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植物王国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5 17:26

植物王国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植物王国》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书籍内容": - 首先要确保自己对《植物王国》这本书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包括其主题、故事情节、主要角色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 - 明确自己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分享阅读体验、表达观点、启发思考还是为了批评和推荐。
3. "组织文章结构": - 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时间等,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详细阐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感受。 - "结论":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4. "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故事情节":描述书中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发展、转折以及结局,评价其合理性和吸引力。 - "人物塑造":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传达主题。 - "语言风格":评价作者的语言风格,如是否生动、幽默、富有哲理等。 - "主题思想":阐述书中的主题思想,

读书|植物王国孕育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植物,在生物学知识谱系里是与动物平行存在的一个“界”,而林奈分类法里的“界”,英文直译为“王国”,如此“霸气”的名称,似乎更适合含括植物对人类的非凡意义。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性存在,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新鲜氧气的持续产生、能量食物的供给,还有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有植物的地方便有了生机,孕育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由于多数动物的能量来源也是植物,因而可以说,人类生活在一个植物构成的世界里。当然,人类与植物世界的联系不只是机械的、生物的,更是历史的、精神的。人类以植物为动能,书写了一幕幕雄伟壮丽的历史篇章,也在与植物的互动里缔造了深刻的生态观念和自然文化。

他一定要把它种满了荨麻。或是酸模草,锦葵。——莎士比亚《暴风雨》第二幕第一场

那些改变人类大历史的“小”植物

你可曾想过,一些常见植物在短短几百年前还是让多数人颇感陌生的“稀有物”?当欧洲的绅士淑女首次目睹腰果的独特外形,惊诧得合不拢嘴;在15世纪的马尔代夫,居然会有女性因为吃香蕉而获罪。甚至连果腹充饥的马铃薯也“未能幸免”,由于味道特殊,西方人一度认为它会危害健康。

在15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诸多欧洲国家在一些有名植物的传播过程中都曾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葡萄牙航海家在该领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先驱者,他们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农业、饮食和经济结构。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的《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一书作者若泽·费朗,是葡萄牙国宝级植物研究专家、葡萄牙皇家农林研究院的终身教授,他阅读了大量葡萄牙语的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极少被人提及的碎片化信息,跨越四大洲作为分类线索,展示了在亚洲、非洲、美洲起源的58种重要植物,详细描绘了这些植物的起源、迁移过程以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

[葡萄牙]若泽·费朗 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此书通过植物传播的历史,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书中有关原产美洲的橡胶树掀起人类出行革命的故事,尤为让人心生激荡。

1736年,法国地理学家拉孔达明在一封信里提到:厄瓜多尔埃斯梅拉达斯省有一种叫作“Hhevé”的三叶橡胶树,人们从树中能提取出一种胶质物,用来制作各种耐摔的容器和烛台。与此同时,若将这种胶质物涂在布料表面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1744年,拉孔达明在卡宴遇见了热衷植物学和园艺的工程师弗雷诺,并鼓励他继续探索埃斯梅拉达斯省的植物宝库。1747年,弗雷诺在对奥亚波基河支流的一次考察中发现了橡胶树。

1770年,英国人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了这种树胶的另一种特性:它能擦干净“纸上的铅笔字及一切弄脏的痕迹”。就这样,一款大多数学童迄今仍在使用的文具——橡皮诞生了。1839年,查尔斯·固特异发现了天然橡胶的硫化工艺,有效地去除了其中所含导致变形的成分,并且很好地保留了材料的弹性。从此,人们得以更好地利用天然橡胶,并开发出更多的用途。1843年,固特异为这项技术申报了专利,并于翌年获批。1868年,自行车轮胎问世,橡胶由此成为了一种用途更加广泛的交通运输业“基建”材料,它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价值也变得日益重要。

橡胶树

巴西的橡胶出口可以追溯到1827年。1888年,爱尔兰人约翰·邓禄普发明了安装有内胎的新款轮胎。1892年,米其林兄弟则发明了可拆卸的车辆轮胎。随着自行车的普及、汽车的问世,以及工业需求的日益增加,全球橡胶产业迎来了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期。最初的阶段,人们选择在三叶橡胶树的原产地——亚马孙河流域广泛栽种胶源树。1880年至1890年间,贝伦和马瑙斯两地的相关产业也取得了速度惊人的大发展。即便辉煌短暂,但那的确是一个属于“橡胶巨头们”的伟大时代。巴西希望保持对橡胶的垄断地位,所以拒绝全部树种出口项目。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在利益驱使下这种贸易保护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而今虽然巴西仍在出产橡胶,但其在全球橡胶产业链中早已风光不再。

自然,绝非一个排斥人类参与的“无人区”

中国工人出版社最近引进出版了“加法叶的博物学”丛书,仅看书名——《乐园:欧洲园林之旅》《密径:莎士比亚的植物花园》《岛屿:南太平洋的植物探险》,便能从中嗅到带着全球化梦幻的泥土芬芳。在这套书中,我们得以一睹作为植物迷、思想者乃至科学家的加法叶的传奇风采。加法叶曾主持编修过多个版本的巨著《澳大利亚植物学》,当中系统、权威的植物调查资料在其身后很长时间里都持续泽被后学。与先前及同代占多数的“经院”植物学家不同,加法叶极度推崇面向生活的人文主义植物学。

《乐园:欧洲园林之旅》

[澳]威廉·罗伯特·加法叶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加法叶曾经跟随父亲在他们位于悉尼的异国苗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园艺经验,同时凭借过人的审美和艺术天赋,用35年的时间将墨尔本植物园井井有条却平淡无奇的种植形式,转变为他疏密有致的成名手艺,使墨尔本植物园变成了全世界最壮丽的植物园林之一。

加法叶畅游欧洲各地名园后,写下了传世之作《乐园:欧洲园林之旅》。在《乐园》里,见多识广的加法叶没有迷醉于金碧辉煌的豪华建筑,而是百般推崇“野生园”理念:“‘野生园’与注重形式的园林、公园或游乐园相对,因为后者均是按照线条和规则布局。”营建“野生园”的要领是把控人类介入与自然本真之间的微妙平衡:“一方面,避免将自然置于线条和规则之下,全然不顾生硬和迂腐,将花朵和植物排列得像是普鲁士的军队;另一方面,借助艺术和品味的帮助,防止凌乱恣肆的生长。”可见对心归山水的返璞者而言,自然绝非一个排斥人类参与的“无人区”,他们所渴望的,是一片稍经修饰而未被篡改、能以本来面目顺畅激发人类官能享受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地。

虽然春黄菊越被人践踏长得越快,可是青春越是浪费,越容易消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篇第二幕第四场

加法叶在《乐园》中向读者展示了一座他颇为赞许的“野生园”——爱丁堡的皇家植物园和树木园:“这座园林的布局和管理令人仰慕,它不仅是一座科学宝库,更拥有美丽的小草坪、各类景观和植物。灌丛中的小径曲折而蜿蜒,树木十分有趣。”让人特别震撼的是,由这座园林的特定视线外望,繁华辉煌的城市景观尽收眼底,人工风貌与自然景致毫无违和,实现了一种兼备风光与哲学意义的“借景”:“在印佛里斯展览中心前方的树木园内,可以俯视爱丁堡的壮美风光,从那里可以看到一幅现代雅典的完整景象。”

说城市一定是反自然的?在对看的深情凝视中,城市与郊野携手构筑了人类重识生存世界的一个冷静场域。

草木文化寄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悟

山村农夫终日面山拥水,自然风光对他们来说谈不上珍稀,因此千百年来,向往自然者多数还是心为形役的书生墨客。这便牵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书斋里的白纸页,能唤起读书人的乡野之思吗?加法叶在他的另一部名著《密径:莎士比亚的植物花园》里给出了答案。

《密径:莎士比亚的植物花园》

“有许多证据证明,莎士比亚,这位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诗人,几乎无所不知。其中有趣的是他对各类植物花卉的熟悉,他也许称不上一位富有科学性的植物学家,而更像是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和热爱者。”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氛围中,加法叶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投向了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中的植物、水果和花卉。加法叶对莎翁的文字怀有独特的“同行敬意”:“莎士比亚将天地万物引入他的作品中,这是这位伟大诗人的众多独特魅力之一,令他受到上至贤哲下至凡夫的欢迎。”

为了探掘莎翁的“自然之作”,加法叶必定反反复复精研过莎翁传世篇章,否则他何以知晓“莎士比亚35次写到橡树或者它的果实橡子”这般细致到无以复加的数据?通过文本细读,加法叶把莎翁名著内的植物挑拣出来,串起一部文化底蕴丰厚的植物与生态文明小传:《暴风雨》里的松树、《麦克白》中的报春花、《皆大欢喜》内的黑麦,都在加法叶的细腻解读里厘清了来龙去脉。有鉴于此,与其说《密径》是一部摘自莎士比亚作品的植物图谱,不如称它为跳脱文本、拥抱自然的一场精神洗礼。

《几回清梦到花前》

周 舒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草木被广泛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文化创作中,寄托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悟。在中国,从《诗经》到《红楼梦》,草木的身影缕缕不绝,丰富的草木文化一脉相承。将人和草木相类比,各个民族概莫能外,尤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植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比如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是四君子等,这些植物的个性气质已经为国人所共识。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几回清梦到花前:红楼女子的草木情缘》将《红楼梦》中的43位女性角色与百草花木逐个对应。草木之所以有情,是因为观者心有“岩中花树”。红楼女子的草木情缘,也是因为人如秀草嘉木,枯荣有定数却清芳不远去。由此观之,《几回清梦到花前》与《密径:莎士比亚的植物花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时空中的旅者,在草木间寻得了栖居归宿。

作者:邹赜韬

编辑:周怡倩

孙频《阿梁的植物王国》

漂泊多年返回家乡的我,迫不及待想去探望阿梁。

阿梁是我的发小,从未出过远门。几年前他父母相继去世了,唯一的姐姐嫁去了远方。如今,他孤身住在大海边的红树林里。

第一次去看他的时候,我很是吃惊。他的那两间棚屋都是用从山林间砍下的树木和竹子搭建起来的,又因为这里的红土地过于肥沃,阳光又很强烈,就是把一根扁担插进土里都能立刻发芽,所以,他用来搭棚屋的那些树木,被插进土里之后又复活了,纷纷抽出枝条长出新叶。这些郁郁葱葱的枝叶全都交缠拥抱在了一起,使得两间棚屋都变成了绿色的。猛一看,两间棚屋不像搭建起来的,倒像直接从地里长出来的两棵房屋形状的巨大植物——活的,而且还在继续生长。

我走进那棚屋一看,好嘛,地上连层砖头都没铺,直接就是沙土。屋子中央盘着一张茶几,野趣横生,是用老荔枝树的树墩做成的,周围几只凳子则是用荔枝树的树干做的。

我发现墙上长着很多花,却看不见花盆,凑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树身上挖出了一个个小洞,再把泥土和种子塞进去,于是那些树洞里便慢慢开出花来,最后织成一张花毯。更有趣的是,这毯子也是活的,而且随时在变换颜色。我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生物的身体里,还能清晰地听到它的心跳,这种感觉既奇妙又震撼。阿梁走到我旁边说:“这些花是夜香木兰和胭脂掌,花期很短,但它们开花的时候,就像绽放的烟花,绚丽极了。这是金盏花,在白天经历了炎热之后,它会在夜间发光,满墙的金盏花能把整间屋子都照亮,连电灯都省了。其实大自然是什么都肯送人的,只要是它有的。走,出去看看我的其他伙伴。”

出了树屋,走到水塘边我才发现,水塘边上种的全是花和树。阿梁边走边介绍说:“这是龙舌兰,还没有开花,它在生命的头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内都不会开花,最后开花的时候总是在夜里,花朵高悬如照明灯。它把自己所有的食物和水分都供养给了花,一旦开花,它就会死去,所以它一生只开一次花。这是红杉,最老的红杉能活到数千岁,比人类长寿多了。仙人柱也算长寿,但只能活到七十多岁。我这棵仙人柱已经开过一次花了,它开花的时候特别像个淑女,优雅而专注,而且只开一夜,所以被称为‘黑夜王后’。它会把自己的美发挥到极致,它开花的时候,夜空里飘荡着的全是它的花香,简直美得像一个传奇。这是三齿拉雷亚,它的绰号叫‘女总督’,因为它会把周围的水资源全都据为己有,不愿与别的植物分享。”

仙人柱

我过去摸了摸女总督的叶子,阿梁立刻制止道:“不要摸,它是能感觉到疼痛的,而且植物对创伤和疼痛还有长期记忆,会把这记忆遗传给下一代。”

我用嘲笑的口气问了一句:“那植物会睡觉吗?”

阿梁点点头,认真地说:“当然。植物看到天黑就知道要睡觉了,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它们又会醒过来。如果你把它们的叶子摘光,它们就会失明。你猜植物失明了会怎样?人一旦失明,听觉就会变得灵敏,而植物失明了就会拼命生长,个头会比周围的兄弟姐妹高出一截。我猜测,这可能是出于植物的一种天真的想象,它们根据自己当种子时的童年记忆,认为只要拼命生长,就能钻出土壤看到阳光。”

阿梁的说话方式让我有些惊讶。他兴致勃勃地说:“你过来看,这一片的植物都是‘杀手’。这是食鸟树,会把小鸟捉住并‘囚禁’起来;这是狸藻,它会从水里捕水蚤;这是圆叶茅膏菜,它的胃口比较大,也不挑食,它甚至可以把一个人‘吃’下去。”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同时也暗暗惊叹阿梁拥有的这个植物世界。阿梁又走到我前面了,他说:“这个你见过吗?”我连忙跑过去,只见那是一棵不起眼的植物。阿梁笑着说:“看着不起眼吧,这是著名的茄参,也就是曼德拉草,传说一听到它的叫声人就会死掉,所以古代欧洲人采摘茄参的时候还会举行一些专门的仪式,然后大家围绕着茄参跳舞,并尽可能地和茄参讲一些关于快乐和爱情的话题。不过你放心,它其实并不会叫,它的魅力全在传说里,它算是植物界的巫师吧。”

他继续往前走,折下一段树枝递给我,说:“你尝尝,这是牛奶树,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可爱的名字,叫木牛。它的枝干和树叶里藏着的汁液和牛奶的味道几乎一模一样,真像一头木牛。”

阿福花

我把折断的树枝放进阿福花嘴里吮吸了一下,还真是有牛奶的味道。他又说:“你看这里,这是阿福花,割开它的根块就能喝到美味的阿福花酒,它的根就是一只藏在地里的酒坛子。这是槭树,割开它的树皮会流出甜美的糖浆,我割一点儿给你尝尝。”

我又尝了一口,真有一种独特的甜味。我羡慕地说:“植物什么都肯送给你啊,你看看,它们送给你屋子、桌椅,还送给你牛奶、糖浆和酒,就差给你送面包了。”他不动声色地指了指旁边的一棵大树,说:“谁说没有,喏,这不是面包树吗?待会儿你跟我看看夜晚的花园,比白天的还要美丽。”

随后,我们在夜色中开始游园。原来,在夜晚发光的植物不只有仙人柱花,还有灯笼树、蜡烛树,还有一棵夜光树,它通体闪亮,是真正的火树银花。我惊叹道:“好神奇的树啊!”阿梁说:“它的根部有大量磷,磷从树的身体里跑出来,一碰到氧气,就能放出一种没有热度,也不能燃烧的冷光,而且树越大,发出的光就越明亮。”

夜光树

站在那棵亮晶晶的树下,我忽然有一种错觉,好像我和阿梁又回到了童年,我们正在元宵节的夜晚看花灯。

夜晚的花香竟然比白天的还要浓烈幽深,走着走着,我感觉我们已经被花香托了起来,像羽毛一般飘浮在夜空中。这时,阿梁回过头来,庄重地对我说:“其实我从小就想好了,我哪里都不去,就在这里种花种树,我还要种更多的花和树,然后,花又生花,树又生树,当这些花和树壮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就是我该去的地方。”

夜色中,这些花草树木,这些树屋、花屋,就像一座活着的不停生长的巴别塔。他将它们一层一层地往上垒,他自己也随之一层一层地往上爬。到最后,在塔到达了它所能到达的极限时,就会变成一个城邦,或者一个王国。而就在那塔的最顶端,阿梁会像个尊贵的国王一样,消隐于自己的王国当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