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0 16:14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安全工作会议讲话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讲话的主题是安全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即如何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预防事故。
2. "目标受众": - 了解与会者的背景和需求,确保讲话内容对他们来说既实用又易于理解。
3. "开场白": - 以简洁有力的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可以引用安全事故的案例、统计数据或名言警句。
4. "结构清晰": - 使用清晰的逻辑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会议背景和目的。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安全工作的重点,包括当前的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和实施计划。 - 结尾部分总结讲话要点,并鼓励听众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5. "内容要点": - "现状分析":概述当前的安全形势,包括事故发生率、常见的安全隐患等。 - "问题识别":分析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如人为错误、设备故障、管理缺陷等。 - "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和改进建议,如加强培训、完善规章制度、更新设备等。 - "责任落实":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6.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2月14日电
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
王毅
(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
尊敬的霍伊斯根主席,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变乱交织的世界,大家都关心这个世界今后向何处去。借用今年慕安会报告的主题来,那就是走向多极化。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是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
多极化是否会带来动荡失序、冲突对抗?是否意味着大国主导、弱肉强食?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应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主张,也是我们对多极世界的真诚期许。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将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
在此,我表达4点看法。
一是应倡导平等相待。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殖民体系也罢,中心-外围体系也罢,不平等的秩序注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国独立自主风起云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
正是秉持这样的原则,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不会导致“西方的缺失”,而将促进世界的正和。慕安会近年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参加,这是明智之举。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每一个国家都可在多极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应尊重国际法治。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设多极世界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乱象频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国家迷信实力至上,打开了丛林法则的潘多拉盒子。实际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法治的利益攸关方。多极格局不能是无序的状态,如果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大国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坚决摒弃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中国坚定维护国际法治权威,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从不搞例外主义,更不搞“合则用不合则弃”,为当今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我要强调的是,在遵守国际法上不能搞双重标准,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应该支持中国实现完全统一。
三是应践行多边主义。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搞本国优先只会造成各方“多输”。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已经为各国遮风挡雨近80年,未来的多极世界更加需要联合国。对于这座大厦,我们应该固本强基而不是拆梁毁柱;对于治理全球难题,应该共担责任而不是唯利是图;对于共同挑战,应该团结应对而不是阵营对抗。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我们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承担着超过20%的联合国会费。我们切实履行《巴黎协定》,建成世界上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我们还提出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
四是应坚持开放共赢。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多极世界应当是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保护主义不是出路,滥加关税没有赢家。“脱钩断链”断的是机遇,“小院高墙”封的是自己。应当坚持开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来支撑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中国坚定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有位澳大利亚学者把中国称为“赋能型大国”,我认为很形象。去年中国GDP增长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担当起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中国愿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对接,赋能彼此,也赋能世界。
各位朋友,
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中欧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用好这一契机,深化战略沟通和互利合作,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谢谢!
来源:文海为椽 文秘课堂
政府系统有一类工作,它一分钟前可能还是全省最好,下一分钟就会“急转直下”;别人生病时它要吃药,自己健康时仍需“体检”;它需要时时放心不下,做不到“万无一失”就会“一失万无”......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安全工作。
曾经有一位老领导讲,深更半夜最怕接到安监(应急)局长电话,因为一接通大多会是“夜半惊魂”:不是哪里发生重大火灾了,就是突发重大交通事故了,或是哪个厂发生爆炸了。安全工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稿子往往也不确定,往往事故突发后、领导赶赴现场时,文秘人员也需要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了(23.如何撰写急稿)。
安全工作有避免“夜半惊魂”的办法吗?有。那就是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不间断地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同理,也有应对此类稿件不确定性的办法,那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比如分类建立涉及各类情景的资料库(63. 怎样建立公文写作资料库(具体操作篇);32. 怎样建立公文写作资料库),确保“紧急事态发生”时能信手拈来、从容应对。
当然,安全工作类稿件并非都是“突发”的,还有一些可预见的,比如年度总结会议、周例会、安委会会议等。近期,在“晾晒”文秘资料库时,我对此类稿件进行了系统梳理,针对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了再分类。下面,结合此类稿件不同节点的不同写法,与大家做一交流。
1. 夜半惊魂型——当地突发事故后的讲话。我们常讲,文稿要写出现场感,也就说要有代入感。如果你作为领导,突然得知辖区内发生事故,会有什么反应?我想应该有两点:一是震惊。整天都在排查隐患、整治问题,应该没有漏洞了,怎么还发生事故了?二是愤怒。到现场后,一眼即见工作漏洞。你整天喊破嗓子的提醒,下面却“置若罔闻”!?不过,事故当前,这些情绪都需要克制,首要任务是什么?救人!生命至上,救人要紧!伤员妥善安置后,才能腾出手来去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追责问责等。
①第一时间到现场后,一般这样讲:
一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二要统一指挥调度,避免打乱仗乱打仗。
三要加强现场管控,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四要安抚受伤群众,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②现场处置结束、召开紧急会议时,可以这样讲:
一要牢记安全生产人命关天。
二要深刻汲取事故血的教训。
三要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四要压紧压实压死各方责任。
五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
或:
一、教训深刻,务必百倍警醒。
二、铁心铁腕,重拳整治隐患。
三、夯实责任,筑牢本质安全。
2. 迫在眉睫型——灾难来临前的紧急动员。有些突发事故是无法预测的,但像洪水来临、暴雪将至等灾难,还是有一定的准备时间的。比如,气象预测未来2-3天上游城市、我市都将持续暴雨,洪峰很快就会到来,城区全线将超过警戒水位2米以上。汛情这一“命令”已经下达,险情这一“战场”就在眼前。这时召开紧急动员会,领导应该怎么讲?
大家可以设想以下那个氛围:危在旦夕、成亡之秋,现场一定是非常严肃的,空气中应该弥漫着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甚至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在这种氛围下的讲话,肯定与“夜半惊魂型”讲话大不一样,如果照搬照抄,就贻笑大方了。
可以这样写:
一、枕戈待旦,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二、万全准备,备足备齐物资装备
三、睁大眼睛,确保河堤绝对安全
四、严明纪律,铁心铁面督导问责
或者:
一要以战时状态打大仗。
二要以战时机制打硬仗。
三要以战时纪律打胜仗。
再如:
一、保持高度清醒,当前抗洪压倒一切;
二、做足万全准备,始终处于临战状态;
三、责任重于泰山,严格执行战时纪律。
3. 他人生病我吃药型——时时敲警钟。外地发生了重大事故后,上级一般主持召开这类“敲警钟”的会议,通报外地案例、分析严峻形势、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上级会议结束后,就落实会议精神,下级会接着开会。这种情况下,领导应该讲什么?
相对夜半惊魂、迫在眉睫型,这类稿子的紧迫性就降低了很多。撰写的时候,一般是清醒认识严峻形势、盯死盯紧重点领域、全面夯实各级责任等几个方面,不过要注重突出两点:一是聚焦外地生病类型,将教训当教材,抓紧排查整改该领域风险隐患,不能再犯类似错误;二是围绕上级会议安排部署讲,体现针对性、适时性。
在标题拟定时,紧迫性就没那么强烈了,常态化的举措就会多一些,比如:
一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
二要迅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三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四要落实落细安全防范措施。
五要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4. 未雨绸缪型——提前安排部署。这类稿子一般用于年度总结会议、安全稳定周例会、安委会会议上。相对以上三种类型,这类稿件情况并不紧急,甚至会议推迟几天召开都行。不紧迫了,就可以多讲一讲成绩,谈一谈意义,全方位安排工作。(具体参考文稿撰写研究:安全生产工作讲话如何写)
比如,在安全生产工作年度会议上:
一、充分肯定202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安全生产基础持续巩固)。
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着力抓好近期安全生产工作。
又如,在全市第一次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上:
一、紧盯思想认识提站位(算好四本账:亲情离散账、经济损失账、形象受损账、人员追责账)。
二、紧盯专项整治除隐患。
三、紧盯责任落实守底线。
四、紧盯本质安全补短板。
再如,在全省安委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一、始终牢记“生命高于一切”,时刻绷紧安全生产“思想弦”;
二、始终牢记“防灾胜于救灾”,全力筑好安全生产“防火墙”;
三、始终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切实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
5. 不同节点的“形势”分析。在安全工作类稿件中,往往会涉及到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不同时段,“形势”的表述也不一样。比如:
①重大政治节点。比如全国全省“两会”、党代会,或是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大型庆典活动前后一段时间,以及当地举办重大活动时,节点敏感、社会关注度高,对安全事故的容忍度就会大幅降低,务必不能节骨眼上出事,抹黑本地本省甚至国家形象。
②重大节假日。比如五一、国庆、中秋、春节期间,群众出行增多,人流、物流、车流集中,安全生产压力增大。
③不利气候因素。春季:人容易困倦,精力不集中;传染病高发期,注意校园安全;土壤质松软、设备基础松动下沉,易造成变形倒塌。夏季:雷电、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增多,极易诱发安全事故;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秋季:历来是火灾多发的季节;昼夜温差大,设备和金属构件容易发生锈蚀、扭曲、破裂,导致泄漏和爆炸事故。冬季:冰冻雨雪、寒潮大风、浓雾重霾等极端天气频繁;岁末人流、物流增加,道路运输任务繁重;生产经营活动进入旺季,部分企业年底抢工期、赶进度、加班作业现象增多;天气寒冷,用电用气增加,烤火取暖现象较多,容易引发火灾。
在撰写稿件时,将上述特点与当地“独有特点”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势分析。针对这些形势分析,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下步工作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大处讲是“时代”,小处讲是“时间节点”。一件事在不同时间节点怎么去讲,其中学问很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不断揣摩领导意图,写出只有“那个时刻那种场景”下才应该讲的话。作为文秘人员,应该庆幸不存在“一稿鲜,吃遍天”的情形,否则,我们早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