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5-31 2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鸟人》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作品主题": - 确保你理解了《鸟人》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思考作品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象征意义等手法传达主题。
2. "人物分析":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 - 考虑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反映作品的主题。
3. "情节分析": - 评价故事情节的安排,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 - 思考情节如何推动故事发展,以及它们如何与主题相呼应。
4. "象征和隐喻": - 识别作品中可能存在的象征和隐喻,并解释它们如何丰富故事内容。 - 分析这些象征和隐喻如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5. "语言和风格": - 评价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 - 思考这些元素如何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6. "个人感受和观点": - 表达你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看法。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
7. "结构安排": - 确保文章结构清晰,有良好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 开头要吸引人,中间部分要逻辑严密,结尾要总结全文
西游记为四大名著,电影电视剧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对没读过原著的误导颇多,适逢少爷天天9岁,同读西游记,兼做记录,聊飨同好。
“所谓天天,原是仙丹,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吃一口长生不老,吃两口羽化成仙。”
三藏师徒过了七绝山,继续走到夏天,忽见有一城池。三藏道:“徒弟们,你看那是什么地方?”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的!”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的杏黄旗,写着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什么地方?”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有字也看不明白!”道:“老孙怎么能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不要听师兄捣鬼。这么远,城池都看不清,怎么能看见什么字?”道:“那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国,要倒换关文。”道:“那是肯定的。”
不多时,来到城门,唐僧下马过桥,进了三层门。那大街市上,人物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不比大唐差。路两边做买卖的,见猪八戒相貌丑陋,沙和尚面黑身长,孙脸毛额廓,放下买卖,都来看。三藏叫道:“不要撞祸!低着头走!”八戒把个莲蓬嘴揣在怀里,沙僧不敢仰视,只有东张西望紧随唐僧左右。那些人有的看看就回去了,有一些顽童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打闹。唐僧捏着一把汗,只叫:“不要生事!”八戒只好不抬头。
转过隅头,忽见一座门墙,上有会同馆三字。唐僧道:“徒弟,我们进这衙门去。”道:“进去干什么?”唐僧道:“会同馆是天下通会通同的地方,我们先到里面歇下。等我见驾,倒换了关文,再赶出城走路。”八戒漏出嘴来,把那些随看的人吓倒了数十个,他上前道:“师父说的是,我们先到里边藏着,免得这伙鸟人吵嚷。”就进馆去,那些人才渐渐退去。
馆中有两个馆使,是一正一副,都在厅上查点人员。他们见唐僧来到,齐道:“是什么人?”三藏合掌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驾下,差往西天取经的,今到贵国,不敢私过,有关文欲倒验放行,先借高衙暂歇。”两个馆使听了,屏退左右,整冠束带下厅迎上相见,安排人打扫客房安歇,办素斋支应,三藏谢了。二官带领从人,出厅而去。手下人请唐僧客房安歇。
道:“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三藏道:“他这里不服我大唐管,又不与我国相连,何况经常有上司过客往来,所以不好相待。”道:“这么说,我偏要他相待!”正说着,有管事的送素斋来,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三藏让徒弟收了,谢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里有干净锅灶,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三藏道:“我问你一声,国王可在殿上?”管事的道:“我万岁久不上朝,今天是黄道良辰,正与文武百官议出黄榜。你如果要倒换关文,趁现在赶紧去还能赶上。到明天,就不能够了,不知还要等多长时间。”三藏道:“,你们在这里安排斋饭,等我去验了关文回来,吃了走路。”八戒取出袈裟关文,三藏整束了进朝,只是吩咐徒弟们,不要出外生事。
唐僧来到五凤楼前,烦奏事官转达天廷,要倒验关文。那黄门官到玉阶前启奏道:“朝门外有东土大唐钦差一僧,前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经,欲倒换通关文牒,听宣。”国王喜道:“寡人久病,没有上朝,今上殿出榜招医,就有高僧来国!”就传旨宣至阶下,三藏礼拜。国王宣上金殿赐坐,命光禄寺办斋,三藏谢了恩,将关文献上。
国王看了,道:“法师,你那大唐,几朝君正?几辈臣贤?至于唐王,因什么作疾回生,让你远涉山川求经?”三藏欠身合掌道:“贫僧哪里最早三皇五帝治世,后来经过夏商周和春秋战国,大秦统一了天下。后来又经过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大隋得了江山。但是隋炀帝无道,我王李氏得国,国号大唐。高祖之后就是当今天子太宗李世民。国内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因长安城北有个龙神刻减雨水,应该被斩。他夜间托梦找唐王相救。唐王把手下贤臣款留殿内下棋,没想到正午的时候贤臣梦斩龙身。”
国王问道:“法师,那贤臣是什么人?”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征。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是安邦立国的大宰辅。因他梦斩了泾河龙王,那龙王告到阴司,说我王许救又杀了他,所以我王得了急病,渐觉身危。魏征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至冥司,寄与酆都城判官崔钰。唐王身死后,至三日复生。亏了魏征,让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年寿命。现在要做水陆大会,所以派贫僧远涉道途,询求诸国,拜佛祖,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那国王又叹道:“真是天朝大国,君正臣贤!像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三藏听了,偷眼观看,见那皇帝面黄肌瘦,形脱神衰。三藏正要问,有光禄寺官奏请唐僧奉斋。皇帝传旨:“在披香殿,连朕之膳摆下,与法师同享。”三藏谢了恩,与国王一起进膳进斋。
在会同馆中,让沙僧安排茶饭,并整治素菜。沙僧道:“茶饭易煮,蔬菜不好安排。”问:“为什么?”沙僧道:“油盐酱醋都没有。”道:“我这里有几文衬钱,让八戒上街买去。”八戒道:“我不敢去,嘴脸太丑,怕惹下祸来,师父怪我。”道:“公平交易,又不抢他,有什么祸!”八戒道:“你刚才没有看见?在这门前漏出嘴来,把人吓倒了十来个;如果到闹市丛中,也不知吓坏杀多少人呢!”
道:“你只知闹市丛中,你看见闹市上卖的是什么东西了吗?”八戒道:“师父只让我低着头,不要闯祸,没有看见。”道:“酒店、米铺、磨坊,和绫罗杂货不用说,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与那异品的糖糕、蒸酥、点心、卷子、油食、蜜食,无数好东西,我去买些请你怎么样?”八戒流着口水,跳起来道:“哥哥,这次我扰你,待下次攒了钱,我也请你回席。”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料来。”沙僧应承道:“你们去,多买些,吃饱了来。”八戒捞个碗盏拿了,就跟出门。有两个在官人问道:“长老哪里去?”道:“买调料。”那人道:“这条街往西去,转过拐角鼓楼,那郑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油盐酱醋、姜椒茶叶都有。”
他二人携手相搀,上街往西而去。过了几处茶房,几家饭店,当买的不买,当吃的不吃。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将就买些用吧。”是要捉弄他,哪里肯买,道:“贤弟,你好不会算账!再走走,拣大的买来吃。”两个人说着话,又领了许多人跟随争看。到了鼓楼边,只见那楼下无数人喧嚷,挤挤挨挨,填街塞路。八戒见了道:“哥哥,我不去了,哪里人嚷得紧,只怕是拿和尚的。何况是面生可疑的人,拿了去怎么办?”道:“胡说!和尚又不犯法,拿我干什么?我们走过去,到郑家店买些调料来。”八戒道:“罢罢罢!我不撞祸。这一挤到人丛里,吓得他跌死几个,我还要偿命呢!”
道:“既然这样,你在这墙根下站着,等我过去买了回来,与你买素面烧饼吃。”八戒将碗盏递给,把嘴拄着墙根,背着脸,死也不动。走到楼边,挤进人丛里听时,原来是那皇榜张挂楼下,所以多人争看。挤到近处,闪开火眼金睛,仔细看时,那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满心欢喜道:“古人云,行动有三分财气。这样就不必买什么调料了,先把取经的事缓一天,等老孙做个医生。”弯腰丢了碗盏,拈一撮土,往上洒去,念声咒语,使个隐身法,轻轻的上前揭了榜,又朝着地上吹口仙气,那阵旋风起处,他回身到八戒站的地方,只见八戒嘴拄着墙根睡着了。将榜文折了,轻轻揣在他怀里,转身先回会同馆去了。
那楼下众人见风起时,各各蒙头闭眼。风过去后,看见没了皇榜,都很害怕。那榜有十二个太监和十二个校尉看守,才挂不上三个时辰就被风吹去。他们左右追寻,忽见猪八戒怀中露出个纸边来,众人近前道:“你揭了榜?”八戒猛抬头,把嘴一噘,吓得那几个校尉跌倒在地。
八戒转身要走,又被面前几个胆大的拦住道:“你揭了招医的皇榜,还不进朝医治我万岁去,要去哪里?”八戒慌慌张张道:“你儿子才揭了皇榜!你孙子才会医治!”校尉道:“你怀中揣的是什么?”八戒低头看,真有一张纸,展开一看,咬着牙骂道:“那猢狲害死我了!”便要扯破,早被众人架住道:“你是死了!这是当今国王出的榜文,谁敢扯坏?你既揭在怀中,必有医国之手,快同我去!”八戒喝道:“你们不知道,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师兄孙揭的。他揣在我怀中,丢下我走了。如果要此事明白,我与你们寻他去。”众人道:“说什么乱话,你揭了榜文,让我们找谁!不管你,扯了去见国王!”
那伙人将八戒推推扯扯,就像生了根一般,十来个人也弄他不动。八戒道:“你们不知高低!再扯一会,扯得我性子发了,你们就麻烦了!”不多时,闹动了街人,将他围绕,内有两个年老的太监道:“你这相貌稀奇,声音不对,是哪里来的,这般强横?”八戒道:“我们是东土差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唐王御弟法师,刚才入朝,倒换关文去了。我与师兄来这里买办调料,我见楼下人多,不敢去,是我师兄让我在此等候。他见有榜文,弄阵旋风揭了暗揣我怀内自己走了。”
那太监道:“我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八戒道:“正是,正是。”太监道:“你师兄往哪里去了?”八戒道:“我们一行四人,师父去倒换关文,我三人和行李马匹都在会同馆。师兄弄了我,他先回馆中去了。”太监道:“校尉,不要扯他,我等同到馆中。”八戒道:“还是这两个奶奶懂事。”众校尉道:“这和尚不识货!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了?”八戒笑道:“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众人道:“快找你师兄去。”
街上人吵吵闹闹,有三五百人,一起来到馆门口。八戒道:“各位,我师兄不比我任你们作戏,他是个认真的人。你们见了,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就弄不成了。”众太监校尉道:“你师兄如果有手段,医好国王,他也该有一半江山,我等合该下拜。”
八戒领着一行太监校尉,来到馆中,只听与沙僧在客房里正说那揭榜之事。八戒上前拉住乱嚷道:“你个猢狲!骗我去买素面、烧饼、馍馍给我吃,原来都是空头!又弄旋风,揭了什么皇榜,暗暗的揣在我怀里,拿我装胖!这怎么成个弟兄!”笑道:“你这呆子,想是走错了路,走向别处去了。我过鼓楼,买了调料,回来找你不见,我先回来了,在哪里揭什么皇榜?”八戒道:“现在看榜的官员都来了。”
只见那几个太监校尉朝上礼拜道:“孙老爷,今天我王有缘,天遣老爷下降,请大展经纶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愈,江山有分,社稷平分。”听了,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大家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吧?”太监叩头道:“奴婢是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道:“这招医榜,是我揭的,是让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去让那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的本事。”
太监、校尉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我等留一半人在这里,另一半入朝启奏。”分了四个太监,六个校尉,不待宣召,入朝当阶奏道:“主公万千之喜!”那国王正与三藏清谈,忽闻此奏,问道:“喜从何来?”太监奏道:“奴婢等领出招医皇榜,鼓楼下张挂,有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一个圣僧孙长老揭了,现在会同馆内,要陛下亲自去请他,他有手到病除的本事,特来启奏。”
国王满心欢喜,就问唐僧道:“法师有几位高徒?”三藏合掌答道:“贫僧有三个顽徒。”国王问:“哪一位高徒善医?”三藏道:“实不瞒陛下说,我那顽徒都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涉岭,或者到峻险之处,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龙,没有一个能知药性的。”国王道:“法师何必太谦?朕今天登殿,幸遇法师来朝,是天缘。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让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的本事。文武众卿,寡人身虚力怯,不敢乘辇;你们替寡人,都到朝外,敦请孙长老看朕之病。你们见他不可轻慢,称他做神僧孙长老,都以君臣之礼相见。”
众臣领旨,与看榜的太监、校尉来到会同馆,排班参拜。吓得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于壁下。坐在当中端然不动,八戒暗道:“这猢狲活活的折杀了!怎么这许多官员礼拜,也不还礼,也不站起来!”不多时,礼拜完,分班启奏道:“上告神僧孙长老,我等是朱紫国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洁礼参请神僧,入朝看病。”才站起身来道:“你王怎么不来?”众臣道:“我王身虚力怯,不敢乘辇,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礼,拜请神僧。”道:“既如此说,列位请先走,我随后就到。”
众臣各依品从,作队而走。整衣而起,八戒道:“哥哥,千万别攀出我们来。”道:“我不攀你,只要你两个与我收药。”沙僧道:“收什么药?”道:“凡有人送药来给我,照数收下,待我回来取用。”二人点头答应。
和文武百官来到大殿,那国王问:“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进前一步,道:“老孙便是。”那国王听得声音凶狠,又见相貌刁钻,吓得跌在龙床之上。女官内宦赶紧扶入宫中,国王道:“吓死寡人了!”众官都怨道:“这和尚怎么这么粗鲁!怎敢揭榜!”笑道:“各位错怪我了。如果这么对人,你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好不了。”众臣道:“人能有多少阳寿?就一千年也还不好?”道:“他现在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众臣道:“你这和尚,太不知礼!怎么敢这么满口胡柴!”笑道:“不是胡柴,你都听我道来: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两班文武中有太医院官,对众称扬道:“这和尚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神圣功巧。”众官让近侍传奏道:“长老要用望闻问切之理,才能认病用药。”国王睡在龙床上,声声唤道:“叫他走吧!寡人见不得生人面了!”近侍出宫来道:“那和尚,我王旨意,让你走吧,见不得生人面了。”道:“如果见不得生人面,我会悬丝诊脉。”众官暗喜道:“悬丝诊脉,我等听过,没有眼见。再奏去来。”那近侍的又入宫奏道:“主公,那孙长老不见主公之面,他会悬丝诊脉。”国王道:“寡人病了三年,没有试过这个,宣他进来。”
近侍传出道:“主公已同意他悬丝诊脉,快宣孙长老进宫诊视。”上了宝殿,唐僧迎着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了!”笑道:“好师父,我给你增光,你反说我害你?”三藏喝道:“你跟我这几年,哪里见你医好谁来!你连药性都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闯这个大祸!”笑道:“师父,你原来不知道。我有几个草头方,能治大病,保证医得好他。就是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的罪名,也不该死,你怕什么!不打紧,不打紧,你先坐下看我的脉理怎么样。”
三藏又道:“你哪里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什么章句,怎么注解,就这么胡说八道,会什么悬丝诊脉!”笑道:“我有金线在身,你没见过。”就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声“变!”即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在手内,对唐僧道:“这不是我的金线?”近侍宦官在旁道:“长老不要夸口,请入宫中诊视。”别了唐僧,随着近侍入宫给国王看病。
巴山夜雨涨秋池
——长篇小说《人是活的》读后
王欢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活到31岁。
这样的念想,是我读完吴丹33万字的长篇小说《人是活的》之后。相较于直截了当谈读后感,我更愿意啰嗦一点,讲一讲这本书同我的奇妙缘分。
毕竟,这是我今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更是近几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前辈吴丹,我不甚了解,亦未见过本人。最开始知晓吴丹,是在“重晚副刊群英荟”微信群里,看到“了人.吴丹”这个微信名。我很奇怪这个昵称,想“了人”不是应作“鸟人”别名,那意味更为直爽。当然,这仅是我的猜想。但,我又不得不妄想,想来了人,应当是有燕赵游侠之意,持剑走天下,了却千古事。或许,这源于前辈吴丹对生活的些许态度。
吴丹在这个微信群里特别活跃。我细统了一下,一年多时间他在群内发言3750条,而我说话的次数约摸只有他的零头。我之所以极少在群内发言说话,乃至于群内下起红包雨,我都不敢冒然点开抢。一是自觉文学创作上离群内文学大咖差距甚远,自己刊发文章极少;二是群里人大多不熟络,怕说错了话,造成些冲突误会。
陌生也造就了新奇。今年6月底,吴丹便在这微信群内为自己的新书发启事、打广告。吸引我更好奇的是,他不售书,而是出借。借书时缴纳保证金100元,读完后能说出个所以然,则保证金全退;或用烟或书佐(换)对价也可。我很好奇这则新奇启示的文字下,潜藏着作者怎样一套思维模式。因为文字清苦,熬出的长篇小说定是九代单传的独子,护于手心,容不得他人半点闲言白眼,哪有出借的道理。或者,往世俗上说,再贫瘠难堪的文字,只要正式刊印,也要赚些稿费,即便是刚够回本。
6月25日。再次出于好奇,我私底下添加了吴丹先生的微信,支付借书押金。四日之后,便收到他快递寄来的新书,内附一收讫保证金凭证。糙黄毛边纸上,毛笔竖写从右至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今收到江南兄弟人是活的借书押金100元。吴丹二零二二年六月。”草书黑浓,字迹苍劲,游龙飞走,又加盖了三枚红色印章。稍隔远一些望去,不像是押金凭条,倒像难以求得的名人题字。一细算邮寄快递费用,再加笔墨本钱,貌似了哥反是贴了一小笔。
我粗略翻看了几页小说,觉着重庆方言浓厚,似乎文字都溢出来红油火锅的辛辣呛鼻和嘉陵江畔的鸣笛浓雾,行走于码头的汉子喘息。接下来一段时间,因一些事情未能展开读,就将书搁置一旁。趁着上周双休空闲,便拿起书紧赶慢赶读完一遍。
读完后,我忍住眼泪滚出,却是在心里大哭一场。
小说中的人物——张老幺、陈五妹、苏佳、荣儿.....似乎每个角色的一些细节,都曾在我周边生活游荡,我见过太多类似的、不相关联的小小片段。可这些人都是单一的某方面不幸或时运不济,但绝无累积连续、压抑不断的苦痛。吴丹此本小说笔下的人物,却偏攒积了世间所有苦难。全篇小说十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贯穿了张老幺的疼痛,乃至于在新婚之夜,都觉着五妹儿嫁给他如同梦幻,像极夜幕下一轮遥不可及的弯月。而后,张老幺第一次车祸撞死了个路边蹲坑的老头,而他被留置期间陈五妹遭苏佳要挟强暴,随后张老幺又意外撞见苏佳和陈五妹车上丑事,误会之下张老幺同五妹儿离婚,接下来张老幺母亲意外跌落身故,独生子伟伟被意外飞出去锉刀砸中头部死亡,陈五妹精神奔溃离家出走......张老幺最终踏上了遥遥无期的寻人路途。很多章节文字,将我从盛夏酷暑冰峰至寒冬冰窟,心底生出的悲凉,泪腺不断汹涌冲击我的心间,又被无名堵住憋得慌。几次,我都想丢开书逃之夭夭,不愿看文字中的大悲大苦。
就文字情节设计而言,或者吴丹先生整部小说的思想脉络和架构,我多少觉得有些为苦言苦,为张老幺打抱不平。甚至产生愤慨,怨这命运对张老幺不公。但冷静下来,联想到最近火爆的谭谈交通,在一期视频中遇见的福贵大爷。他的爸爸、妈妈、哥哥、老婆、子女都死了,只有不会说话的傻弟弟和一条养了十多年的老狗。所以,也释然了吴丹先生 小说情节的发展趋势。一部好的小说,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连接于现实生活,感叹于世间万事,陷入悲哀,引发共鸣,或许这就是小说当有的意义所在。如同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死去,福楼拜痛哭流涕底叫着“包法利法人死了!”朋友劝他,作为作者完全能可以改过来,包法利夫人不用死。可福楼拜却说,包法利夫人必须死。毕竟,小说塑造出来的人物角色,最终服务铺垫于小说主题,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终极思想。
这一点上,吴丹先生又是善良的,至少埋下了张老幺生活向好的伏笔。“太阳升起,心底一天又开始了,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天将要发生什么。老幺说,人是活的,就有希望。”最后的张老幺,一人踽踽独行,内心满怀希望,无非要突出的主旨即——人是活的,就有未来。正如若干年后,谭乔再次遇上往前看的福贵大爷,他又结婚生了个女儿。
便是印证了小说封面一句总括:“一路追寻,一路重生”。
兴许是,我与吴丹同系藏蓝同行的缘故。也在基层一线见过太多悲情故事、生离死别、惨烈悲剧。譬如,我数年前办结的一个案子,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期间,我反复提醒他的妻子,不要去找任何人处理,绝对要信任我们。而这个娇小女人,却昏头昏脑自己找了一个中间人,以付出自己身体为代价,去找所谓的关系为他丈夫开脱。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后,涉案嫌疑人被依法取保候审,她还傻傻地以为是自己身体付出换得。再后来,嫌疑人知晓了这个事情,他很真诚的同我讲起,我听了心里特别难受,问是否需要我们介入处理。但嫌疑人说,这个事情没法处理,他已咨询了律师,不怨妻子,是她太傻了。我再问一些具体情况,他不愿再多说。后来,嫌疑人被判刑六年,又和妻子离婚,两个孩子归男方父母。再隔了一段时间,这个女人远走外地同另一个男人结了婚。我一直在掐指算,监狱内的男人应该快刑满释放了。我不知道,他今后的命运会是怎样,更不知道他是否怨恨我。
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里,记录了身边些许悲事。诸如,我的幺舅公两次跳入山间荒水塘,第一次被救起,第二次再次自杀;还如我那苦难的朋友,头回坐飞机,便是去见他在外地突遭车祸身亡的母亲......出于工作关系,我亦见过太多具意外高坠、江边溺水、烧炭自杀、醉酒身亡等等遗体。我想起我的父亲,为了生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保安、倒卖死猪瘟猪、进厂做屠夫、干剃头匠......还有我的母亲,从代课英语教师辞掉工作养育我,待我稍长大后,母亲便一个人背着货物,走很远很长的山路去卖货,挎包里揣了一把刀尖锋刃、凹出血槽的匕首......很多我感慨的故事,在这一刻成为哽咽。终究概括明白,在生命终结时候,一切希冀都变得绝对不可能。唯有朝着苦难前行,只要人立得起倒不下,活着便是希望,即可破釜沉舟、向死而生。
我想,我是童年点过煤油灯的孩子,自然知晓今日光明的可贵。
今夜,巴渝大地一场暴雨,想来已是涨满了秋池。
明日,定会日出晴川。
(作者单位:涪陵区公安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