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4 17:28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教讲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我国,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讲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1. 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讲话技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注重基础训练
1. 从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好口语基础。 2. 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使他们在讲话时能够做到气息平稳、声音洪亮。
三、关注个体差异
1.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倾听能力
1. 教授学生如何倾听他人讲话,学会从别人的讲话中获取信息。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能力
1. 教授学生如何组织语言,使他们的讲话更有条理、更具逻辑性。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他们的讲话更具感染力。
六、拓展知识面
1.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新闻,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七、加强实践锻炼
1.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力群、古元教我学习《讲话》
——美术界60年前的一场座谈会
作者:廖开明(民间文艺学者、画家)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重温《讲话》的深远历史意义,我蓦然发现,《讲话》已经引领我走过60多年的艺术之路。温故知新,感慨万端。
1958年,17岁的我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它的前身是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延安革命文艺的好作风、好传统,让我受益匪浅。更荣幸的是,1962年,事业刚刚起步,踌躇满志的我,忽然接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信函,邀我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座谈会。我惊喜万分,虽时隔60年,那时的场景我依然历历在目。
归舟古元/绘
当年我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文艺新兵,为何受邀?中学时我最爱鲁迅,他青年时东渡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投身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他用诗向风雨如磐、苦难深重的祖国明志。“我以我血荐轩辕”也正是我的抱负,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他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木刻后来成为我的艺术志趣。当我看到抗战时期延安的木刻版画,感到非常震撼,被强烈的黑白艺术魅力所吸引,特别喜爱古元的作品。我以古元为榜样,开始了木刻版画创作。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第一幅版画,次年我的成名代表作版画《春天》也在该报发表,受到许多人喜爱,从此一发不可收。1962年、1963年该报相继发表了我的《果山秋景》《女社员们》等版画(这三幅画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春天》还被载入版画史)。我初露头角即受到美术界前辈们的特别关爱,继而又荣幸受邀参加纪念《讲话》的座谈会。
座谈会是在刚落成的中国美术馆(还未对外开放)二楼展厅举行。我准时到场,可门卫不让我进,看我这么年轻,哪像与会画家?我出示函才放行。在会场一看,我是唯一的青年。对与会的前辈我还不熟,听发言介绍才知有力群、古元、沃渣等延安著名版画家。他们当年都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耳聆听过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现在,他们自豪而幸福地回忆往事,脸上泛起微笑。座谈会后,他们遵循《讲话》指引的方向,从“小鲁艺”到“大鲁艺”,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真切地体验感受,创作出蜚声中外、堪称红色经典的“延安版画”。他们又动情地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创作继续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前进,获得长足发展。他们特别提到“北大荒版画”,一大批转业军人来到黑龙江荒无人烟的原野创建农场,他们在茫茫雪原踏出《第一道脚印》(晁梅版画名),用辛勤的劳动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垦荒者里涌现出一批既劳动又作画的画家,他们用版画生动地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拓荒伟业。这就是蜚声中外的“北大荒版画”。与会的前辈画家认为,这是延安精神催生的新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们也指出了要注意的不良艺术倾向,即有的版画过于追求苏联版画的色彩效果,强调多色多版套印,版画弄得像油画,这就失去了版画的刀法力度和简约概括之美。力群还拿着一幅色厚的版画,风趣地说:“这油墨至少有半斤重!”
在会上我还见到了敬仰已久而从未谋面的古元老师。他和蔼地同我热情交谈。我知道,他是延安版画的杰出代表,他的经典作品我反复读过。我告诉他,很想有机会能当面讨教,他欣然答应。
我曾因未能上美院学习而懊丧,没想到竟幸运地得到亲炙大师的机会。此后我便常带着画稿到古元老师家求教。每次他都认真看稿并提出意见。他不仅向我传授版画技艺,更教导我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讲:“搞创作,一定要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我的版画有一点进步时,他会热情鼓励我。他还为我在报纸发表的画作撰文《他给人们带来春天的美感》。古元老师还将他的一幅木刻版画《骆驼赞》赠我。画上刻有数行文字:“负重任劳,取之甚少,予之甚多,不管炎寒风旱,总是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古元老师去世后,我写了篇短文《铭记恩师珍贵遗言》以表达我对恩师的怀念。其中记录了他在弥留之际断断续续讲的一些话:“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艺术的来源,也应该是艺术的服务对象。”“文艺应该歌颂广大的人民,那是鱼水的关系。我至今仍坚持这个观点。”“艺术家最高的荣誉是无形的,是在人民中树立的。”尽管古元老师在说这些话时身体已极度虚弱,话音十分微小几乎是在低声细语。然而,我仿佛听到的是洪钟般的轰鸣!它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际,铭刻在我的心里。
我有幸得到古元老师和江丰、李桦、蔡若虹、王朝闻、张仃、力群、彦涵、华君武、王琦、李平凡等诸多前辈的教导、提携。他们的言行激励我坚定地朝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前进。
我致力于新年画创作,也是基于对延安革命美术传统的尊崇。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美术家们创作了木刻版画,同时还创作了新年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美术家们响应号召,利用民间文艺形式,把文艺更有效地普及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新年画创作同新秧歌运动一样,开展得热烈活跃。
学习《讲话》精神,追随前辈版画艺术家的足迹,我明白了,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来进行创作。基于这两点,我选择了版画、年画创作,偶尔画些油画等,也很注重作品的“民族化”。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7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很多上班族父母忙于工作,常常将孩子交由老人和保姆照顾。老人在家习惯讲方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方言。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学方言会导致语言思维混乱影响学普通话。那么,这种担心有必要吗?父母该如何教孩子学说话呢?
多练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儿保科主任沈洁表示,孩子学说话,需要长时间练习发音,从而掌握正确的口语技巧。宝宝2个月大时,就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了;3个月大时,就能发出少量元音;4-6个月时能模仿父母口型发出辅音,并且能根据不同的语音语调发现其中的感情成分;1岁时就可以说出第一句话,通常是爸爸或妈妈。
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发音技巧,之后几年说话时常常会将一些音节混在一起。父母经常和孩子交流聊天,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沟通技巧,并促进智力发育。
多听
刚出生的宝宝可以听到人类所有语言的800多种元音好辅音,学习世界上任何语言都不会存在障碍。他们的大脑会“统计”出声音出现的次数,并确定常用声音,进而识别出一种或几种母语中具有意义的声音。
宝宝发现正确音节后,只注重理解母语所需的声音,慢慢遗忘其他语言所用的声音,从而使去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因此,让宝宝接触不同种类的语言,外语或方言都可以,能让他的语言窗口期变得更长。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练习发音,比如聊天唱儿歌、拱手拜年、自我介绍、说吉祥话。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说话会越来越清楚,让他变成一个聪明、人见人爱的好孩子。(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