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1 22: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散文诗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散文诗的意境、情感、主题、语言等方面展开,还是对作者的创作手法、风格等进行评价。
2. 深入阅读:在写作之前,要反复阅读散文诗,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这样,才能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突出个人感受:散文诗读后感作文要突出个人感受,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融入其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来阐述对散文诗的理解。
4.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散文诗读后感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散文诗的作者、背景等;正文部分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5. 丰富论证:在作文中,要运用丰富的论证手法,如举例、引用、对比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6. 语言表达:散文诗读后感作文的语言要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避免套话:在写作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多的套话、
【光的回响】
作者:叶沛霖(四川省成都石室联合成飞学校六年级三班学生)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一篇课文是《白鹭》,作者是郭沫若先生,老师说他是我们四川人,我感到很亲切。这篇课文的第一句是:“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诗。”我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
虽然白鹭和诗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稍稍想一想,就觉得还是有些相同之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白鹭,洁白的羽毛,优雅的身形,灵动的颈”,不论是在古人的诗篇中,还是在现代的诗文中,时常会出现白鹭的身影——它们洁白又轻盈地在清水河边悠然飞过,为诗中那山清水秀的景色点缀了一番情趣。白鹭伸长着脖子,迈着纤细的腿,就像贵族在行走;洁白的羽毛又显得那样纯洁和朴素。气质的静雅和外形的优美都让白鹭富有诗韵,这浸润了人们的心灵,为它们写下一篇篇不朽的经典。或许是因为这些原因,郭沫若才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篇文章,还给我一大感受,是文笔随和、质朴,作者随着内心的想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好了。比如,作者写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一句话,就让我感受到白鹭无论是身段还是颜色,都是那么完美。它身段匀称,长短适中,色彩自然又毫无瑕疵,真是造物主的杰作。这样的描述,简短明了,并没有用那些精巧的修饰词语,但这简单的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白鹭鲜明的特点。
《白鹭》的后半部分我觉得也很有趣,写的是白鹭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地点的活动。作者的用词实在有意思。比如,作者把白鹭捕鱼写成“钓鱼”,不禁让我想到白鹭像个悠闲的老太爷在水中钓鱼的样子。作者还写道:“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个镜匣中的镜子就是田中的水,平静而清澈,照这面镜子的“人”就是白鹭。这面镜子照映出的是白鹭悠然自得钓鱼的情景。作者又写道:“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让我展开了想象——一个宁静的黄昏,朦胧中透出丝丝温暖的晚霞,渲染出一片瑰丽的天空,一两只白鹭在远处河边低低飞过,那忽明忽暗的轮廓和暖色柔光下的天空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越想象,就越仿佛置身其中……
这篇优美的散文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但在这朴实无华的言语间,仍能感受到白鹭的优美与纯洁。郭沫若写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其实,《白鹭》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6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部讴歌新时代英雄的图书《本色英雄张富清》(新华出版社与江西高校出版社联合出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媒体的热议。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去年被媒体发现并传播后,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大家对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表示出崇高的敬意和极大的好奇:他是如何成为英雄的?他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希望了解老英雄背后更多的细节故事。继推出《初心向共产党员张富清学习》引发广泛关注后,新华出版社联合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本色英雄张富清》(谭元斌著),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一、用时代之笔,追寻英雄的初心
张富清作为共和国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几次受伤,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两次。由于作战勇敢,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的鲜血和荣耀。
决定新中国命运之战已离我们远去,战争的硝烟已经飘散,要在作品中还原与英雄有关的战斗历史,时间跨度大,难度很大。但在《本色英雄张富清》书中看到,作者多次采访、查找史料,对老英雄立功的几次重要战斗经过,做了清楚的描述,让人们对英雄在战场上的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有了较深的感受。在1948年冬永丰战役中,张富清担任突击组长,为总攻开路,他一人连续炸掉敌人两个碉堡,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因此,他荣获军一等功和“战斗英雄”称号,后被野战军加授特等功。巨大的功劳后面,张富清付出了“受震天动地的爆炸冲击,张富清满口牙齿全部被震松,有 3 颗大牙当场脱落,其余的牙齿后来也掉光了”的代价。在壶梯山战斗中,张富清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个,缴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他因此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这次战斗给他留下的还有右臂和胸部被敌人的燃烧弹严重灼伤,至今留有后遗症。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指战员们流血牺牲的场景,让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人们,对战争、英雄,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张富清面临转业到湖北恩施地方工作,这里地处偏远,生活艰苦,工作条件差。在这样一个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口,他可以拿出立功奖状、奖章,要求组织照顾,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或要求回家乡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单位,这未尝不可。但张富清却选择了服从组织分配。他将一大堆的功名深藏起来,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他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与自己过不去的选择?书中这样描写张富清选择的理由:“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表露,经过时间沉淀,我们今天回过头去品味张富清的这几句简短朴实的话,折射出一位共产党员、英雄的胸怀和境界!
张富清怀揣着这样的初心转业到地方工作,照样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张富清在湖北省恩施最边远的来凤县,先后在基层单位和农村公社(乡镇)担任领导工作的情景:粮管所的细粮加工量不足,保证不了群众吃粮的需求,他想方设法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让群众吃到细粮;他深入乡村调查研究,长时间奋战在农村一线,带领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为改变乡村贫穷落后面貌殚精竭虑;他关心群众,农村群众缺水,他带人多发寻找到十多处水源,解决了千余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山区农村不通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他向上争取资金和物资,带着群众用四个月时间修通了一条能通机动车辆的公路……
投身革命舍生忘死,是为了人民利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乐于奉献,也是为了人民利益,是初心的延续。这是《本色英雄张富清》一书对老英雄事迹的新时代意义深度发掘出的一大亮点,也是该书的鲜明主题。
二、用文学语言,描绘本色英雄的生动细节
报告文学是文学,文学需要细节。《本色英雄张富清》通过深入采集发掘的素材,从中挑选出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给读者展现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本色英雄形象。
永丰战役结束,张富清因伤在卫生所住院几天,回到部队后发现,身边的很多战友牺牲了,和他一起突击的两个战友牺牲了,介绍他入党的连长也牺牲了,面对此情,书中写道:
“张富清当场失声痛哭,难以自已。连续三四个晚上,他都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泪。‘战友啊,你们在哪里?’张富清来到永丰城外,跪地而拜。”
英雄流泪,英雄跪拜,给人以真实的心灵震撼,让人感受到一个本色英雄的凡人之举。而恰恰是这样一些生动细节,让人感到主人公的可亲可信可敬。
这样的生动细节,书中比比皆是。
1960年夏,张富清在20天内收到家中两封电报,第一封电报告知母亲病危,他借了200元钱寄回家;第二封电报告知母亲去世。张富清没有回家料理母亲后事。对于这样一件心中永远的痛,张富清后来对人是这样说的:
“我之所以没有回去,一是路途实在太远了,没有十天半月回不到家,等我到家,母亲头七已过,早已安葬,不可能见上最后一面;二是缺钱,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30多块钱,上次借的 200 块钱需要两三年才能还清,如果再借钱,实在不堪重负……”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这里成了张富清的真实写照。这样写似乎有悖常理,但这恰恰是真实,因为当时新中国成立才11年,国家穷,人民普遍都穷,而书中这样的时代真实感,并没有损害、淹没英雄的光泽。
张富清是离休干部,按政策规定,他可全部享受公费医疗。对这个政策,张富清只认定是党和政府对离休干部的待遇。于是,他给家里定了一条规矩:任何人不能吃自己的药,他甚至用锁把自己装药的抽屉给锁住了。
通过这样的细节,人们看到,张富清锁住的不仅仅是一个抽屉,他是在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张富清的英雄事迹,横跨了七十年、两个不同的年代,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的军功章、他的业绩、他的口碑,都在证明着他是真正的英雄。
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立功奖状、奖章藏在箱底从不示人,连最亲近的家人也一无所知,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我现在吃的、住的都很好,再不能跟党提任何要求了。每当我想起这些事,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来,在人民面前摆啊?”
这就是老英雄的心声,这就是老英雄坚守几十年不变的初心。在这样一位本色英雄面前,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应该有所感悟?
三.用多媒体形式,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纸媒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正深刻改变。在《本色英雄张富清》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图书采用了视频书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式,为烘托主题、增强图书可读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图书的扉页,采用了该书总策划、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张富清事迹报道组组长唐卫彬的诗《你是一个传奇——致敬张富清》,这首诗被谱成曲,成为一首三人演唱的英雄赞歌。这首歌曲的视频二维码就在诗的旁边,读者扫码即可看到、听到。这种融媒体形式为该书增色许多。
你是一座山,总是默默无言;
每当鲜花开遍,悄然隐没其间。
你是一条河,不惧风雨坎坷;
哪怕征途漫漫,奔腾一路壮歌。
你是一个传奇,金子尘封土里;
平凡孕育伟大,崇高源自点滴……
悠扬抒情的歌声中,视频展示出老英雄不同时期的画面。
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更多的英雄,用全媒体形式唱响新时代的英雄,是《本色英雄张富清》的一个亮点,传统媒体应该抓住机遇,和高科技融合,实现转型发展。这是《本色英雄张富清》一书的新特色给人的启示。(詹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