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1 0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狼蝙蝠》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狼蝙蝠》是一部奇幻小说,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探讨了人性、善恶、命运等主题。在写作读后感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对作品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分析作品情节:在写作时,要详细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人物关系、故事发展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如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磨难等。
b. 情节发展: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如情节转折、高潮、结局等。
c. 主题表现:探讨作品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如善恶的抉择、命运的抗争等。
3. 表达个人观点:在分析作品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感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人物塑造:评价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成败,如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生动。
b. 情节安排:分析作品情节是否合理、引人入胜。
c. 主题表达:评价作品对主题的探讨是否深刻、有启发性。
4. 注意作文结构: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a.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
《冰波幽默童话精选集》
冰波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冰波,本名赵冰波,杭州人。作家,浙江省文联委员,现供职于浙江文学院。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狼蝙蝠》《阿笨猫全传》《毒蜘蛛之死》《月光下的肚肚狼》《蓝鲸的眼晴》等,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3次)、全国“五个一工程”奖(3次)、国家图书奖(2次)、冰心儿童文学奖(多次)等共计50余项。其中《企鹅寄冰》《大象的耳朵》《好天气和坏天气》《孤独的小螃蟹》被编入了教育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冰波经典童话——
小学课本入选篇目最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冰波老师的童话有4篇入选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入选篇目最多的一位。他还多次荣获重量级奖项,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3次)、全国“五个一工程”奖(3次)、国家图书奖(2次)、冰心儿童文学奖(多次)等共计50余项。
定位为桥梁书——
让刚入学的孩子爱上阅读、乐于写作
根据孩子年龄进行分级阅读才是科学阅读方式,该套书定位于5-8岁的儿童读者,童话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阅读题材,也是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能够帮助孩子开拓想象力,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冰波擅长用简单的文字和情节,讲述幽默有趣的故事,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精美彩色插图与幽默有趣的作品相得益彰
温馨、可爱、质朴的画风与作品中传达的真诚、童真、善良等美好品格相得益彰, 内文四色印刷,考究的封面设计,色调柔和的轻型纸张,不仅凸显阅读的视觉美感,而且有效保护孩子的视力,既可以作为温暖陪伴的亲子读物,也可以作为引导孩子走向自主阅读的桥梁书。
按照动物主题进行分类,
方便读者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该套丛书按照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主题进行分类,三本书所选经典童话对应动物主人公分别是:恐龙、孤独狼、乌龟,这三类动物都是孩子们日常比较感兴趣的,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收获非同一般的快乐,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善良、友爱、宽容、智慧、勇敢、诚实、乐观等美好品格。
冰波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他可以在乍看之下十分平常的故事语境中,不露声色地把我们推到一个有着沉默的感动或者意外的惊喜的结局里。
——方卫平
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精彩书摘
文 | 冰波
大嘴巴龙的身体不大,但是他的嘴非常大。他一顿饭要吃三百个馒头和一百个大饼。
“我太会吃了,真是不好意思……”这么会吃,大嘴巴龙自己也很不好意思。人家有时候会骂他“饭桶”,他也觉得自己真是饭桶。因为除了吃,他什么也不会干。他多想自己能成为一条有用处的龙啊。
终于有一天,有人来找他了:“大嘴巴龙,你去给我们拍广告吧,我们是面包厂的。”于是,大嘴巴龙就到电视台去拍广告,一下子吃了五百个面包。
这样一来,这个厂生产的面包,就卖得很好了。
接着,蛋糕厂的、月饼厂的、包子店的,都来找大嘴巴龙拍广告了。大嘴巴龙在电视镜头前吃啊吃啊,拍了很多有关吃的东西的广告。
大嘴巴龙又感到难过了:“唉,我还是个饭桶,因为我只会吃。”
有人告诉他,因为他的嘴巴大,去练唱歌的话,大概能行。
大嘴巴龙真的去练唱歌了。他练得很认真,可是,无论谁听到他唱歌,都要捂着耳朵逃走。因为,大嘴巴龙的声音实在太大、太难听了。
最奇怪的是,只要他一唱歌,天就会下雨。因为,他的声音太大了,会把天上的乌云都震碎,变成了雨。
所以,这个地方立了一条规定,平时,不准大嘴巴龙唱歌。只有到了天旱的时候,大家才搭起一个木头台子,让大嘴巴龙爬到台子上去,对着天上唱歌,把天上的乌云震碎。
这时候,大家都会在耳朵里塞上棉花,躲到远远的地方去。虽然没有人听,大嘴巴龙还是尽情地唱,把天上的一朵朵乌云都震碎,哗哗地下雨。这会让他觉得很开心。
当下够了雨,人们才抬来很多的馒头和面包,给大嘴巴龙吃。大嘴巴龙大把大把地往嘴里丢馒头和面包,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了。因为,这些馒头和面包,是他用自己唱歌的本事换来的,吃起来一点也不难为情。
文 | 冰波
有一次,霸王龙得了感冒。
“阿——嚏!”霸王龙打了一个喷嚏,鼻子里喷出了两股烟。
怎么会喷出烟来呢?那是因为霸王龙不但嘴巴大,他的鼻孔也大,而且,他正在发烧,所以打喷嚏就喷出烟来了。
霸王龙想到药店里去买药,一路打着喷嚏,一路往街上走去。
“阿——嚏,阿——嚏!”霸王龙一路打着喷嚏,鼻子一路冒着烟。
还没有走到药店,黑猫先生拦住了他。
“来吧,来吧,到我店里买一只口罩,就不会乱喷烟啦!”
原来,黑猫先生是口罩店的老板。
烟囱店的老板来抢生意了,他说:“霸王龙呀,戴口罩有什么用?还是到我店里买个烟囱戴在头上吧,又牢固又卫生!”
霸王龙说:“我不要口罩,也不要烟囱!阿嚏,阿嚏!”
霸王龙把两位老板喷了一个跟头。
霸王龙走过一家肉店,被肉店老板花豹先生拉住了:“来来来,请到我这儿工作吧,我付给你高工资!”
“我能干什么呢?”
“哈,你可太有用啦!”花豹先生说,“你可以帮我做腊肉呀。做腊肉是要用烟熏的,你每天对着肉打一千个喷嚏就行啦……”
霸王龙说:“不,我要去买药……”
霸王龙走过一家豆腐店,又被老板娘果狸太太拉住了:“来来来,到我店里工作吧!”
“我能干什么呢?”
“嘿,你当然有用啦!”果狸太太说,“你只要对着我的风车不停地打喷嚏,风车一转,就会带动豆腐磨盘,豆腐就磨出来啦……”
霸王龙摇摇头,说:“不……”这时候,松鼠大夫出现在霸王龙面前,说:“霸王龙,我来给你看病吧。”
松鼠大夫把霸王龙带到医院里一检查,发现霸王龙的感冒已经很严重了。松鼠大夫赶紧给霸王龙吃药,还给他打针。
就在这个时候,霸王龙鼻子又痒了,又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阿——嚏!”
这个喷嚏太厉害了,把松鼠大夫喷到山的那边去了。
一直过了很久,浑身乌黑、衣服破烂的松鼠大夫才吃力地回来了。他是被霸王龙的烟喷黑的,衣服是摔破的。
霸王龙一直在等着。他说:“我该付你多少钱?”松鼠大夫说:“不要钱,治好了你的病,我就很高兴啦!”
霸王龙很感动,他掏出一颗龙珠送给松鼠大夫。这颗龙珠到了夜里会发出绿色的光,很美。
霸王龙不再打喷嚏了。走在街上,肉店的老板和豆腐店的老板娘也不再来拉他了,而且,还对他翻白眼。
霸王龙想:这条街上的老板们真怪。
不过霸王龙很高兴,因为,他的病治好了。
摘自《冰波幽默童话精选集·钉背龙住旅馆》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徐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700多种、900多册——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有无数面书墙承载着这样的容量,看似并不稀奇。
可是,当你注意到这些书的作者是同一人时,那种震撼的感觉,扑面而至。
这些书,全部出自儿童文学作家冰波先生。
冰波 本名赵冰波,杭州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狼蝙蝠》《阿笨猫全传》《孤独的小螃蟹》《月光下的肚肚狼》《蓝鲸的眼晴》。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等50余项。多部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或幼儿教材,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列入推荐书目,被誉为“课本里的作家”。
他把自创作以来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全部捐赠给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建造起一座独家馆藏。其中,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骑订本小图画书,也包括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纪念版大部头图书。而且,每一本都有冰波的亲笔签名。
六一儿童节之前,这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来到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一次,他不但向图书馆赠送了自己的新书,还带来几百张签名卡——这是他为孩子们准备的节日礼物。
冰波向杭少图馆长刘冬捐赠签名书
【1】
童心,需要一个锻炼过程
从1979年发表《造房子》开始,2020年,冰波的童话创作已经超过40年。
一个人的故事,往往都要从童年讲起。
冰波的童年,处于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不过,即使说起那些,他的眼神与嘴角,依旧有阳光,一句话的结尾偶尔会用一个语调上扬的“哦”。
那时,他是一个早熟的男孩。那些早熟的往事,还被他的母亲写进了一篇回忆文章——
他从十二岁开始,就为家里买菜了。从前的买菜可不像现在,那时候菜很少。买菜对大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通常要在清晨天还没亮起来,到菜场去排两小时的队,否则,就会什么也买不到。当时,他就告诉过我,在菜场里,从来没有见到过像他那么小的孩子在买菜的。他说的时候,显得很骄傲,认为自己很能干。可他不知道我听了心里很难过。
回望自己的经历,冰波希望今天的小朋友当中,有更多的人早熟——“早熟是自己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今天小朋友能做的事情,已经少之又少了,即使如此,冰波认为,除了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外,小朋友要多做生活中的事情。
他打了个比方:“我自己做个凳子,我来修一下自行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技能,不知不觉中,我就比人家的技能多了,智慧就高了。”
当然,也包括养蚕宝宝。
眼下,正是杭州小学生的养蚕季,当我们聊到这个话题,冰波连说了两遍:“蚕宝宝的这个事情,真的要说一下。”
对今天的孩子而言,老师布置的养蚕任务并不难,即使城市中最难采的桑叶,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买到。
童年的冰波,每年都养蚕宝宝,数量维持在三四十条,但桑叶只能在一个多小时步行距离的杭州郊区才能采到。
说到采桑叶,冰波用了一个“偷”字,他至今记得那些费劲脚力走到桑田后的瞬间——
贼头贼脑地左顾右盼,心狂跳着,匆忙地摘些桑叶塞进小小的口袋里,时间不敢超过一分钟,然后赶紧逃走,只有回到了大路上,才觉得已经安全。然后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豪迈得像个将军。
但不是每次采桑叶都这么顺利,冰波就曾被干活的农民抓住过,不但要交出桑叶,还要被罚拔草。
过了这么多年,冰波仍记得惩罚结束后,那种“好像从牢房里被释放的感觉”,那一刻,他马上想到的是——口袋里的桑叶还有没有?摸一摸口袋,哦,居然还有两片!
获得桑叶的过程无比艰辛,正因如此,冰波觉得自己当年比今天的小朋友在养蚕的过程中得到的东西更为重大。
“我养的蚕我得自己负责。”这个过程中,让人感受到责任、成败、美丑、爱恨。其中,冰波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责任心往往是儿童缺少的,需要我们培养的。”
“冰波写的是儿童书,我很高兴。因为我听说,有一颗童心的人不大会老。”
虽然早熟,但作为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冰波如母亲这句话中所希望的那样,具备保有童心的能力。与冰波聊天,很容易感受到他那种天然的童心。
那么,童心来自哪里?
“童心是练出来的。”冰波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人意料,但却是所有儿童作家该有的共识——“自己要培养,脑子里要想着这个问题。”
在冰波看来,每个人都有童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职业差异,有些人的童心一定会慢慢少下去(当然,这要除却性格影响),而儿童作家不同,他的一生,都是一个寻觅童心的过程:不断发现适合孩子的东西,了解孩子的心理,构思属于孩子的故事……
正如冰波说的那样:“要成为一个儿童文学家,你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让自己更有童心。”
【2】
与郭敬明的交集,因“毒蜘蛛”而起
作为从课本中走出的童话作家,冰波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他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
2011年,冰波与郭敬明有一段交集。当时,郭敬明再版了冰波写于22年前的《毒蜘蛛之死》。这一年,是郭敬明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打造起了自己的“小时代”。
《毒蜘蛛之死》 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个版本的《毒蜘蛛之死》很特别,同样的文字内容,郭敬明团队设计了三款封面,而且,这三款外观不同的《毒蜘蛛之死》都上市了,出售的时候,读者可以随机挑选,如果都喜欢,那么三款全拿下。
“这是郭敬明聪明的地方,结果,真的是好多人三本都要。”但是,冰波认为,郭敬明并非是为了卖书,而是出于对这本书的某种情结——“他要做这本书,并且要做得漂亮”。
杭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书墙上,这三册《毒蜘蛛之死》都在。
翻开书,可以读到,郭敬明写的序言,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毒蜘蛛之死》在少年时代留给我的那种类似暗夜力量的震撼至今萦绕于心,甚至大大影响了我的后期的创作。”
“照道理,人家一般不肯这么说的。一个人在做大了的时候,反而将一段往事说得小一点。我倒不是为了把这件事放大到怎么样,只是想说,这反映了一个作家的真诚。”
事实上,冰波与郭敬明并没有见过面,《毒蜘蛛之死》的出版也是通过相关编辑进行的。
“我想说,郭敬明把《毒蜘蛛之死》重新出版,应该是看到一这篇作品的潜在生命力,另外,也可以看出郭敬明没有忘记他阅读作品时的体验。或许,一个作家的某一篇作品,真的会影响一个人。就像我读到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永远不能忘怀一样。所以,我想说,阅读,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也正是如此,冰波一直在以有创造力的写作,让孩子们体验幽默,体验智慧,体验不同的生活。
比如“阿笨猫”,由其改编的动画片《阿笨猫》曾于1999年起在央视播出,陪伴很多人留下温暖的童年回忆。这部作品一直为孩子们所喜爱,最近,浙江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新版《阿笨猫全传》。
《阿笨猫全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阿笨猫全传》中有一个容易上当的阿笨猫,还有一个狡猾的巴拉巴。通过阿笨猫上当受骗的故事,冰波想让小朋友学会理清事件当中的逻辑,由此变得聪明。
“所有的阿笨猫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发生的起因很简单、很诱人,但一旦深入进去,就会越挖越深,却又没有发现问题,好像一切都很正常很应该,如果是你,你也会这么做的。明明没看见陷阱,怎么就会越来越麻烦呢?原因就是:逻辑!其实,并不是阿笨猫太笨,他做的一切都是正常人也会做的,比如:希望便宜点,希望更好一点等等。只是,巴拉巴太狡猾太阴险了,他利用了阿笨猫的善心来得益。所以,多读这一类的内容,读者会学到一些深度的逻辑,从而学到了智慧,让你变得更聪明。”
在冰波的形容中,“阿笨猫”更像一道应用题:“不是教人们上当,而是设计各种有创造力的过程,让你参与思考。”
【3】
“电脑高手”反对孩子们玩网游
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建江是冰波的好友,他对冰波有一段140字的评价:
冰波。杭州人。左手西湖右手西溪。水气氤氲。抒情派童话领袖。屡获大奖。电脑高手。超级玩家。绝顶聪明。乃不多见才子。奇妙复合之体。作品可清丽柔美亦可风趣幽默。为人慷慨大方。为文斤斤计较。好友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职场中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中年大病。九死一生。彻悟要做回完全的自己。赞。
冰波自己如何看待这段评价?
他给出了两个字:精准。
140字背后,其实有很多丰富的细节。在对一个童话作家的形容中,“电脑高手”、“超级玩家”8个字,特别引人注目。
“‘电脑高手’是美誉,其实他想说的是‘网游高手’,因为我曾经有一段沉迷网游,这是非常害人的,好在我最后完全戒了。”冰波曾有两年时间,在网络游戏上花费了很多时间。
“从单位回家,开门都来不及,哎呀,急死了,赶快回家,包还拿在手里,就冲到电脑前……人会变得不真实。”他重述当年的情形,非常有镜头感。
因为这段经历,冰波非常坚决地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
“网游的最大危害,是浪费了时间,让人的生命变相地缩短了。”
而且,他觉得这类游戏,并不能让人学到什么东西,“也许学到了技术,但也仅仅是练习了手在键盘上的反映速度,知识是没有的,弄来弄去就那么点东西,但副作用太大了。”
所以,对于“电脑高手”的评价,他觉得是好友的一种爆料,而后面的“为文斤斤计较”才是真的美誉。
“我曾在浙江少儿社当了21年的编辑,对文字就要斤斤计较,既然是文学就要有文学性。我们阅读也好,写作也好,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做,文学性是写作的初心,不能忘记。”
冰波的日常照
40年来,冰波的写作一直在变化,由最开始的写给专家看,到写给孩子看,再到为自己而写。
从现在开始,冰波已经进入为自己而写的阶段。
“这个阶段我不是往后退,而是往前走,前面有更大的空间。看起来是轻松了,也自由了。”2019年开始创作的《孤独狼系列》,就是这个阶段代表作,目前已经出到了第5本,《孤独狼系列》的开头有一张“南瓜堡”的地图,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
“我想做一个人物的生态,它是杜撰的,是我创造出来的,现在是人物、故事,接下来,人物将衍伸至器具、家具,等等。比如一个花瓶,它的高低、半径、历史……都将进入富有文学性的展现。这个生态当然会借用很多表现手段,比如动画。但我的主业,还是文字。”
也就是说,冰波要建造一个发生在“南瓜堡”的儿童文学世界?
他给出了肯定的,随后又哈哈大笑了起来:“想想还是阳光的哦!”
【4】
“我找啊找,找到的越来越多了”
面对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不为小朋友带回一点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总觉得略有遗憾。
所以,在采访的最后,我请冰波老师谈了谈小朋友该如何阅读与写作。
冰波说,他无法为小朋友开出一个具体的好书单。
但是,他的心中有更为重要的标准,而且,置于这个标准第一位的就是:读你自己喜欢的书。
“假如你不喜欢,一本书拿来就想睡觉,有效率吗?人生很短,你要读你自己喜欢的书。”冰波认为,这是阅读能被有效吸收的前提。
除了读“喜欢的书”,还要读“适合的书”。所谓适合,就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所拥有的认知来挑选合适的读物,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五年级就读五年级的书。读《红楼梦》?你还早,不要读!”说完,冰波紧跟着又来了一句提醒,“年纪小的时候看图画书,但开始认字了,一定尽早读文字本。”
当然,在阅读的进程中,大量阅读和反复研读都不缺少。哪些书该泛读,哪些书该精读?这就需要进行辨识。
谈到今天的儿童阅读氛围,冰波是相当笃定的,因为,他看到围绕儿童阅读,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的“三类人”。
首先有一批不同于以前的家长,他们会对儿童读物完成第一轮判断——“这本书是否适合我的孩子来读”?家长在这样的疑问之下,会综合考量一本童书的质量。冰波认为,这样的家长多了起来,时代就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
再就是老师,也不同于以前。以前的老师不管学生读什么书,只管自己的职业——“我的语文书教了没有”?但今天的老师,对于学生阅读的关注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时候,冰波说,这很重要。
第三批“多了”的人是阅读推广人,他们不生产书,也不卖书,但正在对大众阅读进行着不遗余力的推动,尤其是近几年,这些阅读推广人活跃在不同的领域,承担着领读人的角色。
而坐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书墙之间,冰波还深切感受到了图书馆功能的变化,它由以前单纯借书的功能,成为功能多样的阅读空间。
冰波为来图书馆阅读的小朋友们写下:亲近文学
而这,也是冰波愿意将自己的每一本新书,郑重地签上名字并捐赠到图书馆的原因,他想为孩子们打造一座阅读的城池。
至于小朋友们该如何写作文?冰波认为,这个话题只有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有谈论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冰波对小朋友的写作只有一句话:“要写让人感动的作品。感动源自在哪里?自己要去寻找:观察、体验、思索,都是感动的源泉。”
他随即抛出一个作文题:“小青虫的梦”。如果小朋友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几个好词好句,语句通畅地写出小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这是一篇合格的作文,但谈不上新颖。
如果让冰波来写呢?
“要写小青虫,我要问一下细节——你知道小青虫走路的样子吗?你知道小青虫的步伐是怎样的吗?小青虫难过的样子你见过吗?它为什么要结一个茧呢?躲在茧里,它有哪些感受呢?”
于是,就有了冰波那篇很有名的《小青虫的梦》,它一直被很多幼儿园用作教材。
“我怎么成为作家的,我找啊找,找到了,找到的越来越多了。”
是啊,一句简单的“找啊找”,正是冰波对于很多问题的答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