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2 15: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坚强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坚强”这一主题展开。可以从故事中的主人公、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点明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b. 正文:正文部分是作文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故事梗概:简要概述故事情节,为后续分析做铺垫。
-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或其他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心理变化等,突出其坚强品质。
- 主题挖掘: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经历,深入挖掘“坚强”这一主题,阐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 情感共鸣: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谈谈阅读故事后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坚强品质的敬佩和向往。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坚强”这一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期望。
3.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运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式多变:适当运用长句、短句、疑问句等,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c.
作者:王云芳 单位:天津社科院文学所
蒋子龙的散文集《人间世笔记》(作家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包括四辑,前三辑共计37篇,以或长或短的篇什讲述作者平生遇到的奇人、奇事儿;第四辑名曰“碎思万端”,以碎片杂感透视世间万象,吉光片羽中时现思想火花。
整部作品透过俗世人生,与时代现实对话。蒋子龙对时代变化、现实人生保持着充分的好奇心与敏锐度。谈及小说家的散文,汪曾祺曾说过:“小说家的散文有啥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其中当然有汪老先生的自谦成分,但小说家的散文爱写人的确是个特色。关注现实,关注人的文字永远都有鲜活的生命力。前三辑中,蒋子龙几乎每篇文章都围绕人物写。他以温润的目光注视着芸芸众生,既是写人,也是通过人来透视世间百态。《树精》《道爷》讲树木幻化为人形的传说,都有些神秘的气息,似乎无法见容于科学世界,但蒋子龙正是通过诡异、奇谲的文字对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种种行为敲响警钟。《男人的故事》透过社会表象、聚焦时代变迁在男性精神上烙下的印记,讽刺时尚的漂浮不定,等等。第四辑写于疫情期间,作者自言“操闲心、听闲话、读闲书……有感便记下来,不过是些碎片碎思”,与当下社会生活同步。蒋子龙的文字,时而幽默,时而犀利,时而洒脱,时而荒诞,时而冷峻……人生阅历的累积,使他在洞察世间百态时入木三分。回顾历史,他不粉饰;面对当下,他不盲从。他的文字貌似少了些锐气与锋利,但生命的智慧又使其平添了几分睿智、幽默与从容。
《人间世笔记》还善于书写奇人奇事,记录人性中的真善美。《辞海》中,关于“传奇”这样解释: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出寻常。蒋子龙曾在访谈中透露自己的写作主张:“一是真实,包括你所说的‘志怪’,也不是科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存在,是我自己和我的亲朋好友的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二是具有传奇性,才可入笔记。三是精短,篇幅不能太长。”这部散文集讲述了许多奇人奇事,传奇性是一个鲜明特色。
不过,蒋子龙并未像古代传奇小说那样过分渲染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他的选材注重奇人奇事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下笔极有节制。《人间世笔记》选择的人物,其实大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刻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沿着人格的线索,许多奇事看似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之中。世事无常,这些奇人能超越世俗功利与实用主义的观念,坚守本心,与人为善,结果反倒显出不同寻常之处。应该说,蒋子龙了解世俗的偏见与冷漠,但他并不随波逐流;他深谙人性的弱点,但更欣赏那些与命运抗争、柔韧地坚守自身品格的“奇人”。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作者世事洞明却能保守内心的澄澈,他及时捕捉那些有趣、顽强、高洁、智慧的灵魂,借以彰显坚强、善良、自尊等人性的闪光点。在幽默有趣的阅读中,那些高贵的生命所带来的真善美也逐渐氤氲在读者心中。
《人间世笔记》的语言大都简洁质朴,故事却颇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从蒋子龙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人间众生相。同时,现实生活的坎坷与磨难,经过蒋子龙长期的心灵酝酿,都凝结成了艺术的美酒。散文的背后站立着作者。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一个豁达、幽默、洒脱、睿智的蒋子龙在娓娓而谈。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2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