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09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后感50字以下的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主题明确":确保读后感的主题集中,围绕一本书的核心观点或个人感悟。
2. "简洁有力":用词要精炼,避免冗余,确保每个词都承载信息。
3. "突出重点":挑选书中的关键情节或观点,简要概括,避免全面介绍。
4. "个人感悟":加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使读后感更具个性。
5. "避免剧透":不涉及书中未读内容,保持对其他读者的尊重。
6. "结构清晰":开头简述书籍基本信息,中间表达感悟,结尾总结。
7. "字数控制":严格控制在50字以内,确保简洁而不失完整。
8. "语言风格":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9. "避免错别字":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确保文字准确。
10. "情感真挚":表达的情感要真挚,让读者能感受到你的共鸣。
一声感叹,几丝白发,沉淀了岁月的苦楚和欣喜,再过几天就是五十岁生日,不知不觉中我也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
生活需要偶尔停下来细数一下自己走过的漫漫长路,这样才知道自己幸运地走过了什么?真正拥有了什么?有人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有房、有车、有钱、有权。但我认为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多半是做给别人看的;无,才是你自己的。
回想自己走过的五十年,可谓酸甜苦辣咸百味尝过,人情冷暖看过,事业就像坐过山车,惊喜和失落伴随着我左右……童年时,由于父亲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外地工作,一去就是十八年,使我过早品尝到了人世间的艰辛和自立的重要;母亲的勤劳,善良和纯朴,使我养成了坚韧、真诚、倔强的性格。现在我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我觉得不必为逝去的青春而后悔什么,无论自己以前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那都成为了过去,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回想自己走过的五十年,曾经的梦想和感受与现在感觉完全不相同。五十岁前的我,曾经也是个有追求、有梦想、有故事的人,在我看来,事业是生活的另一种享受,感性是生命中的另一种精彩,爱情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情感,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归属地。想想自己还算“混”得不错,家庭美满、事业成功……对于今天的成绩,很多人都喜欢给我戴上种种光环。但对此,我有自己的诠释,我觉得生活不存在成功与失败,而是要看自己对生活是否满意。现在的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感觉自己跟随着时间义无反顾地向前走,我非常享受这种状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境逐渐归于平静,我更加懂得要对生活充满责任,对朋友充满真诚。于是,我拥有感恩的心态、从容的洒脱、岁月的沉香。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成熟的人,更不敢说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有理性、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是一个面对世俗时能做到想开、看开、放开的人。
忆往昔,匆匆岁月多少年,看今朝,庭前花开又花落。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呵护亲朋,是我最重要的感悟。虽然工作上还可以去打拼,必须还得去打拼,就算是五十天命之年第二次就业,但我希望我的心态能一直乐观如童,我的心绪依然年轻飞扬,更加懂得珍惜,学会取舍,保持童心般的快乐,青年般的浪漫,中年般的成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曾经的跋涉和耕耘,都时过境迁,何不去珍惜和感受生活的每一份真实和个性的每一次张扬。
浮生若梦,五十知天命。五十岁了,不想再委屈自己,去逢迎某些人。我所向往的,是几时归去作个闲人。我爱看的,是城市里玻璃幕墙映衬下怒放的异木棉,是华灯初上余晖未散时的一抹暖意……
(韶 华)
作者:关耳
“尊敬的先生,如果你忘了,那也没关系,我可以提醒你:我是你的妻子。”这是意大利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的中篇小说《鞋带》的开头第一句话。透过这句话,仿佛可以窥见贯穿全书的主旨:对婚姻、忠贞、诚实、真相的犀利审视。普利策小说奖得主裘帕•拉希莉在对《鞋带》进行英译之后评价道:“你很难给它明确归类:它是一部巧妙的推理小说,一部由错误构成的喜剧,一部家庭剧,一部悲剧……我很想更好地组织我的想法,但我真正想说的是:打开这本书。读,再读。看看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的文字、声音和技巧。”这个评价,可以说代表了大部分读者对于《鞋带》的观感。
就体量来说,该书仅仅7万多字,专注阅读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够读完。就内容来说,讲述的是一个出轨丈夫回归家庭之后,“表面上井井有条,实际上一团糟”的家庭所经历的三十年令人窒息压抑的生活。讨巧的是,作者通过家庭中不同成员不同视角的自述,揭示了当残酷、破碎、蝇营狗苟、貌合神离成为婚姻的全部之时,看似完整家庭中的家庭成员是如何支离破碎的生活的。
该书的内容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母亲婉坦通过书信的方式,写信给已经出轨不再回家的父亲阿尔多,控诉他对自己的伤害与生活的毁坏。“我相信你喜欢我了,就会一直喜欢我,我那时认为,真正的感情是不会改变的,特别是结婚以后。”在婉妲的认知里,爱是厮守、忠贞、不渝,是永不分离。所以阿尔多出轨之后,婉坦在信中祈求阿尔多想想自己和孩子的艰难处境,直言自己没有阿尔多活不下去,后来希望阿尔多能够坦诚的一五一十的告诉自己那个可能会把自己“摧毁的真相”,再到后来选择了自杀……随着婉坦的一封封信,可以看见婉坦的卑微、悲情与无奈、无能为力。波伏娃的《第二性》有提到关于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角色身份:“女人,这个相对的人,只能作为夫妻中的一员来生活,她往往比男人孤独。他广交朋友,不断有新的接触。她若无家庭则什么也不是。而家庭是一种摧残人的负担;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她的肩上。”这也恰是婉坦的处境,她对阿尔多十分依赖,几乎失去自我,甚至为了祈求阿尔多回头而表示愿意配合做出改变。就现实来说,这并不鲜见,在男性出轨之后,不少女性都选择了原谅,即便原谅之后生活可能一地鸡毛。
再看第二部分阿尔多的自述,时间已经跳转到了两人已经年届八十的老年生活,距离他的出轨回归,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时间很漫长,就像一个线团”。在一次为期一周的海边旅行回家后,两人发现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而且爱宠猫拉贝斯不见了。在婉坦睡觉之后阿尔多整理书房的过程中,阿尔多才第一次认真读了第一部分那些婉坦写给他的信,并在此过程中剖析了自己的心情。“是我毁了她,然而,她的这种自我毁灭让我更有理由远离她。”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曾说:“自私者不能爱他人。”这句话,是对阿尔多最好的注解。在两人五十二年的婚姻生活中,阿尔多从出轨到懦弱地选择回到家中,是“想向自己证明:尽管我和妻子和好如初,尽管我回归了家庭,重新戴上了婚戒,但是我是自由的,我没有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关系”。回归家庭之后他仍然偷偷摸摸地持之以恒地出轨,而且给爱宠猫起了一个拉丁语名字——拉贝斯,意思是:坠落,崩塌,倒塌,毁灭。婉坦毫不知情,这正是阿尔多对这段不幸婚姻的认知,和报复。
在第三部分,作者揭示了入室作乱的“小偷”:他们的儿女桑德罗和安娜。四十多岁的两个人,感情生活一塌糊涂,儿子辗转于各个女人,女儿完全拒绝生孩子。这是父母的糟糕婚姻生活在他们身上的映射与影响,他们无法跟人建立正常的感情关系,也没有正确的健康的感情观念。这也是每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或者仅仅是维持表面健全的家庭带给下一代的真切伤害。这是血缘关系,或者是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词——原生家庭,所带给婚姻双方乃至儿女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在安娜的认知里,父母无论如何都会伤害到孩子,所以被孩子带去更多伤害也是正常的。他们翻乱了房间,带走了拉贝斯,是为了逼着父母卖掉这幢值一百五十万欧元的房子。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此时的年纪都已经近五十岁,但心智很显然停留在了父亲第一次离开家的那年,不到十岁的年龄。他们的成长,被父母之间窒息的关系扼杀在了童年。
再说回小说名字《鞋带》的含义。“我们所有人都和鞋带的事情有关”。这是一次父亲是否有教儿子系过鞋带的讨论,各持己见,回忆各不相同,意义自然也完全不同。鞋带,对阿尔多来说,是一种让自己和儿女的关系亲近了很多的东西;对婉坦来说,是生活在灾难之中,享受耻辱,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的东西;对儿女来说,是父母一辈子互相折磨的纽带,也是父母带给他们心理创伤的窒息压抑的羁绊。
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视角,逐渐还原了这个意大利版《婚姻故事》的真相,极具悲剧性,也十分具有思考性。尽管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进行道德谴责,去评判谁对谁错,但不负责任的唯唯诺诺却热衷出轨的父亲、可悲的抱怨的强势的母亲,组成婚姻家庭的后果在这一场又一场的叙述中,糟糕之处已经尽显无疑:一个失败婚姻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牺牲品。那么作者是想说不好的婚姻应该尽早分开吗?也不见得。不完整的家庭和貌合神离的家庭,哪个具有的伤害性和摧毁性更大,没有一个定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爱,真切的爱,才能让牵绊家庭成员之间的鞋带是融洽顺畅的,是温暖羁绊的。(关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