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人的教育 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3 16:26

如何写《人的教育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人的教育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即你对这本书关于人的教育的观点、感悟或思考。确保主题明确,有助于后续的写作。
2. 介绍书籍背景: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使读者对书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总结观点:概括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这部分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 结合自身经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阐述你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这部分内容要真实、具体,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分析论证:对书中观点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可以引用相关理论、实例或数据进行佐证。
6. 表达个人观点: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书中观点的个人看法,如赞同、反对或改进建议等。
7. 结构合理:文章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和主题;主体部分分析观点、结合自身经历、论证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8. 语言表达:语言要流畅、准确、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9. 观点鲜明:在表达观点

教育应该关注人——有感于教育现状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凡读过课程标准的老师,都应该知道,课程设置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但我今天不想谈得过深、过广,我也没有这么高的学识,只从个人周遭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教育应该关注人,这一点不容置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施教者和受教者,使教育得以完整地进行下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维度,一个施教者一个受教者。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总会狭隘的认为,有了教师,有了学生,便有了教育。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生,其实,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健康身体、心智和道德(斯宾塞)。从教育的目的来说,仅有受教者和施教者,不是教育。教育得有教授的内容。而教授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因教育目的而定的。总体说来,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健全的社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总体目标又被划分成若干小的目的。因着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教授内容的选择关注的还是受教者这个主题。

那么到底教育是什么样子呢?绝对不是这个样子:

课程设置很全面,而孩子确实能够参与到其中的课程似乎只有语文数学外语。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考试,分数高便一切都好。分数低,在学校只有一种称呼——差生,还美其名曰后进生。我想问问,他们哪里是后进了,只因分数低?小学几年,身体羸弱,品德缺失,审美情趣低下者比比皆是,这是为何?小学几年,音乐从MP3里学,美术是随便涂鸦几笔勾勒,体育就是在操场上闲逛。只要不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孩子只有疯狂,如果是语文数学外语,坚持一会就打盹瞌睡。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多数是成绩差,随你考试处置,自己认命了。

小学成绩优秀,到了中学,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者因没有学习方法成绩一落千丈。我不敢去和现在的教育现状叫板,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上大学,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学有所成。谁给我扣上一顶帽子,我都承受不起。

但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小学教育更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大学生而设的。教育的普及,从大的层面来讲是提升全体国民的素质。小的层面讲是为了培养健全合格的公民。大学生及至更高学历层次的人才,绝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经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大浪淘沙,最后脱颖而出,这绝对是实力的体现。我没有做过统计,从小学一年级算起,经过十二年学习,最终考上大学的占有几成。那么那些最终没有进入象牙塔,而早早进入社会打拼的孩子们,他们的“装备”齐全了吗?他能够抗击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吗?而这些德行、技能不正是教育应该教授给孩子,帮助孩子培养锻炼的吗?尤其是义务教育更应如此。

而现实是,我们的义务教育中还是一个标尺走下去,只看分数。家长看分数,老师看分数,校长看分数,主管看分数……不知有几个人关注孩子的内心,毕竟这些孩子才是教育的主体。我们这些施教者都似乎不关心孩子想要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只关注自己给了孩子什么,自己又得到什么。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只有教没有育。我们用近乎残忍的方法扼杀了一个个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归于统一,臣服于标准,最终溺于书山题海。

我最心痛的,是每年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班级的孩子们相继受到病毒的侵袭,一个个不得不请假医病。最严重的时候,一个班有二十多孩子同时请假。是病毒太猖獗还是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太弱?没有体育锻炼的身体能强到哪去?

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有精力去学习。小小年纪就用这种压榨是的学习方式,我们培养出来的到底是人才,还是病夫?

我想,上上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应该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要不然国家课程计划里为啥要设置这些课程。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这些施教者,改变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权威,我们不需要唯唯诺诺的孩子。当我们面对一个个个性十足天赋异禀的孩子们的时候,你应当告诉他们路在哪儿,让他们自己走。跌倒了,鼓励他们勇敢的爬起来。走下道了,把他们拉回来。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德行,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渐渐培养起来的,而不是教师说教出来的。

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万能的上帝,我们只是一个凡人,和孩子一样的凡人。教育关注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别强求孩子,别以爱孩子的名义伤害孩子。

做一个纯粹的教育人——读朱永新先生《新教育》有感

  四月,春风拂卷,书香满城。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岳阳日报教育新闻部特别推出“书香四月·悦读人生”主题报道,从书香校园建设、师生经典共读、名师导读佳作等多元角度,记录全市师生共品文字温度、聆听思想回声的动人故事,遇见更辽阔的世界与更丰盈的自我。

  再次捧起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又一次点燃了我的教育理想与激情,催促我去欣赏教育的美丽,激励我去寻找真实的教育,呼唤我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精神很可贵,理想不可无

  记得华容县教育体育局前年下发过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是《新教育》文集中的一本,前后两对应,整体再阅读,静心细思考,感悟心上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基层一线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自信自强、充满激情和有诗意的教师。作为站在“双减”政策落地关口上的校长,更应该是一个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眼里有仁爱、不断挑战自我的管理者。校长有教育理想,方可引领本校教师营造共同的教育理想,即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而携手同行。

  前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让我们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并与我们签订责任书,要求三年的具体目标要清晰,要可行;保障举措要得力,要实在。这其实就是告诫和指导我们,当校长要有教育理想,要有先进思想,要有追求的东西。有了教育理想,精神教育也必不可少。罗曼·罗兰说过“精神就是光明”。说白了,精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

  我所在的学校在历届校长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培育下,已取得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成绩。如何在较高的起点和广阔的平台上奏响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乐章,是摆在我及校委会一班人面前的一件大事。经过近三个月的思考、调研、座谈、讨论、研究,征求系统内外专家们和全校教师们的建议,几易其稿,初步形成了我校办学思想和我们二小人的教育理想,那就是“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课程兴校、特色强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我们将通过开发博爱、博艺、博闻三大板块的课程,构建博雅文化。建筑物也分别命名为博学楼、博艺楼、博闻楼、博雅楼、博爱堂等等。新建了多功能报告厅,称之为博雅大讲堂。我们的校园就简称为“博园”。我们还开展了“三个‘人人’”活动,即人人诵读,读一本好书,打造书香校园;人人书写,写一笔好字,打造墨香乐园;人人健体,练一副好身板,打造幸福家园。持之以恒以此形成我校办学特色,争创省级书香校园、省级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示范家长学校等。

行动很重要,坚持最美好

  “教育改革是值得去做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一书开篇就直接告知有教育理想的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我个人觉得对于新时代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行动与建设,是富有创意地去探索,去吸纳,去重构,去引领,而非怒目金刚似的斥责与鞭挞,更不是光说不练,只喊不动。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今天的“双减”政策正是还教育本来面目,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个纯粹的教育人,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更有教育实践,让家长不再攀比,让学生不再辛苦,让教育不再内卷。

  记得2021年10月,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教育报组织部分专家、学者、校长及一线教师畅谈“今天,怎样读懂陶行知?”,朱永新教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他指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正与当下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我认为“双减”,一是要减负担,二是要减焦虑。我们的教育要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以生活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中心,而不是简简单单以知识和考试为重心,要能够看到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才能获得好分数。简单地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先成人,后成才,再成功。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我们将以“办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教育目标,通过构建“博爱”“博艺”“博闻”三大板块的课程,涵养学生“勤”“朴”“健”“雅”的气质,打造“博雅”之校园,让学校教育“有根”“有魂”“有效”“有为”,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作者:华容县城关中心小学 吴庆锋,朱永新系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