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立碑讲话》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6 22:45

写作《立碑讲话》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立碑讲话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场合,是对逝者或功绩的一种纪念和肯定。在撰写立碑讲话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主题明确 1. 确定讲话的主题,围绕逝者生平、事迹、贡献等方面展开。 2. 突出立碑的意义,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二、语言规范 1. 使用正式、庄重的语言,避免口语化、随意化。 2. 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3. 避免使用敏感、不恰当的词汇,尊重逝者及家属。
三、结构清晰 1. 按照立碑讲话的一般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2.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逝者生平和立碑背景,引起听众共鸣。 3.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逝者的事迹、贡献和影响,表达敬意和怀念。 4.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提出希望和寄托。
四、内容丰富 1. 选取逝者生平中的亮点、感人事迹,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 2. 结合时代背景,阐述逝者的贡献和影响,体现其历史地位。 3. 适当引用诗词、典故等,增强讲话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五、注意节奏和时长 1. 根据讲话场合和听众人数,合理安排讲话

陈先义:在张钦礼老书记墓前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以及干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张钦礼老书记墓前,纪念和缅怀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共产党员张钦礼同志。

此时此刻,我首先想到鲁迅先生一句名言:“死人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是真真的死掉了。”如今,老书记离开我们整整19年了,毋庸置疑,他是埋在人民心里的人。19年来,他似乎依然活着,在兰考大地上,人民似乎永远都可以看见他裤管高挽、挥动铁锹、挥汗如雨的身影,他永远伴随兰考人民一起,与天、与地、与人民一起奋斗。因为他始终活在兰考老百姓的心里。

人民对他最高的奖赏,便是眼前耸立在墓地的这一方方墓碑。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百姓对老书记发自内心的怀念,也代表着那一代共产党人在人民心里的整体形象。方方墓碑,像串串带泪的诗行,在当下形成了最为壮美的雄伟乐章,在这千里平原之上,发出震天动地、惊世骇俗的回响。

怎么理解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同志们就看一看这些墓碑吧,这就是真正的为官者的榜样。亲爱的同志们,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谁可曾见过,一个官员死了,普通百姓自掏腰包,为他如此大规模地凿碑纪念?历史有过吗?没有,从来没有。这一百多块墓碑组成的碑林,代表着人民对一个老共产党人的深深怀念。也代表着人民给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高度赞赏。

这些墓碑,来自大河上下,来自南方北方,来自塞北高原,来自戈壁海疆,每一块墓碑,都叙说着一个个让人垂泪的故事,都是草民百姓,对老书记最高的赞赏。人民不会忘记啊,19年前,当老书记告别人世,十万百姓为他送行,哭声曾汇成悲痛的海洋。我们想过吗?一个老共产党员,该用怎样的业绩,能如此撼动千万普通百姓的心,让人民痛哭着去追念一位去世的干部?我们可以说,这是善良朴实的中国百姓,对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干部,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向往。老百姓渴望好官啊,渴望我们的干部,都该像张钦礼书记一样,渴望我们的共产党员们,渴望我们的各级干部们,都要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口号,不仅喊在嘴上,更主要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按照毛主席教导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还要做一个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牢牢揣在怀里的人。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片碑林是最好的印证。一个党的干部,就是要像张钦礼那样,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爹亲娘。做人民公仆,不仅看你说的漂亮,更主要的,要看你干的怎样。

亲爱的同志们,每一个党的干部们,在老书记告别人世19年的日子,我劝大家把这片碑林当作一面镜子,好好对着镜子看一看,比照老书记,自己干的如何?做的怎样?心怀人民的人,人民就会把他高高举起,把他怀念,将他敬仰。心里没有人民的人,那些只知道贪腐敛财无视人民冷暖的人,人民就会把它当作垃圾,不管他多么富有,官当多大,人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团遗臭万年的垃圾,丢尽历史的垃圾堆。

亲爱的同志们,有人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意思是小人得志,君子遭殃,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卑鄙者的通行证只能通行一时,高尚者的墓志铭却可以流传青史。让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干部们,学做张钦礼那样的高尚者,做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刻,在缅怀老书记的时候,让我们在老书记墓前,让我们一起诵读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在人民心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一心只为他自己搞贪腐,即使活着,也同僵尸一样。

亲爱的同志们,在老书记墓前,我们都手抚胸膛想一想,我们比比老书记张钦礼,我们还有多大差距,人生路上,我们丢没丢理想和信仰。我们的灵魂,有没有迷失方向?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为政者的形象?做好人,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一个让人民怀念的人,这便应该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

2023年5月7日

在赵昌寿烈士树碑典礼会上的讲话——苏石洪


苏石洪同志在赵昌寿烈士立碑仪式上讲话(曾任山西省城建局党委书记)


同志们、诸位父老乡亲们:

赵昌寿同志离开我们已是四十八个年头了。四十八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给他树碑,这就再一次勾起了我们对烈士生前的怀念。我与赵昌寿同志没有见过面,在去世后的一个多月的光景,我奉调回到寿阳工作,虽然我们没有在一起相处,但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反映、介绍,他确是一个满怀爱国主义热情、有作有为的坚强的革命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出身于富裕的家庭,但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毅然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投身于革命事业,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党的领导下,他参与了抗日县政府的组建工作。他不仅积极拥护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各项政策,而且他身体力行,利用他在寿阳知识分子中和群众中广泛的联系与声望,连络发动了许多同学、朋友、同乡参加抗日工作,壮大了革命队伍,充实了革命力量,他深谋远虑,有卓识远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领导骨干。他在工作中不仅积极努力,而且敢做敢为。勇于负责敢于斗争,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特别是他有舍已献身、毁家纾难的慷慨精神,更为广大群众所称颂。在抗日政府初建当儿,为了支持政府工作支持抗日部队,毅然将三处店铺的粮食、布匹、药材及其他财物,统统捐献出来,支持了抗战,这更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是相当高的,因此,在“崔赵事件”发生后,在寿阳全县的干部和群众中犹如青天霹雳震惊很大。特别是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一时恐怖气氛笼罩全县,干部悲观、群众惋惜,有的干部暗中流泪,窃窃议论,不知所措。有的不辞而别,溜回家中妥协不干,有的跑到沦陷区,另谋生活,还有的正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半路闻讯而返。因此,致使寿阳县轰轰烈烈的抗日形势骤然变得死气沉沉了。寿阳县的抗战工作在晋中区本来是一个发展较快,工作较好的县份,四、五个月的光景就在铁路以南建立了县,区政府及绝大部分村政权,发展了游击队,由县到村发展与建立了工、农、青、妇、自卫队各项群众组织以及一些农村党支部。而且还在路北平头、北河一带开辟了工作,建立了路北办事处(后转为县佐署)。发展了两个连的武装游击队,在正太路南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抗日根据地。但自从“崔赵事件”发生后,各项工作都一落千丈,停滞不前。因此说“崔赵事件”在政治上的损失是很大的。从这些事实都说明崔赵二同志确是党的两个优秀干部,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们的死完全是无辜的。从当时和后来的查证,他们完全与托派没有任何联系,是一起冤假错案。因此,事件发生后不久,晋冀豫省委、晋中特委在查明真象后就迅速坚决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决定树立碑石,追认烈士,并在昌村召开了盛大的追悼会,安抚了家属,只有树碑一项因当时战争环境,为免于家属及群众遭受敌人杀害,故当时未办,留到今天才落实补办。

赵昌寿烈士

“崔赵事件”的教训确实是深刻的、沉痛的,其主要教训是哪些呢?首先: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倾思想,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看,在各个革命和建设时期,凡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条路线的,我们的事业即前进、即胜利。如在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主持中央领导工作以后,抗战八年,建国初期,三中全会以后等各个时期的革命与建设工作。凡是没有坚持这条路线搞了左倾或右倾,我们的事业便后退、失败,便犯错误。同时也很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为非作歹的可乘之机。“崔赵事件”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崔赵事件"所以严重,便是由于当时县委的主领导同志在当时左倾思潮中造成的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只凭一句话,没有任何实据,即给加个“托派"的帽子,而且处死,这就不是实事求是。今后我们无论办大事小事,都应当一是一、二是二,说话办事都要有根有据,要实实在在,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次,要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法制,反对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党一向是强调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但是由于民主制度和法制不健全,特别是在战争环境下,人员分散不易集中,有时侯便形成了一个人说了算,这样便很容易出错。党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由于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健全,即往往在贯彻执行中得不到人民的监督,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因而得不到正确的贯彻,致使党的事业往往受到很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崔赵事件"也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今天党中央特别强调健全民主与法制,强调法制而不是人治,道理即在这里。—个人有了错误,该怎样处理,都要按法律手续办。看有没有真凭实据,而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减少损失。第三;要相信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崔赵事件"是不幸的,但绝不是党的政策,也不能说是党组织领导的错误。这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在个人独断专行的情况下,产生的悲剧。事件发生后很快即得到平反昭雪,由党自已来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错误,这也证明我们的党确实是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是其他党所办不到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外国的啥也好,好象马克思主义不时兴了,党的领导可以不要了,这是错误的观念。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咱们的生活一天天改善,走向富裕的道路,这些不是党领导的结果吗?为了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更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更加热爱党,维护党的领导。今天来为赵昌寿烈士立碑,一定要以赵昌寿烈士为榜样,将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实现他的遗志,以此来安慰烈士于九泉之下。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日于道坪村烈士墓前


赵昌寿烈士墓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