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李叔同 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7 20:11

写作《李叔同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李叔同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李叔同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佛教信仰,还是他的教育思想等。这将有助于你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深入了解李叔同: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李叔同的生平、作品、思想等,以便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你的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李叔同及其作品;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
4.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李叔同的某个方面,如他的艺术成就、佛教信仰等,使文章更具深度和说服力。
5. 结合自身感受: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思考,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引用恰当:在作文中,可以引用李叔同的言论、作品等,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8. 避免抄袭:在写作

李叔同传记读后感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父亲李筱楼,母亲王凤玲,取名文涛,字叔同,乳名成蹊。

李叔同年幼就聪慧过人,很早就接受启蒙教育,熟读古代经典,先随仲兄文熙学习,而后从常云庄授业,13岁学篆,15岁就有“人生犹似下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著名诗句诵传,而后师从名士赵幼梅学诗词/八股/辞赋,再后从唐敬岩学篆隶刻石,与天津名士多郊游,爱好戏剧,李叔同从小一路跟从名师学习,身兼多能。

1897年,李叔同与天津茶商俞家之女成婚。

1898年迁居上海,居住在法租界,加入“城南文社”,开启了风华正茂的李叔同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之路,他写的辞赋,一度很受欢迎,正印证了才子佳人这句话。

1901年,入上海公学特班,授业于名师蔡元培。

1906年,李叔同东渡日本,去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并同学戏剧及音乐,至此李叔同更加多才多艺,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18年正月间,于了悟禅师坐下梯度,法名弘一法师。

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温陵养老院,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李叔同一生跌宕起伏,多才多艺,年轻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文学/戏剧/辞赋/话剧均有涉猎,且大都有传世之作,也算是个多产的艺术家,而后又遁入空门,成为一代弘扬佛法的名师,一生半世俗半佛门,既出世有归隐,且在每个身份都是无缝对接的转换,从古自今,能如此从容的转换身份,且不失风范,极为难得。

究其原因,就是凡事在认真二字,天下无难事,唯有认真,这不正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作的吗?

人生难得是欢聚——读弘一法师《送别》有感

《送别》 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创作的一首经典词曲。

原文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图一 手抄

注释:

在城外十里长亭旁的古道边,长满了绿色的野草,沿着道路延伸到远处天边。伴随着落日残阳,远处传来了断断续续的笛声。晚风带着丝丝凉意舞动着柳枝。

在这离别之际,你我喝了这壶浊酒,今晚不会感到寒冷。而今往后,你我将各奔东西,各自飘落天涯海角。不敢想以后何时才能相见呀?如果哪天你想要回来相聚,不要犹豫、不要徘徊……因为人生聚少离多。偶尔的相聚才是人生中最难得,而离别却反而是人生常事!!

图二

歌曲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1914年谱写的《送别》乐曲作品,曲调借用了美国作曲家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改编成一首具有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歌曲。这首词曲多年来广为传唱,因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而一直流传至今。

这首恬淡舒缓、柔情委婉的歌曲,音乐与修辞的结合堪称完美,然而传达出来的却是满满离愁别绪、世事无常之意境。

歌词

《送别》这首词是李叔同写给好友,民国时期上海城南草堂主人许幻园。1914年,好友许幻园因时局发生震动而使家庭受到重重的打击,导致家道中落。在离开上海前,特地前去和好友告别。李叔同看着许幻园憔悴的眼神和疲惫的身躯,除了互道珍重,内心却满是伤感失落,有感世事无常而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好友的思虑、担心和深深的祝福……

“长亭外、古道边”:开头描写了十里长亭和古道这两个象征着分别、离别的场所,暗示着离愁别绪和深深的不舍。

“晚风、夕阳、笛声、山外山”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凄美画面,表达对知心好朋友离别散落各地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慨叹……

“一壶浊酒”描述两位好友喝离别酒的感慨失落,无奈、悲情……悲欢离合。

图三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近代民国时期人,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图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