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5 17: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神话传说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神话传说展开,确定主题是写这篇作文的基础。
2. 理解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文化内涵等,以便在作文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对神话传说的看法、感悟、启示等。观点要鲜明,有说服力。
4.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神话传说,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5. 举例论证:在表达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举例时,要注重与神话传说的关联,避免脱离主题。
6. 语言表达:读后感作文要求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口语化表达;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c. 避免重复啰嗦,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7. 体现个人特色: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后感】一本好书。原本,打开北大老师张一南所著这本《中国人的神神鬼鬼》时,真以为就是讲一下国人印象中常有的那些神仙鬼怪的来由,结果呢,说是也不是。用作者自己在自序中所言,这竟然是讲古代文学的。古代文学?只是愣了愣,下一刻,马上就理解了。
因为任何的神仙鬼怪,都应该有一个载体才能产生,才能依附并流传,所以中国的神仙鬼怪,就是来自中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诗歌、鬼怪小说。而作者之所以要从古代文学中挖掘出这些神神怪怪来讲述,则是源于一个最朴素的心理:“讲这些故事,仍然是想讲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心理,都可以从这个民族的“鬼故事”中窥见。从‘鬼故事’中,可以看见一个民族最深的恐惧,最热切的渴望,以及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表达习惯。讲‘鬼故事’的时候,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最不设防的时候。”
张一南对中国最有名的四大民间传说的全新解释,就非常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四大传说就是士农工商的梦与痛。牛郎织女很早就出现在《搜神记》里,然后经过代代演变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那么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我们能读到什么呢?首先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层面来看。在《搜神记》里,董永还是一个士族,而在我们后来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里,牛郎是一个穷小子。这就说明,在《搜神记》那个时代,灵异故事的主角必须得是士族,才有人看;而到了后来,故事的主角必须得是穷小子,才有人看。其次,《牛郎织女》在代代演变中,也代表了我们许多民间故事创作的固定模式。且看在《搜神记》里,跟董永相依为命的是父亲,后来他演了卖身葬父的戏份。在后来的故事里,跟牛郎相依为命的是哥哥,而且他后来跟哥哥关系不好,分家了。这种情节的出现是因为艺术规律。光讲父慈子孝、卖身葬父,这故事不好看,一定得有矛盾,有冲突。但是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中国的民间艺术不爱写,一般都会回避,会给转换成别的。兄弟之间就可以冲突了,特别是再加进来一个嫂子。嫂子是坏人,哥哥还想护一下兄弟的,然后被坏嫂子拉过去了。如果非要写父子冲突,那就一定得加进来一个后妈当坏人,把爹拉过去,而且亲妈不行。看到这里,真让人捧腹大笑。再其次,从社会文化角度,牛郎织女的故事还反映出一个信息:男耕女织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中国男人最主流的本业就是种田,种田有了余粮,就去读书。其他杂七杂八的行业,都不是典型的中国男人形象。中国女人是要积极参与劳动的,中国女人最主流的本业就是织布,即使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也要织布。毫无疑问,《牛郎织女》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阶层的生活图景。接下来,《梁祝》讲的是士人阶层的故事。士人阶层是最容易实现男女平等的,所以也才可能有产生《梁祝》这种故事的社会环境和土壤。作者诙谐地写到:“梁山伯一直是喜欢祝英台的,他只是不敢表达,因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祝英台。中国的男孩子,对自己的女同学,都是有一点敬畏的。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总是女孩子厉害一点,因为女孩子要达到同等条件,是要有一些过人之处的。所以,我们连同男孩子自己都默认他们是配不上自己的女同学的。”“在士人阶层的爱情里,女孩子不需要特别的打扮。梁山伯之所以爱上祝英台,是因为祝英台在跟他读一样的书。女人能和男人读―样的书,没有什么比这对男人的吸引力更大了,这比什么打扮都管用。士人理想中的妻子,就是能和自己读一样的书的女人。”——从这点来看,《梁祝》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观,也是最接近现代男女的爱情观,要平等,要齐头并进,共同成长。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对《孟姜女哭长城》的解析。作者直言,孟姜女的故事就是一个工匠阶层的故事。在农业社会,中国也有手工业匠人。他们也许也有土地,在农闲的时候干一点艺活儿;也许就没有土地,四处飘零给人打工,是农业社会里零星的无产阶级。他们靠“手艺”吃饭,有或简单或复杂的一点技术,或多或少的一点体力。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就是这样的一个工匠。而且,他还是一个赘婿,是入赘到孟姜女家的。这也是四处漂泊的工匠所渴望的一个归宿。而赘婿的由来,则和当时齐国“长女不嫁”的风俗有关。在齐国,大女儿是不能嫁人的,要在家侍奉父母。大概因此,这个“不嫁”,倒不需要是“不结婚”的意思,而是招赘一个上门女婿的意思。后来秦始皇抓人修长城,重点抓的几类人里,专门有一类人就是“赘婿”。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就因为他是一个赘婿。秦始皇为什么要专门抓赘婿呢?大概有一个原因是赘婿经常是工匠出身。修长城需要工匠,而范喜良就是一个工匠出身的赘婿。这样的解析,是不是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啊。一下把民间故事创作背景给解释清楚了。至于四大传说的《白蛇传》,当然是一个商人阶层的故事,而且据作者分析,白娘子可能还是属于当时商人“两头大”婚姻中的第二房妻子。
所以,张一南所写的这本《中国人的神神鬼鬼》真的值得每个中国人看看,了解民族的恐惧、渴望与日常生活方式、表达习惯,也了解为什么有些民间故事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些故事就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们的梦想和追求,看这些故事,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备注:插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