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3 05: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毛主席选集》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是围绕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观点展开,还是针对某个具体事件或论述进行解读。明确主题有助于文章结构清晰,论述有力。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具备以下结构: a. 引言:简要介绍《毛主席选集》的背景、内容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b. 主体: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对《毛主席选集》中的观点、事件或论述进行阐述和分析。 c. 结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对《毛主席选集》的价值和影响进行评价。
3. 内容充实: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a. 结合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感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阐述《毛主席选集》中的观点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b. 引用经典语句:适当引用《毛主席选集》中的经典语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思考深度: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毛主席选集》中的观点,挖掘其内涵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 b. 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大家都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那么“5本书打江山”的故事,大家知道吗?这说的是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向中国朋友借了5本《毛泽东选集》,建立革命信仰,放弃高官厚禄,上山打起游击,最终夺取政权的故事。读《毛选》是他传奇经历的起点,也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
提到《毛选》,每个人应该都能说上两句,但有多少人真正读过一遍呢?有人会想,《毛选》是“屠龙术”,离我们太远了,普通人有必要读吗?
当然有必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应时而作,更因为它历久弥新;不仅因为它高屋建瓴,更因为它深入群众。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道理正在于此。即使你不再经历革命的血雨腥风,也没有经天纬地的壮志雄心,《毛选》也是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关于读《毛选》的意义,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首先,我想对苦于写作的朋友说,《毛选》是最好的作文教科书。因为它传授作文之道,历经岁月而不倒,放之四海而皆准。作文之道,在于立意高远。投降主义冒头,就厉声质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运动出现分歧,就一锤定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斗争转入低潮,则豪迈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登高望远,所以轻易不动笔,动笔力千钧。作文之道,在于论理透彻。分析阶级形势,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环环相扣,考察农民运动,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因事说理,所以理直气壮,让人信服。作文之道,在于文笔晓畅。讽刺时鞭辟入里,“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党八股的丑,一听就懂;比喻时生动形象,“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长征的意义,脍炙人口;妙语连珠,所以富有意趣,经久不衰。你还再为文思枯竭而烦恼吗?还再为逻辑不通而伤神吗?还再为语言贫乏而烦恼吗?打开《毛选》,你会从写作中获得解放。
其次,我想对渴望成功的朋友说,《毛选》是生动的做事方法论。“论事易,成事难”,生活中充满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今年的抗疫不能说不难吧?利益纷繁复杂,立场怎么定?“为人民服务”。病毒来势汹汹,力量哪里去找?“从群众中来”。疫情关系民生,资源如何分配?“统筹兼顾,各得其所”。抗疫离不开团队作战,“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抗疫总会有知识盲区,“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抗疫少不了处理矛盾,“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你看,抗疫虽难,《毛选》的办法也不少,而且都是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作风和中国方式的好办法。不只是抗疫,我们做中国人,办中国事,圆中国梦,《毛选》总是绕不开的。
最后,我想对面临抉择的朋友说,《毛选》是绝妙的生活智慧集。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很多跟我共事的同事都知道我的数学很差,碰到算术就头大。可你们不知道的是,高中时代我也曾混入“奥数班”。状况嘛,可想而知是敬陪末座,苦苦挣扎。但是,想到老师的期待、同学的议论,我又觉得退出很丢人。我父亲看出了我的犹豫,跟我聊了很久。他讲的大道理早已忘光,但他的一句话我却一直记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何必跟人起舞,自有一片天地!”一句话,坚定了我退出奥数,选读文科的想法。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同辈压力,总能想起这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然后坦然一点,自在一点。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不是我父亲的原创,而是毛主席的知识产权。如果我当时就知道出处,应该会更早地读《毛选》,而不是读一些不怎么成功的人写的不怎么成功的成功教科书。何必舍近求远?毛主席不是当代乃至所有时代最成功的创业者吗?《毛选》不正是关于成功最成功的书吗?把《毛选》放在手头、案头、床头乃至心头,一定可以常读常新,不断成长。
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际上,他没怎么拿过枪,倒是一直握着笔杆子不放,而今天的我们则应该拿起《毛选》不放。当然,不是为了像非洲兄弟那样端起枪,闹革命,而是为了学知识,长才干。
毛主席说过,“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天下的书太多了,并非每一本都要天天读。但天天读《毛选》,你一定不会吃亏。
毛主席还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你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的时候,当你困惑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当你思考从哪来、到哪去的时候,读读《毛选》吧!其中的作文道理、做事方法、人生智慧,一定会让你有所思,有所获。
2017年,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毛泽东选集》,带着去上研究生的课,被一位十分敬佩的教授调侃说是带着辟邪的。大概是因为车子上放了个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头像,和毛选放在一起,就会被调侃吧。我记得当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毫无畏惧。
从2017年至今,每年都会读一遍毛选,认识也更加具体。比如,以前特别怕挫折,多看几次毛选,会觉得年轻人如果不经过磨难,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清楚如何走好从政之路,去挑战更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冷静客观处事人生技能。学习唯物辩证法,就要坚持矛盾观,树立矛盾思维,要认识到有矛盾、有斗争、有纠纷、有摩擦很正常。当然,每年必看的书除了《毛泽东选集》外,还有余华的《活着》。一本告诉我们如何胜利地活下去,一本告诉我们如何笑盈盈地活着。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年轻一代的期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知道来自于《毛泽东选集》。那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也来自《毛泽东选集》。说起读《毛泽东选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党员同志,印象大概是大部头,独立成篇、没有阅读主线,只知道《实践论》和《矛盾论》,没有读深、读出趣味。读《毛泽东选集》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分清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被实践证明过、被证明过是错误的思想,都不是毛泽东思想。这是理论学习前的厘清。 首先关于大部头,是四卷还是五卷。第一版《毛泽东选集》是1-4卷,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的,分别于1951年到1960年期间出版。第二版在1991年出版,第二版与第一版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反对本本主义》一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增加这一篇,主要是这篇原作曾一度散失,60年代才重新得到,后来经毛泽东同志审定,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选读》中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是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第5卷只在1997年出版过一次,鉴于特殊历史时期,此后官方不再出版。所以,整个著作跨越时间长。 其次,关于独立成篇。选集中的文章都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问题所做的理论文章,对中国党政军、文艺、经济等命运前途进行剖析,探讨的问题繁多。面对的受众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农阶级,所以或短小精悍、或简明易懂。同时,独立成篇的好处在于,随时都可以拿起来其中一卷的其中一篇的读起来,阅读浸入感比较快。 最后,关于最有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时,探讨的是认识与实践,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紧接着1937年8月,写了《矛盾论》,这是毛选中最长的一篇文章,系统的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对立统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这些话大家都很熟悉,高中政治老师都讲过。也就印证了那句: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毛泽东同志具体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从时间出发,就是要把握本单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间出发,就是要把握势、境、情。势,就是发展大势、发展态势、发展形势;境,就是境况、境象,主要是把握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情,就是民情、民意。从条件出发,一是把握客观条件,二是掌握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指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客观环境,就是硬件怎么样。主观条件,主要指群众的需求层次,群众的素质状况。选集中的分析依据:第一,依据当前情况,判断不利和有利因素,预测事态变化发展趋势;第二,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源,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以选择最佳方案;第三,依据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推演,预测处置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所谓才华,就是你所做成事情的总和,所以,实事求是地闯下去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