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思想录》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4 16:56

手把手教你写《《思想录》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思想录》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思想录》的哪个方面展开,如作者的思想观点、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思想录》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 提出你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感受或观点; - 概述正文将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 正文部分: - 分段论述《思想录》中的关键观点、人物形象或主题; -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 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增强说服力; - 避免过多重复,保持论述的连贯性。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和感受; - 可以提出对作品的一些疑问或思考,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 - 表达对作者或作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表达; -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 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7. 思考深度: - 在读后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150 :帕斯卡尔《思想录》/脆弱的理智


1、帕斯卡尔认为,理智是人的头脑,心灵是人的心,理智和心发现的是不同的真理。人的头脑与心之间会存在矛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此有所体会,这是一种悲剧性的矛盾,经常难以化解。


2、帕斯卡尔认为,认识上帝不能依靠逻辑推理,而需要一种"细致明晰的感觉",通过瞬间顿悟来确认信仰。这种信仰的顿悟与理性认知的"理解"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心灵感知,后者是头脑认知。


3、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丧失了心灵感知能力,只相信科学验证和逻辑证明。基督徒承认无法用科学方法证明上帝存在,因为上帝超越理性和感官认知范畴,就像无法用数学公式计算上帝,或用显微镜观察心灵毒素一样。信仰的本质在于心灵的确信,而非理性的证明。


4、科学与宗教属于不同领域,不能互相替代。帕斯卡尔指出,真理不仅通过理智认知,更需内心感知,最初原理无法用推理获得。日常生活中强加的"普遍真理"即使逻辑上无法反驳,内心也可能拒绝接受,这种内在力量可源于宗教信仰或普通人的良知。


5、宗教体验常与美、善相连,通过艺术和文学生动展现,需要用心体会。优秀文艺作品能唤起良知共鸣,艺术感动往往先于理性解释,当情感强烈时,理智常跟不上内心的直觉反应。


6、人类历史上存在大量以宗教为题材或蕴含宗教情怀的艺术和文学杰作,从古代的但丁到19世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麦尔维尔都是典型代表。麦尔维尔的中篇小说《水手比利·巴德》通过青年水手被诬陷后,因无法辩解而打死诬陷他的军械师,最终被依法判处绞刑的故事,展现了理智与情感的深刻矛盾。


7、船长虽内心相信比利的清白,却不得不依法行事,而比利临刑前仍祝福船长,体现了心灵的宽恕。这一故事印证了帕斯卡尔关于理性逻辑与心灵逻辑的区分:科学依赖理性,信仰则源于个人精神感悟,这种感悟难以通过他人传递,必须亲身体验。


8、这种境界常被形容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强调某些体验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它倡导通过丰富和活跃心灵,用心感知内在力量,而非仅依赖狭隘的理智,这也是人文教育中"美育"的重要内容。


9、感知内心力量有助于认识理智的局限性和脆弱性。帕斯卡尔指出,人心有其理智所不能理解的道理,真理的认知不仅依靠理智,也源于内心。怀疑主义者试图仅通过理智证明真理是徒劳的,因为理智的无力恰恰证明了其脆弱性,但这并不否定真理的存在。


10、许多人常因自我感觉强大、聪明、美貌或幸福而忽视自身脆弱性,沉迷世俗欢乐却忽略灵魂救赎。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揭示:人类本质充满矛盾——渴望真理却遭遇认知局限,寻求定位却陷入方向混乱。他批判哲学与科学无法解决这种根本不安,强调唯有信仰才能缓解人类困境中的痛苦。


11、人看到无限大时,他是虚无;看到无限小时,他是巨人;他是一个中间物吗?他想观察自己,却会被骗人的观念所迷惑。人充满谬误和虚假的想象,把自己带到理性认识的限度之外。人的自尊心妨碍他如实地看清自己。人虽然渴望正义,却无法在人间建立合理的秩序。


12、帕斯卡尔认为,国王通过欺骗和愚弄人民来维持统治,其权力建立在人民的愚蠢而非理智之上。他指出,尽管这种统治基础看似脆弱,却异常稳固,因为人民总是脆弱的。相比之下,以健全理智为基础的事物反而根基薄弱,比如对智慧的尊崇。


13、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体系,但都无法完全满足人类需求。由于找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人们唯一的希望和出路是转向宗教。神恩通过预言和显灵得到证实,但天主是隐藏的,许多人因无法看清而生活在悲惨的境遇中。


14、帕斯卡尔提出一个著名论点:“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15、帕斯卡尔强调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他还描述道,比起宇宙的无限大,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比起原子的无限小来,人又是巨大的。一边是一切,一边是虚无,人处在当中。


16、这一描述引起许多20世纪作家对“荒诞”意识的强烈共鸣。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1768—1848)称帕斯卡尔为“可怕的天才”,他带给世人的是关于人和人的荒诞的可怕真相。

这本书的思想箴言令人吃惊,塔勒布是谁,你知道吗

来了就加个关注呗,说不定有惊喜交集呢





偶尔刷到几句塔勒布箴言,直觉让我当即网购《塔勒布智慧箴言录》。

塔勒布是谁,我一无所知。世界上的好书和优秀作家挺多,每个人的阅读面,几近井底之蛙。

热爱阅读,自然会与好书相遇;而这些好书,可能都具有个人化特点。

拉罗什福科的《道德箴言录》,一直是我心中的至高经典,还有比他更好的箴言吗。

打开《塔勒布智慧箴言录》,没想到几个小时就读完。版权页是10万字,如果以实际字数算,这本书一万字都不到。

那我读完为何感到是一本极其厚重让我回味的书呢。厚重不是因书的厚度,而是思想本身。

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当代性和反现代性(我印象概括)。通常所读箴言,比如《圣哲箴言》,葛拉西安《箴言书》,《帕斯卡尔思想录》,以及尼采叔本华箴言等,总有一种年代久远的历史感,具有当代性的箴言太难得了——《塔勒布智慧箴言录》让我在感受到拉罗什福科思想深邃与卓越智慧的同时,呈现了让人惊讶的当代立场。





书中写道,2010年仅用英语写作的书就有60万本,作者称之为“信息丰富的黑暗时代”。因此他说,“要让傻瓜破产,给他信息即可。”这让人惊愕的思想,给人醍醐灌顶的警醒。我们身处信息丰富的黑暗隧道里,却浑然不觉。

作者反现代性的特点,也令人吃惊。他把受到过度教育的人、学者、记者、伪经验主义者等等认知傲慢的人,视为傻瓜——他们把随机的、复杂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人类生活和事件,塞进简单虚假的思想叙事框架中,这是塔勒布认为的思想“截肢”——有多少人不是在做这种“劳动”呢。

因此塔勒布说,“学者只有在试图成为无用的人时才有用(例如在数学和哲学中),而在成为有用的人时则会很危险。”

塔勒布为何能写出具有超越力量的箴言呢,我想可能与他在纽约和伦敦从事金融业有关,如果他仅满足于某一个小圈子(比如作家圈),读某一类书,他还能拥有独特的思想视角吗。

塔勒布让我再次警惕,我们读得越多的某一类(小圈子)书籍,越有可能滋生井底之蛙的傲慢。跨界与破圈(除了读书还需人生经历),会带来新的创意思想生长点。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我在岛屿读书##读书笔记#





—————

我是爱读书爱思想的惠人书友(周‬乐秾‬)。

每日出品读书‬随笔、读书经验和‬故事、分享好书,交流‬有思想的原创文字已日更725天,您评论反馈‬,我倍感荣幸。愿成为因书缘而相遇的朋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