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书记 讲话》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3 17:15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书记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书记讲话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书记讲话的主题,确保作文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题。
2. 了解背景:了解书记讲话的背景,包括讲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讲话内容。
3. 梳理讲话要点:将书记讲话中的关键观点、政策、指示等进行梳理,确保作文内容充实、有条理。
4. 体现讲话精神:在作文中,要充分体现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如党的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5.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记讲话的背景和主题;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讲话要点,并加入自己的见解;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讲话的重要意义。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举例论证:在阐述书记讲话要点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证,增强说服力。
8. 遵循逻辑: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要遵循逻辑,确保论述过程严谨、有条理。
9. 注意篇幅:作文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00-1000字左右,确保内容简洁明了。
10. 格式规范:作文格式要规范,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

重磅座谈会召开,7位省级党委书记发言,还有5个重点

撰文丨余晖

2025年4月30日,一场重磅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当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座谈会。

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第一,承上启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2021年到2025年)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

“十五五”(2026-2030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从建党百年到踏上新征程,我国将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对谋划“十五五”规划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

第二,开门问策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什么是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是给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定目标、指方向的重要文件。

自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国已发布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

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必须汇聚各方力量,经过反复斟酌。

以“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2025年)为例。

2020年7月到9月,3个月的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主持召开了7场座谈会,包括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共有61位各界人士现场发言,对“十四五”建言献策。

在此次座谈会上,共有7位省级党委书记就“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们分别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浙江省委书记王浩、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

从区域上来看,上述七省涵盖东中西部——有来自东部沿海的上海、浙江、广东,有来自中部地区的湖北,还有位于西部的内蒙古、四川、甘肃。

从经济发展上来看,广东、浙江、四川、湖北、上海都是经济大省。

第三,因势利导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分析研判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展条件。

和“十四五”相比,“十五五”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国际环境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挑战和不利因素明显增多。

此前,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5年前相比,全球治理结构面临更大的不稳定性,国际秩序可能面临重塑,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风险也会增多。”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

面对形势变化,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在本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上述“四稳”,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战略位置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了一个“战略位置”——“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全局和长远。

在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曾提到,要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

他说,“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

需要说明的是,新质生产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五,共同富裕

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字里行间,都托举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 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 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 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

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

要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青海省委书记:搞一次特殊,就会玷污一次形象,耍一次特权,必会失去一片人心

编辑丨余晖

5月27日,《青海日报》发布了《弘扬优良作风,破除“特殊论”“补偿心理”,争当实干先锋——“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发言摘登(一)》。

4月25日上午,青海省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坚决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踏实干事、勤劳干事、廉洁干事”为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会上,省级领导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和书面汇报。

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提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徙木立信之举实现时代风气之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青海省委坚定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修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若干措施,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顽疾,一年接着一年抓,特别是针对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部署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布违规吃喝“十严禁”纪律要求和“九条措施”,全省正风肃纪实现根本好转。同时,作风问题反复顽固,存量尚未清除,增量仍未禁绝,加强作风建设还远没到喘口气、歇歇脚的地步。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明确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特殊论”和“补偿心理”是作风建设的大敌,与党的宗旨和群众期盼格格不入,滋生“四风”顽疾和腐败问题,危害极大。

从政治纪律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污染政治生态、阻碍政令畅通,致使有的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中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

从纪律作风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突破党员干部的纪律红线,让一些干部从一条烟、一张卡开始,由风及腐、滑向深渊;

从干群关系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疏远的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的是老百姓利益,搞一次特殊,就会玷污一次形象,耍一次特权,必会失去一片人心

从履职尽责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必然滋生不负责任、不愿担当的惰性心理,产生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畸形心态;

从政绩观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如同一丘之貉,背离新发展理念,导致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阻碍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进程;

从党性修养看,“特殊论”和“补偿心理”是产生“四风”的催化剂,最终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一些党员干部放下戒备、陷入泥潭。

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前提在思想,根本在党性,重点在监督,关键在责任,要害在惩治。

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坚决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以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坚定执着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要始终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确保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下去;以严的标准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条件,做到风腐同查同治,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强化以案促学、以案促查、以严促改,以良好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当前学习教育正处在关键阶段,必须弘扬优良作风,坚决破除“特殊论”和“补偿心理”,争当实干先锋,以青海干部的好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做到踏实干事,杜绝“等靠要”思想,扭住一个“干”字,扑下身子、找准问题、破解难题,打开工作新局面。做到勤劳干事,在勤学善思笃行中提高善谋划和抓落实的能力,特别要提高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维护稳定、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能力。做到廉洁干事,坚决与一切有碍青海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歪风邪气作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