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后感亲子故事》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4 21:4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后感亲子故事》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后感亲子故事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读后感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比如亲子关系、情感教育、价值观传递等。
2. "选择合适的亲子故事": - 选择一个适合你和读者年龄段的亲子故事,确保故事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
3. "引入故事背景": - 在作文开头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4. "描述故事情节":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不必过于详细,以免影响读后感的重点。
5. "表达个人感受": -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受,谈谈故事给你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 可以描述故事中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6. "分析故事的教育意义": - 深入分析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或生活哲学。 - 思考故事如何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如何教育孩子。
7. "结合实际案例": - 如果可能,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案例,说明故事中的道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体现。
8. "提出建议或反思": - 根据故事内容,提出一些建议或反思,比如如何改善亲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等。
9.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8篇,收藏备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8篇,收藏备用


范文一

读《爱的教育》有感

暑假期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所写的《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意大利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一整个学年的故事经历,书中既有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也有父子之爱、祖国之爱。每个小小的故事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特别是读了书中《罗马涅小英雄的鲜血》这个故事,我被菲鲁其奥对外婆的爱深深地打动了。菲鲁其奥和外婆两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两个强盗来到他们家中,在抢走菲鲁其奥和外婆的钱之后,两个强盗准备扬长而去。但是不巧,临走时,其中一个强盗的面罩意外掉落,外婆认出来他正是村里的恶棍莫佐尼。于是恶贯满盈的莫佐尼想杀掉菲鲁其奥的外婆灭口。在这关键的时刻,菲鲁其奥冲上去挡住了刀子,他救下了外婆的性命,但是自己却不幸倒在了那个漆黑的雨夜。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菲鲁其奥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引我思考。

菲鲁其奥是那么勇敢,他爱外婆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在千钧一发之际英勇无畏,牺牲自己,救下外婆。如果外婆可以选择,一定也舍不得菲鲁其奥为自己挡刀。我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充满爱与和平,没有手持利刃的“强盗”,不会再发生像菲鲁其奥一样的惨剧。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和菲鲁其奥一样愿意在危难时刻牺牲自己,驻守边防的战士们,冲锋陷阵的禁毒警察们,默默守护我们安全的安保工作者。 他们的爱纯洁无暇,值得我们尊敬。

我知道我的力量还太弱小,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读书,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外婆分担,不让他们为我担心。长大以后我也要报答社会,做一个有“大爱 的人,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

范文二

《爱的教育》读后感

在繁忙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偶遇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书中,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展现了师生之情、亲子之爱、朋友之谊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小故事都温暖而真实,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的世界里,与书中的人物同悲共喜。

读着这些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正当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时,是老师及时发现并耐心地为我分析原因,鼓励我重拾信心。 她不仅在课堂上给予我更多的关注,还在课后牺牲休息时间为我补习。这份无私的爱与关怀,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房,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爱的教育》还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别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关心家人、朋友,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我的爱意。我会在父母忙碌时帮忙分担家务,会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会在遇到陌生人求助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足。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爱的书籍,更是一盏指引我前行的明灯。它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也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力量,能够温暖人心,照亮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用爱去温暖更多的人。

范文三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四年级朋友安利柯用日记向我介绍着他的生活,让我觉得十分亲切。

谁不想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呢?我时常感到被爱的幸福,却很少思考怎样给予他人爱,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如何爱人。

书中《感恩》这篇故事里,安利柯在日记里写道:他觉得教自己的先生很不开心。这时父亲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引导他如何爱先生。父亲说:“应该敬爱先生,因为先生是父亲所敬爱的人,因为先生是为了学生牺牲自己一生的人,因为先生是开发你精神的人。”是啊,安利柯三年级的先生,他失去了家人,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们。当同学们犯小错的时候,先生会亲切地饶恕他们;当班级里来了新同学时,先生会教导大家团结友爱,他也会教大家要爱国。就像父亲说的,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先生虽然受人爱戴,但是也免不了有些同学会轻视先生的劳动,当自己付出没有收获的时候,无论是谁都难免会不开心。

安利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绪,对别人的辛苦付出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我也会习惯性地接受老师的付出,认为老师就应该每天都很开心,一直保持积极的情绪,却很少察觉老师的辛苦。我的老师肯定也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应该多多体谅老师,理解老师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也会有忧闷的时刻。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不让老师劳心伤神。其实,不仅仅老师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同学,每个人都会有忧心的情绪,我们不应该苛责他人,而是要多给予他们关心,找到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度过情绪的低谷。

范文四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是什么?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一朵芬芳的鲜花……爱就是这么美好,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但当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懂得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以一个叫恩利科的四年级小学生视角,写了他自己在一学年里所经历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同学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使我读完每则日记,激荡于胸怀中的感情波澜都久久难以平息。

读着《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走进了恩利科的生活。劳动群众的子弟在一起学习、活动。他们虽然有些人生活贫困,但是内心充实快乐,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爱。在这儿,他们不分阶层、不分穷富、不分残全,全都在相互关怀、和平相处着,十分富有人情味,温情感人至深。

这部作品像一面明镜,照映出意大利民族当时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口外流,贫穷落后的南方。而《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世俗人士描摹了保障社会各阶层之间平衡的生活理念:用善举代替怜悯,用教师代替神甫,用学校代替教堂,用医院代替济贫所,用参军服役代替宗教礼仪。

作者通过日常中的小事,采用平易近人的朴素语言,将平凡的爱散布每个小角落,向少年一代灌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和平的好思想,倡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有爱的好作风和诚实正直、谦逊好学的好品德。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有很多种,它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你要去爱每一个需要被爱的人……只有先学会去爱别人,才会感到无尽的关爱,它时时刻刻待在我们的身边,等着我们自己去发现……

范文五

《爱的教育》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确实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我很喜欢一本名叫为《爱的教育》的书,我一有空就拿起来读,每次阅读都让我感受颇深。

《爱的教育》记录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其中《格拉勃利亚的小孩》让我难以忘怀。在这个故事中,校长带了一个从格拉勃利亚远道而来的同学到班里来,教书的先生教导大家要好好对待这个小孩,先生说:“请你们亲爱地对待这小孩,使他忘记自己是离了故乡,使他知道在意大利,无论到何处何地学校里都是他的同胞。”我非常赞许这位先生的做法,每个同学面对新环境都会有些许胆怯,但是先生让同学们关爱这位新来的同学,帮助他融入新班级,并且要求大家互敬互爱。

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能够让每个同学们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也有幸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在我们班级里来了新同学时,我的班主任刘老师说:“新同学来自别的城市,从今天起她就要成为我们班级的一员,和我们朝夕相处,共同成长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关爱新同学,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争取让新同学尽早熟悉我们的校园”。刘老师还让新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她找出地图给我们看,大家都对新同学的故乡充满好奇。这个学期,我带她去学校的各个角落玩,我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在帮助这个同学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快乐。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都充满温情,我深深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对他人多一些关心和理解,不仅可以让别人感觉到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珍贵的友情。爱并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如同水滴汇成汪洋,我们小小的善意也能绘制幸福图卷。

范文六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让我深感触动的作品。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关于爱的生动画面,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

这本书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视角,展现了他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温馨而美好的瞬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打动,他们的善良、勇敢、无私都让我深感敬佩。

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安利柯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情感。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教导着安利柯,让他明白了许多关于爱的道理。这种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它让我明白,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是行动上的付出和关怀。

此外,《爱的教育》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利益所驱使,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而书中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到爱的力量,它能够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让我们更加和谐地相处。

阅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与美好。它让我明白,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爱都是最重要的力量。只有用爱去对待他人,才能收获更多的爱与幸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用爱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同时,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与美好。

范文七

《爱的教育》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叫做《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妈妈推荐给我的,她说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爱的故事,可以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开始,我还以为会是那种很难懂的大部头,没想到翻开书页,我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迪蒙多·德·亚米契斯,书里的主人公是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很容易就能理解。每天,安利柯都会记下学校发生的事情,还有他学到的一些重要的人生课程。

我是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开始读这本书的,外面天气很热,但家里开着空调,我坐在窗边,一杯冰水放在旁边,感觉特别舒服。我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就好像跟着安利柯一起上课、玩耍,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读到卡隆帮助弱小的同学时,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就像夏天吃冰淇淋一样爽快。还有安利柯的爸爸给他写的那些信,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虽然他工作很忙,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让我觉得,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时候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但它一直都在。

通过读《爱的教育》,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要对别人友好,即使他们和我们不一样;要尊重长辈,因为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诚实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我读完后,还跟我的好朋友分享了我的感受,我们都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像书里的人那样,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现在,我还在回味书中的故事,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心灵。

范文八

读《爱的教育》有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每当有时间我就会与这“朋友”相伴。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名叫恩斯利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描写了一年之内,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来自老师、父母、同学给予的爱。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一章是《佛罗伦萨的小抄学员》。这一章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贫穷家庭的父亲每天白天既要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抄订单了,挣钱补贴家用。儿子朱里奥眼看着爸爸因辛劳而多添了许多白发,就想去帮爸爸抄写订单。因为爸爸不同意,他只好每天三更半夜偷偷起来,帮爸爸去抄写订单。于是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很多。可朱里奥因为失眠,而不能好好听课,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因此很生气,还责骂了朱里奥。虽然委屈,但他依旧帮助爸爸,直到被爸爸发现,才结束抄写。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动于朱里奥的坚强,他虽然出生贫寒,但他努力学习,而且学会了分担家庭的重担。朱里奥虽受到了责骂,深感委屈,也依旧忍受,不去抱怨,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强呢?这份坚强来源于爱,是朱里奥对父母的爱,只有从小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爱,因为他们感受着父母的爱,爱的种子在心中慢慢扎根、发芽。

在《爱的教育》中,除了在朱里奥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爱,在许多个小故事中都有这样的爱。但现实中我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爱”,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快速成长,利用节假日给孩子选择了许多课程,看上去是爱,实际上是揠苗助长,并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考试不理想,许多父母对孩子多是责怪批评。

在教育中,如果孩子不能时常体会到爱和鼓励,便会慢慢失去自信,也会缺少对他人的爱和包容,所以我希望这种爱少一点。当然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享受的爱还是很多的,我们是在爱中成长的。

《爱的教育》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不但是值得孩子们看,也值得父母看,在爱中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爱,更是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

看完绘本《妈妈又生气了》,我觉得很惭愧,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

写这篇文章前,我问女儿:“如果妈妈生气了,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女儿毫不犹豫地说:“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

女儿七岁了,她还是会把父母生气的原因,往自己身上揽。

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2到7岁)的儿童,是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来理解身边的世界。

孩子觉得,父母生气了,吵架了,都是自己的原因。同时,孩子对妈妈的情绪,还天生敏感。

一次在地铁上,一个宝宝在哭,8、9个月大。一个爸爸一直在哄。妈妈轻轻接过来,微笑着抱着宝宝,宝宝很快不哭了。但转眼,妈妈怒视着爸爸,骂了几句。宝宝愣了一下,伸开手让爸爸抱,转过头看了妈妈一眼,又哭了起来……

那么小的宝宝,也对妈妈的情绪很敏感,他真的不懂,怎么妈妈原来还是笑的,突然又生气了呢?

这次,为大家解读的绘本《妈妈又生气了》,在豆瓣评分8.1,是日本小西贵士写的。绘本主要是告诉孩子,虽然妈妈经常生气,但还是很爱你。

但当我看到评论中有妈妈说“当我看到这本书,我很惭愧”的时候,我决定换个角度解读:

围绕着妈妈生气的话题,我们一起谈谈,孩子怎么理解“妈妈生气”,妈妈经常生气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妈妈又生气了》封面

妈妈说“我不想当你的妈妈了”,这是真的吗?

绘本一开头,小男孩小健就问了爸爸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说不想当我妈妈了,是真的吗?”爸爸没有直接。小健顿了一顿,接着说:妈妈就是一台生气机。

妈妈总是说:“快点收拾好!”但小健喜欢屋子里堆满东西,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着。他把东西扔得满地都是,其实是希望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游戏。

妈妈还说:“又剩那么多!”但小健也有肚子不饿的时候。他还觉得,想吃的时候吃,才是最幸福的。

妈妈说:“哎!又是最后一个!”小健委屈地说:“已经很努力了,而且,这又不是比赛。”

然后,小健开始了自白:我讨厌的事情很多,刷牙、换衣服、用沐浴露洗澡、掏耳朵、吃药、打针、一个人睡觉、半夜上厕所、剪耳朵旁边的头发、吃蔬菜……

是因为我讨厌的东西太多了,妈妈才变成生气机的吗?

看着小健的这些回忆,我感觉太真实了。特别是当你有一个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的孩子,你会更啰嗦,更焦虑。从一早出门开始,我们就开始喊着“快点,快点”,一直到睡觉之前,我们可能还在喊“快点,快点。”

“效率”经常是大人和孩子的矛盾点。大人总能很高效地做事,也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明明可以立刻做,为什么要拖拉”?

但大人忘了,自己也是经过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磨砺才做到的。高效已经融入了大人的血液,因此总是对孩子小小的努力,视而不见。

另外,当大人理所当然地、无时无刻、见缝插针地生气,就算是淘气的小健,却知道反省自己。哪个小孩子,不想做妈妈的贴心好宝宝啊。但小健也很无助,作为一个孩子,实在是大脑发育还没成熟,没办法控制好自己啊。

那大脑已经发育成熟,有自控能力的大人,会试着思考“为什么自己经常生气”吗?试想一下,如果当妻子的,从早上到晚上都一直催着老公,估计他早就爆发了。

妈妈,别生气,请听我说。

很多妈妈又说了,是孩子态度不对,只要他诚恳道歉,我都会原谅他的,但他就是爱说谎!

这时,小健又开始自白了:

我又撒谎了。如果我承认是我做的,妈妈一定会生气吧?我不想让妈妈生气,我喜欢妈妈笑。

为什么孩子爱说谎呢?因为孩子知道,说真话没有什么好结果。如果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孩子当然愿意说真话,自己开心,妈妈也开心。但问题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动用了本能,先保护好自己。

《自驱型成长》里有这么一段话:

如果孩子没有与父母达成双赢的经历,因为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就会倾向于滑头、撒谎、作弊,或者彻底放弃抵抗。

什么意思?孩子说谎,就是大人逼的呀。

小健还说:我惹妈妈生气以后,喉咙就像被卡住了一样,什么都说不出来,就算很想说对不起,我也说不出来。

不知道做妈妈的,是否说过类似的话:

  • 你说话呀,别只顾着哭,哭有什么用,不说出来,我怎么帮你!
  • 你哭了20分钟了,有完没完,还哭!

但奇怪的是,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朋友,我们却会说:“想哭就哭吧,哭出来舒服一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们总以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其实不懂的是大人。情绪没有对错,事情才有对错。

脑科专家也会告诉你,右脑负责情感,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当孩子崩溃,她就已经被右脑劫持,要听你的一串大道理,是完全不可能的,更别说调动左脑组织语言说话了。只有你的右脑先和孩子的右脑连接,孩子的左脑才能被再次激活,才能有能力听你“说教”。

其实,当我们即将生气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在《什么是最好的父母》里,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因为上学会交到很多朋友。”

“交到很多朋友,不好吗?”

当然,如果你这样问的话,孩子估计就噎住了,什么都问不出来。但这个人是这样问的:

“哦,原来是因为会交到很多朋友啊,然后?”

孩子知道自己说的话,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他也鼓起勇气说下去:“如果新朋友来我家的话,爸爸生了奇怪的病这件事,就会被知道了。”

你以为孩子在捣蛋,其实他也为大人想了很多。有句话是,“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加爱你”,多这样想,我们就会耐心很多。

妈妈,请你笑一下,好不好?

一个朋友曾经分享过他的故事。他还小的时候,周末和爸爸玩得很开心,买了两个大大的风筝,他迫不及待地回家,想和妈妈一起分享。

妈妈转过头的一瞬间,他看到阴郁的黑雾笼罩着妈妈的脸,眉头紧锁着,这一刻,他突然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不敢说了。

他说,妈妈总是动不动就生气,妈妈生气的样子印在他的脑海里,30多年了,还是这么清晰。

又有一个男孩,他爸爸经常出差,回家也只是睡一会儿,妈妈经常埋怨他。小男孩为了能让妈妈开心,一直小心翼翼地陪着妈妈。

但还是不行,只要他的衣柜翻乱了,他出门的时候晚了一分钟,吃饭的时候不先吃青菜,他想多玩一会儿动画,妈妈就开始咆哮。

他觉得,自己好像应该做些什么,但是做什么都错。慢慢的,放学的时候他总想在外面多溜达一会儿,在做梦的时候,他总梦到自己迷路了,不用回家了。

后来,他就真的消失了。他留下了一封信,他说,妈妈,我希望你能笑一笑。

怀孕的幸福,还记得吗?

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学会放过自己,是每位妈妈的必修课。

1、老公必须是好战友。

绘本中小健,担心妈妈不爱自己,是谁解开了他的心结呢?是他爸爸。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很好,他们一起洗澡的时候,儿子能坦然地说出自己的心事。

爸爸还偷偷告诉了小健,当他住院的时候,妈妈一整晚没睡觉,为他祈祷。小健开怀了:“原来妈妈是这么爱我。”

曾经看到过一个消息,一个小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把妈妈气走了,他还打了110,让警察叔叔帮忙找妈妈。

评论区很多人说孩子不争气,把妈妈气跑了。其实辅导作业不容易让妈妈崩溃,是上班、经济、家务的压力,早已让妈妈喘不过气,然后辅导作业的过程中,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情绪终于有机会爆发了。

与其说,妈妈在责怪孩子,还不如说,妈妈通过孩子发泄情绪来安抚自己。

有位网友非常清醒,他是这样说的:安抚妈妈情绪的责任人,应该是爸爸,不能让孩子当妈妈的妈妈呀。

2、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

妈妈总有一套标准来评价孩子。但这套标准其实非常模糊,非常主观,所以孩子很难达到要求。

曾经有个孩子问,“我玩游戏不学习,让妈妈生气了,怎么哄她?”有人说,“放下你手上的手机,认真学习就好了。”

那个孩子:“我试过,不行。妈妈说,我是为了看手机才学习的。”

孩子,你太天真了。当你放下了手机,你还得努力看书,努力看了,还得看上半天,看了半天了,还得坚持一周,坚持一周了,还得成绩好……妈妈的标准,永远在变。

罗素说: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当我们理解到孩子的难,对孩子就会宽容许多。孩子未来的社会,我们抓不准;但我们相信,现在的孩子比当初的我们更优秀,未来的孩子,也比现在的我们更优秀。所以,面对孩子,我们还是谦虚点吧。

总结:都说做妈妈难,其实做孩子更难。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更快了,家庭、学校环境分化更大了,竞争更强了……孩子的压力本来就大,就像背着座大山,匍匐前行。

而父母,应该是唐僧,把孩子从五指山下救出来,而不是化身成另一座五指山呀。

绘本故事的结尾非常精彩,妈妈看到了洗衣机旁堆得高高的衣服,妈妈没有生气,没有抱怨,她想了想,拽出一条脏布当做披风,跳到孩子面前,笑容满面的说“小健,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我突然有点动容。

没错,面对“不争气”的孩子,与其一直生气,总想着“我必须做点什么”,徒增压力,还不如想“我还是多陪一下孩子吧!”

陪伴比说教有用得多。

PS:大家觉得我下次再换个角度,写“孩子如何面对妈妈的怒气”,怎么样?

一家人,就应该开开心心的

我是爱读书的二胎宝妈@栩栩与夕夕日常亲子阅读经验,绘本深度解读。有个一年级的大宝,2岁的二宝,所以很多实践,也是围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欢迎关注哦。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