力和源泉。
此外,全书六章环环相扣,也体现出了编排的内在逻辑。教育的认知与变革,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目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品质的提升。而教育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反思与表达,以此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想,本书要传递给读者的正是要厘清教育的观念、关系、认识及定位,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掌握学习科学,在守正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王水侠系陕西省武功县五七〇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