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6 18: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刘伯承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刘伯承的生平事迹、军事思想、人格魅力等方面展开,还是从他的某个具体事件或成就来谈?
2. 突出个人观点:读后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避免只是简单复述书中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要表达自己对刘伯承的看法和感悟,体现个人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刘伯承的生平和著作;正文部分分析刘伯承的主要成就、思想及人格魅力,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4. 丰富论据:在分析刘伯承的生平和事迹时,要充分运用书中的论据,如具体事例、名言警句等。同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相关文献资料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语言表达:读后感要注重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避免使用口语、俗语等,保持文章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6. 观点鲜明:在阐述个人观点时,要观点鲜明,避免含糊其辞。对于刘
□驻马店市第三小学
五(3)班刘航宇
我看过许多电影,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字伯承,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他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他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刘伯承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人们尊称他为“谋帅”。
1916年3月,刘伯承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眼睛中弹。在治疗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疼痛,坚持不打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
刘伯承元帅和邓小平政委进入大别山作战,出奇制胜,足智多谋,把日军打得找不着方向。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跨黄河,渡长江,把红旗从北向南插到了云南,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长大了,也要学习刘伯承元帅,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小记者证号:180845)
(指导老师:陈瑞)
隋善成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有感于刘伯承不住“帅园”
在国防大学的校园深处,有一处恬静幽雅的居所,名曰“帅园”,是原军事学院为老院长刘伯承元帅所建的公寓,由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名。“帅园”落成后,刘帅并未进住,并不无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不能让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啊!”
刘帅不住“帅园”,留下的不仅是一段美谈佳话,更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在义与利、得与失、奉献与索取的人生天平上,刘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时时处处诠释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解放战争战局胶着的最艰难时期,为了全局的胜利,刘邓大军甘冒艰难险阻,远离后方根据地,强渡黄河,插入敌后,千里挺进大别山,打开了解放战争的新局面,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评价:“有损失不得了,但打开了大局面,了不得!”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许许多多牺牲面前不退缩、困难面前不退缩、考验面前不退缩的威武之士,当党和国家给他们的牺牲奉献以些许回报,让他们享受一些本该享受的待遇和利益时,他们却“退缩”了、谢绝了,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战争年代他们与群众共患难,和平岁月他们与人民同甘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搞特殊化,不脱离群众。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群众观念,这就是他们的义利抉择,这就是他们的表率示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