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校长会 讲话》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8 03:30

精心挑选《校长会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校长讲话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校长讲话的核心内容。这可以是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规划、对学生的期望、对教师的鼓励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合理的结构。通常,一篇校长讲话的作文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安排:
a. 引言:简要介绍校长讲话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b. 主体:详细阐述校长讲话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话的要点、校长表达的观点、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校长讲话的重要意义,表达自己对讲话内容的认同和决心。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确保作文中的句子结构完整,用词准确,避免出现语病。
b.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c. 简洁明了: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校长讲话的核心内容,避免冗长和啰嗦。
4. 逻辑清晰:在阐述校长讲话内容时,注意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校长讲话的主题:明确校长讲话的核心思想。
b. 校长讲话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校长讲话的各个要点。
c. 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

自立自强,旦复旦新!校长金力在建校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来了

今天(5月27日),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寄语全体复旦人。



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

——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 金力

2025年5月27日


今天,我们共聚复旦园,为这座巍巍学府庆贺双甲子华诞。刚才,我们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总书记高度肯定复旦人与时代同步伐,在两个甲子的风雨兼程中,形成了光荣爱国传统和优良校风,为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党和国家对复旦的充分肯定和关怀勉励,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站在新的起点上,全体复旦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子”寓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轮回,常常被视为创新和升华的象征。


回望第一个甲子,饱经沧桑的中国经历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旦复旦兮、如日东升,复旦从一所民间集资的江南学府,逐渐成长为我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回顾第二个甲子,充满活力的中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旦复旦夕、蒸蒸日上,复旦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展望第三个甲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如期建成并向着更高水平前进,这是影响世界文明史的伟大征程。旦复旦兮、日新月异,复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理应在这一伟大征途中作出更重大的贡献。


历史、现实、未来在此时此刻交织共融,映射出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复旦。复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创新是复旦最鲜明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也是复旦与生俱来的基因。复旦是中国人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这一爱国创举寄托着自立自强、复兴中华的宏大理想;创校先贤以“复旦”二字为学校命名,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步气象;复旦地处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奋斗之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赋予我们持续创新的信心和底气。两个甲子星移斗转、人间沧桑,复旦创新的步履始终不曾停歇、始终坚定向前。


整整100年前,我们的校歌正式诞生。铿锵有力的节奏、优美高昂的旋律,表达了一代代复旦人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壮志情怀。特别是意蕴深刻的歌词,为我们理解复旦的创新基因,提供了生动注解。这里引用三句。


第一句,“先忧后乐交相勉”。复旦人始终把爱国作为创新的坚定志向,把创新作为爱国的表达方式。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串起复旦办学立校的主线。马相伯老校长毁家兴学、冲破“政罗教网”的羁绊,为的是中国人办自己的学校、中国人教自己的学生。陈望道首译宣言、复旦师生敲响“五四”上海第一钟、抗战西迁弦歌不辍,为的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点亮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火种。从“向科学进军”到“四个面向”,从开创“复旦学派”到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防治血吸虫病到抗击非典新冠,从南下服务团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每个时期都有复旦人为国创新的身影。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这是复旦人创新的大公、大义、大我。


第二句,“震欧铄美声名满”。谢希德老校长说,我们应当“站在迎战的前列”。站在迎战前列,代表了复旦人创新的卓越取向:持续创新,向着无人区不断突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复旦源的科技成果馆,入口处排列着复旦人120项引领世界的创造性工作,出口处还有120个未解的科技和医学问题等待我们继续创新;在毗邻的校史馆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等许多传世之作,静静诉说着人文社科笃志笃学的学脉薪火。从创校先贤立下“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大学”的夙愿,到新中国建立后“办好中国式社会主义大学”、新世纪迈向世界一流行列的“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新“三步走”战略,复旦的创新始终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挑最重的担子、做最坚决持久的攀登,直至屹立世界之巅。


第三句,“师生一德精神贯”。120年来,复旦为国家培养了近50万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是学校最大的贡献,也是最为自豪的成绩。日月光华,烂然星陈。苏步青星、谈家桢星、谷超豪星等闪耀星空,中国核能之父、中国半导体之母、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中国爱迪生等开创奠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继往开来。复旦园这片创新沃土里,大师云集、成风化人。“团结、服务、牺牲”“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正谊明道”的训言,复旦人卓越而有趣的特质,孕育了求创求新、敢创敢新、能创能新的文化。师生一德、上下同心,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120年前,复旦成立时,只有8间讲堂,160多名学生、数十名教师。120年后,我们可以告慰前辈先贤:复旦已经有四个校区屹立沪滨、5.5万多名学生、1万多名教职工,综合实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正站在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最前列,自信昂扬地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强国建设,复旦何为?这个问题已经回荡在复旦星空百廿之久,亟需我们交出新的时代答卷。复旦第三个甲子的头十年,从120周年迈向130周年,恰好与建成教育强国的时间表高度契合,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界主要大国都把创新作为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大学在全球科技发展和国家创新格局中的角色更加关键、作用也更加重要。我们对建校12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紧紧抓住未来十年,实现向创新型大学的关键一跃,迈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何为“创新型大学”?我们认为:


第一,为人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我们清晰看到,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滞后的课堂传授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创新型大学就要打破这种“被定义的人生”“被设计的未来”,培养多潜质、高潜能的“干细胞式”人才。打通学段、学科、专业的立交桥,学生可以按照个性志趣和发展需求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习得和养成终身学习、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要回归“人的主体性”——为人的创造性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这样的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第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创新链中,高校的传统任务是在“从0到1”阶段发挥基础研究功能。大学的理想体现在,我们勇于承担原始创新的高风险,这一点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不可逆转地重新定义创新,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面对科学技术裂变式发展、创新曲线指数级攀升,研究型大学已经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从0到10”创新全过程。我们的使命,不能仅限于成果发表或为企业机构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而是要在战略领域帮助国家地方和产业行业根本性地解决一片或一类问题,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和创新驱动能力。


第三,不断突破边界、重塑自我。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是创新最大的阻碍和挑战。对边界的突破越大,创新价值也越大。创新型大学应该没有“围墙”,更像一块磁铁,把创新资源和要素聚集到一起,打破政府、高校、社会的有形边界,组成并蓄共生的创新共同体。更需要打破的是高校内部的无形边界,包括传统的知识边界、学科边界、院系边界、机构边界以及人的观念边界。唯一的途径就是改革,而且是非膨胀式的存量改革。当前,复旦正在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希望用5到10年时间,加快各类创新要素的跨界、破界,系统重塑办学模式和办学形态。


第四,站在开放引领最前沿。创新要以自主为根基、坚持“学术独立”,但一定是开放交流的结果。复旦是中国的复旦,也是世界的复旦。关起门来搞创新,搞不出真正的创新。创新型大学既要支撑当下,更要引领未来。这种引领,不仅是科技引领,还有思想引领。复旦将始终致力于做好两件事:一是扎根本土,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二是融通中外,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进而实现对真理的接力和超越,丰富“人类知识的总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定义坐标、开辟新域,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守正之上的创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老根常新、新芽常青;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也是有组织的创新,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必定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95年前复旦创立1/4个世纪的时候,李登辉老校长在《成功的意义》一文中写道:在许多所谓的成功当中,只有一种成功,真有他的价值。这就是以牺牲、博爱换得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能万世不朽,可与日月争光。肆力于大众的成功,忘却小我、致力大我,才能受万流景仰、百世师宗。


回望来路,复旦所做之事、所创之新、所图之强,都是为了这一种成功,这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人类进步。


展望新程,复旦还要为这一种成功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向前,向前,向前进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我们坚信,复旦一定能够成功!我们坚信,十年后,当建校130周年时,我们将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摄影|成 钊

责编|章佩林

编辑|马铭泽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三讲三不讲,提升课堂效率的“黄金法则”》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思考的重要课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今天,我想和大家重点探讨一个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效率的 “黄金法则”——“三讲三不讲”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我将从 “三讲三不讲” 是什么、为什么要践行以及具体怎么做这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深入交流。

一、追本溯源:明晰 “三讲三不讲” 的核心内涵

“三讲三不讲” 并非凭空而来,它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宝贵经验,是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深刻把握。

“三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点。重点知识是学科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支柱。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几何图形的定理等,这些内容贯穿整个知识脉络,决定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老师讲清重点,就如同为学生搭建起知识大厦的框架 。难点知识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拦路虎”,因其抽象性、复杂性让学生理解困难。比如物理学科中的电磁感应原理、化学学科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教师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易错易混点则像是学习道路上的 “陷阱”,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像语文中形近字的辨析、英语中相似语法的运用,教师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能有效帮助学生避免错误,加深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三不讲”,指的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若反复讲解,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对于那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就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即便讲解学生也难以理解的内容,强行讲解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此时应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三讲三不讲” 的法则,正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二、洞察本质:领会践行 “三讲三不讲” 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课堂时间分配,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分重点、面面俱到地讲解,就会导致学生抓不住关键,学习效率低下。践行 “三讲三不讲”,能够让教师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上,避免无效教学,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在一堂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若能聚焦文章的主旨表达、写作手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而不是逐字逐句分析,学生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精髓,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三不讲” 的原则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当学生知道哪些知识需要自己去钻研、去思考时,他们会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得以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三讲三不讲” 恰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三)实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三讲三不讲” 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性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着重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帮助他们夯实基础。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个性化。

三、躬身实践:探索践行 “三讲三不讲” 的有效路径

(未完)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汇编(2025版)需要的朋友直接私信

01.《以奋进之姿,书教育新章》

02.《停止无效教研,推动教学质量》

03.《凝智聚力,共启新程》

04.《心有质量,行有方向》

05.《研教结合,智慧同行》

06.《学规划,精准发力,助力学生成长》

07.《以树为例,谈提升教育质量》

08.《“五轮驱动”战略全解析》

09.《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粗浅认识》

10.《让作业高质量的“三步走”》

11.《校长在教学管理会议上的发言》

12.《掌握课堂管理的 7 大法宝》

13.《怎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14.《好课要学会 4 个方面的 “取舍”》

15.《锚定教学航向,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16.《七条管理课堂教学秩序的黄金策略》

17.《如何进行公开课点评》

18.《解码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的转变》

19.《提高教学成绩从抓学生作业开始》

20.《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的途径》

21.《上好公开课,要打好“四张牌”》

22.《聚焦学情分析,让教学精准落地》

23.《三讲三不讲,提升课堂效率的“黄金法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