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杜甫传》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7 11:41

怎么写《《杜甫传》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杜甫传》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杜甫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思想观点,还是从其作品中汲取的感悟和启示?明确主题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杜甫传》的作者、背景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分点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感悟。
3. 逻辑清晰:在论述过程中,要保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或者层次关系进行组织,使读者易于理解。
4. 引用原文:在阐述观点时,适当引用《杜甫传》中的原文,可以增强说服力。引用时要注明出处,确保准确无误。
5. 结合自身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将杜甫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6. 语言表达:读后感要求语言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7. 适当举例: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举例说明,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读《杜甫传》有感

对于中学课本中的文学大家,一直想做一些这样的专题,一方面是给学生们讲讲这些文学大家的成就,了解其人其事其文。另一方面对这些文学大家也是心向往之。年前去逛书市,偶然发现一本《杜甫传》,于是欣然入手,于假期读之,深深为杜甫之忧国忧民之精神折服。

《杜甫传》的作者冯至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是继闻一多先生之后,致力于杜甫研究、倾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学者。他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杜甫传》即是其这一特点的代表作。

本书从杜甫的家世及出身谈起,对杜甫童年时期、青年时期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描述,尤其是在长安的十年以及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的经历更是浓墨重彩。杜甫生于盛唐,中年遭遇安史之乱,晚年颠沛流离,最后卒于成都,一生可谓曲折多舛。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多灾多难的环境中,杜甫也一直没有丢掉自己的抱负和信仰。他的眼光始终关注的着身边的黎民百姓,尤其是长安十年和安史之乱中,个人的凄凉际遇和百姓的苦难交融,孕育出了他现实主义的诗魂,成就一代伟大诗圣。

杜甫家世显赫,其祖父杜审言唐高宗咸亨进士,曾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当时文人夸他有班固杨雄之风。所以杜甫19岁出门游历时,即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但可惜时不我遇,客居长安十年,杜甫却郁郁不得志,始终过着贫困的生活。后虽得到玄宗赏识,但始终未能得到官职。更加不幸的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因战乱流离,其间还曾被叛军所获。因官职低微幸免逃离,逃离途中所写“”三吏三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后几经辗转流落成都,于成都浣花溪旁筑杜甫草堂,过了一段相对平安的生活。

公元768年,杜甫因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历经艰险,未能还乡。更不幸的是,两年之后,又遇叛乱。贫病交加,于一条舟中溘然长逝,终年59岁。

纵观杜甫一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谋职客居长安十年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成为诗圣,一步步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这是时代选择了他,亦或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为人民代言的诗圣!

杜甫身上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怀,是他的一颗具有悲天悯人的善心。他长期沦于社会底层,有普通人的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中的民不聊生,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到自己的诗中,他把自己的贫困潦倒与国家命运深刻的结合起来。他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我们能从他的诗歌中读出当时的历史,读出当时百姓的艰难处境,读出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读出他由己及人的善良之心。不论穷还是达,他始终怀着的都是“国家”二字。即使是在自己饱受贫病之苦的时候,他始终想的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想杜甫之伟大也正在于此吧!

阅读打卡第一天,读《杜甫传》有感

大家好,我是安逸姐姐,小女才疏学浅,不能像各位条友那样写出优美的文章,但不甘落后,从今日起开始阅读打卡,丰富学识,往昔虚度光阴,愿余生不负自己。

前序

我是一个二孩全职妈妈,孩子上学去了也无事可干,以前总是刷刷手机,看看短剧就过去了,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后来被董宇辉的才华惊艳了,自己也只能默默的说:“有学问就是不一样”,我也在幻想我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然后开始想着对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了增加氛围感,我也会翻翻书做做样子,当孩子问一些问题我无法时,我才发现装是装不进去了,转念一想,虽虚度了昔日光景,但我才30出头,我也还有很多时间学习的,我决定与孩子一起学习,做一个好榜样,所以我会每天坚持阅读,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对于我,对于孩子来说也许真的会不一样,勉励自己,加油!


正文

今日阅读打卡《杜甫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以前读了杜甫的诗,只觉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想必这么优秀的诗人生活就算再难也不会难到哪去,当我读完《杜甫传》后我饱含泪水,敬佩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杜甫一生饱经风霜,可谓是颠沛流离,35岁之前以读书和游学为主,当时正值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较好,游学期间接触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诗多与山川秀丽为题,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千古名句。

35到44岁是杜甫困守长安的十年,本想在长安考取功名,求的一官半职,无奈天公不作美,宦官李林甫当权,断了功名之路,为谋生活,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在达官贵人面前,也是“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常常靠“卖药都市,寄食友朋”为生,日暮途穷啊。

后也曾为官两年多,但政途不顺,又遇安史之乱,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几经辗转,后转入蜀地,在成都盖了一所草房,开了一块药田,过了八九年的田园生活,虽生活也很艰辛,常常靠朋友帮扶度日,但也算快乐,后来又辗转湖北,湖南約两年左右,到湖南长沙以船为家,与渔人为伍,仍过着以卖药换米为生的日子,终在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离世。


总结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自己虽衣食无着,单衣护体,病痛缠身,却还时常想着百姓,自己的茅屋都被秋风刮破,却为无处栖身的“寒士”们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他看到人民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时却高呼“谁能扣君门, 下令减征赋”。为后世留下一千多首诗篇,多以写实为主,主要反映当时的混乱社会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样的诗人你们爱吗?


  • 因小女学识浅薄,不能很好表述,喜欢杜甫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杜甫传,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点点关注,后期继续分享哦!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