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美学散步 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4 19:56

手把手教你写《美学散步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美学散步》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内容:首先,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美学散步》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以及他在书中阐述的美学理论。
2. 提炼观点: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提炼作者的观点和论证,为自己的读后感作文提供有力的论据。
3.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作时,可以将书中的美学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或感受相结合,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观点鲜明: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含糊其辞。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对书中美学观点的评价:认为作者的观点有何优点,有何不足。
b. 书中美学理论的应用:如何将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如何指导自己的审美观念。
c. 对书中某一章节或某一观点的深入分析:阐述自己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7. 举例

全民阅读主题活动获奖作品选登|二等奖:《〈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作者是宗白华先生,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是一本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是被它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吸引,美学与散步如何能揉合?

当我翻开书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在这部书里,作者用他的抒情笔触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艺术家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作者:李惠)

晓雨荐书 | 在美学散步中遇见绮丽风景——《美学散步》解读

雨阅花开,一书一世界!大家好!欢迎收看由雨花台区全民阅读促进会主办的阅读栏目“晓雨荐书”

上期晓雨荐书 | 一场心灵与美的邂逅——《美学散步》向大家介绍了宗白华先生的经典著作《美学散步》,带领我们增进了对艺术和美的认知,本期栏目特别著名作家、评论家,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张永祎与大家再次共读《美学散步》,带领大家领略美学的奥妙,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温情与诗意。

视频加载中...

观点综述

张永祎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大学时代排队购买《美学散步》时的经历,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的激动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张老师介绍,在这部美学论著的影响下,无论是筹备毕业论文,还是后来研究江南文化,自己都会不由地想起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理论的一系列阐述,于是在创作中常常使用“情景交融”等手法,以达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效果。

最后,张永祎老师讲起了宗白华先生与南京的渊源,让我们对这位美学大师更感亲切。俯仰其间,游目骋怀,希望大家能以自然轻松的心态,追寻宗白华先生当年“美学散步”时留下的汗漫灵光。

期待大家一起共读《美学散步》

领略人间的诗意

把握生命的美好

体悟审美的韵味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