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6 12:45
写作核心提示:
作文:关于讲话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技能,无论是在学校、工作还是社交场合,良好的讲话能力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一篇关于讲话注意事项的作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作文主题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要围绕哪些方面来阐述讲话的注意事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讲话的基本技巧 2. 语气、语速和语调的控制 3. 逻辑性和条理性 4. 互动与倾听 5. 针对不同场合的讲话策略
二、合理安排结构
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以下是一个参考结构:
1. 引言:简要介绍讲话的重要性,引出作文主题。 2. 主体部分:分别从讲话的基本技巧、语气、语速、语调、逻辑性、条理性、互动与倾听、不同场合的讲话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3.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讲话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丰富论据
在论述讲话注意事项时,要结合实际案例或名人名言来丰富论据,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引用相关书籍、文章中的观点。 2. 列举成功人士的讲话案例。 3. 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
四、注意语言表达
1. 语句通顺,避免语病。 2. 适当运用
来源:诗词天地(ID: shicitiandi)作者:主编诗词君
主播:呆子姐姐编辑:江梓依(实习)文章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账号授权
全文共3358字,图片12张,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
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一
临近七一,香港,整个香港,被一种预期笼罩。
特殊的年份——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党的重大会议即将召开;特殊的日子——香港回归日、建党日。
国是,港事,中国的、世界的大局。
当诸多重大事件交汇某一时点,政治氛围开始厚重,社会氛围逐渐兴奋,人们自然被升温的形势带动,更自觉更用心地审视过去、体察现实、思考未来,变得“耳聪目明”起来。
202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习主席会来吗?”
香港市民在问,全国人民在问,国际社会在问。
各方清楚:领导人来与不来,都有一种深意、一种启示,都征兆着一种判断、一种意志、一种对时与势的把控和驾驭。
而香港,只会有无限的期待。
香港,期待在经历25年来的风雨、10年来的坎坷、3年来的大破大立后,彻底告别迷茫,真正认知现实,用稳定性的预期迈出确定性的步伐。
这一天,是香港的大日子。
6月25日上午9时许,新华社播发快讯:
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快讯快速快递香港。不到一分钟,香港媒体已经完成了几年来最主动的新闻推送。
习主席要“来”香港了!
一连串想象迸发:
——怎么“来”
香港疫情又有波动,日增确诊病例2000余宗,会否与2021年1月听取林郑月娥述职报告一样,主席将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
——“来”干吗
香港由乱到治,国安法落地生根,“爱国者治港”有力落实。领导人此时若亲临香港出席“七一”庆典活动,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将会见何人?
——要“说”啥
香港正深度嬗变,但凡正视的人,均会认为她翻过了历史一页、揭开了时代一篇。
对香港发展的方位、方向、方法,领导人必然要作出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他将要说的,便是香港的未来!
7月1日,没来的时候来得太慢... ...
7月1日,来了的时候走得太急... ...
"来了!"
6月30日下午15时许,“央视新闻”播报:
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乘专列即将抵达香港... ...
靴子落地,预期成真。
曾陷入“一地两检”争议的高铁西九龙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庄重、这样热闹。
车门打开,主席和他的夫人一起走了出来。人们瞬间觉悟:时间不会停滞,香港、中国已然定格。
随后,主席发表讲话:
——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
——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领导人展望。
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
从“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这句出自戏剧《暴风雨》的名言开始,到香港回归祖国第25个年头的“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寄语,概括了特区的一切,昭示了香港的一切:
俱往矣!新征程!
从6月30日下午3时许抵港,到7月1日下午3时许离港,无限的期待、有限的时间,注定了领导人行程紧凑、活动繁忙。
会见随即展开——
见林郑月娥,肯定其“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展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见梁振英,肯定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香港繁荣稳定倾心尽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见贺一诚,表示“中央充分肯定你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
见香港纪律部队代表。
会见个体、会见群体,鼓励过往、勉励将往,意在侧重、意在普遍,单是主席会见活动于香港、于国家、于世界的启示,就足以看过国家领袖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
——管治者必须有必要的负重前行
——爱国者必须有积极的建设行动
——“一国两制”必须照拂民生福祉
——纪律部队必须具坚定斗争精神
以身示范,以言告诫,最高领导人会见活动所点明的,就是“一国两制”方针下特区管治团队的“应有标准”。
考察香港科技园,主席夫人到香港西九龙文化区戏曲中心了解情况,经济建设与文化昌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紧起来与生活悦起来,国家领导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不会只有止于表象的意义。
认识并消化这意义,便是香港“七一”后应做的功课,香港便可以把握住正确的方位、方向、方法,知止知进,有所为有所不为。
宣誓、监誓,国徽高悬。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开始。
全港聚焦,全国瞩目,全球关注。
梁海明教授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发现:香港、内地及国际,对这次习近平出席香港庆典活动的关注度,比2017年同期大幅增加56.6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举行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主席开始讲话。
表示祝贺、回溯历史,实践总结、经验提炼,提出希望、明确特别关爱,“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国家领导人讲话通篇所呈现的主题,就是:
安心与希望!
——可以安心
香港塑造了辉煌,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过去可以,今后也可以;香港历经了风雨,守住了固有的优势,昨日能成功,明日也能成功;香港拥抱了祖国,宪制秩序由此稳固,曾经动乱纷常,将来不复再见。
——坚定决心
只有坚固“一国”原则,才能彰显“两制”优势;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才能保证高度自治权;“爱国者治港”做好了,才有香港发展市民福祉;香港独特地位与优势,中央和居民共同守护。
——葆有希望
当好家、选好人、干好事,就有良正善治;抓战略、搞合作、行改革,就有动能活力;知民心、应民意、惠民生,就有全民一心;聚共识、展精神、尽所能,就有和谐稳定。
庆祝大会结束后,香港各新闻媒体、各社交平台、各种聊天群组开始转发解读讲话。
讨论中,关于香港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清晰起来。这三个方面,正是回应香港社会一直以来的最大关注,香港居民长期以来的最大忧思,以及国际社会对香港持续的执拗的审视和判断:
——“一国两制”在香港不会改变
没有所谓50年不变的“上半场”和“下半场”,2047年绝不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终点,2022年到2047年也不会容许“一国两制”变化动摇、变形走样。
“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不会变
保持香港实行普通法的法律制度,保持香港的高度自由开放和顺畅便捷的国际联系,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完全连通。
中国不需要一个“内地化”城市的香港,香港不会成为“内地化”的城市。
——香港的发展活力与动能将更充沛
一个有为的政府,中央支持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通过辛勤工作可以打破社会阶层板结,继续包容共济、求同存异,吸纳一切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
施政上的进取、经济上的开放、民生上的改善、社会上的包容,香港是个活跃的有机体。
学者及媒体都注意到,领导人的讲话更直白也更具体,正是香港社会想听到的内容,切中了“一国两制”和香港发展的命脉。
疑虑在解除,预期又燃起,香港向何处去,有了路线和目标,只待新的实践证明。
六会见李家超、视察驻港部队后,习主席乘专列离开了香港。
西九龙高铁站欢送仪式上,他向挥舞着国旗区旗学生挥手致意,在回荡着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主席表情感动,眼睛湿润,国家领袖此时也有无限感慨。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出境
——香港每日新增确诊病例2000余宗时亲临香港
——党的重大会议召开前一次重要的视察安排
——乘高铁专列而来,乘高铁专列而去
从2007年出任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至今,他关注着香港,领导着香港,多少艰难辛苦和坚毅奋斗,让香港浴火重生,回到了正确轨道上,站在了历史新起点。180余年的岁月沧桑,40余年的回归课题,25年的风风雨雨,终于都已放下,终于都又启程。
国家不容易,香港不容易,领导人的多少不容易,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都在2022年7月1日下午15时许,在西九龙高铁站上,自然流露出来,深情传递出去。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今年7月1日的香港,红旗在大街小巷飘扬,反中乱港活动绝迹,世界600余家主流媒体将目光投放在这里,这是香港的高光时刻,也是属于中国的高光时刻。
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国家积弱走向民族复兴,香港就是中国的缩影。
时代变了,一切都切换至必然的轨道上,或决然奋进,或欣然趋附,或默然接受,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汇入了这时代的洪流中。
尽在掌握,一切可控。
香港不会再回头!
中国不会再回头!
文章转载靖海侯微信公众号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