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0 21: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言二拍》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主题思想: - 《三言二拍》作为明代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道德观念以及人生百态。在写作读后感时,要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人性、道德、伦理、社会现实等,并阐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2. 分析人物形象: - 《三言二拍》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正面典型也有反面典型。在写作读后感时,可以从人物性格、命运、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3. 赏析作品艺术特色: - 《三言二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如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刻画细腻等。在写作读后感时,可以结合具体情节,谈谈自己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
4. 结合自身实际: - 在写作读后感时,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感悟与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进行联系,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共鸣和启发。
5. 结构安排: -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下是一个参考结构: a. 引言:简要介绍《三言二拍》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b. 主题思想: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并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c. 人物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小事中亦有大智慧,而把小事中的大智慧讲得津津有味的,当属明代的传奇小说集《三言两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二拍”是明代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华语小说家张大春,将“三言二拍”评价为:“八卦中的八卦,传奇中的传奇”。
畅销书作家大冰则评价道:“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
《三言二拍》虽只讲故事,但其中暗藏的人生智慧,却历经千载而不变。
其中有三大戒,更值得我们在今天作为警醒。
俗话说: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成熟的人不会自视清高,不会盲目自大,他们总是敬人一尺、让人一步,因此走到哪里都备受敬重。
反之,就会讨人嫌,惹人厌,招人恨,甚至会为自己带来祸患。
苏东坡文采斐然,少年成名,有一次,他去拜访王安石,适逢王安石午睡,于是他便到书房等候。
在书房中,恰巧看到一首未完的诗,诗稿的题目叫做《咏菊》,下边还有两句没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看完呵呵笑了起来,心想:这王老先生,写诗都不符合逻辑。菊花最是耐寒,到了秋天,即使冻死也只是干枯,花瓣是不会掉落的。
苏轼越想越按捺不住,于是拿起笔来在下面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一觉醒来看到苏轼写的两句续诗,心想:这苏轼自己没见过菊花凋零满地的景象,还反过来教育我。
此时正值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宋神宗还不知道要把他贬到哪里,王安石便写了奏章,建议皇帝派他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苏轼到了黄州之后,有一年秋天,大风刮了一夜,菊花花瓣真的掉了一地。
苏轼看到满地黄花,忽然明白了王安石让他到黄州任职的真意。
正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见识再广,也不要以为自己懂得的便是全部。
永远有你没有走到过的世界,也永远都有你不曾见过的风景。
有人说,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心总嫌不足,结果却会让我们失去更多。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浙江衢州,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王春,弟弟叫王奉。他们各有一个女儿,王春的女儿叫琼英,王奉的女儿叫琼真。
哥俩自小就给她们定了娃娃亲,琼英许配给富家公子潘华,琼真许配给本郡别驾的公子萧雅。
王春在女儿琼英10岁时过世,妻子也是早亡。临终前,王春嘱咐弟弟王奉,让他把自己的女儿琼英当作亲生女儿对待,而自己的所有财产都归弟弟所有。
王春去世后,王奉将琼英接到家里与自己女儿琼真相伴。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将要履行婚嫁之事。待到出嫁时,富家公子潘华越来越富,而别驾家却日趋没落。
王奉贪图富贵,于是心上一计,把琼英和琼真许配的人家调换了一下。
本以为这样一来,女儿就能永享荣华富贵,不料事与愿违。
富家公子潘华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不到十年就把家业败光了,女儿琼真只好落魄归家。
而别驾家的公子却刻苦读书,最终金榜题名,官至尚书,琼英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书中有言:“目前富贵非为准,久后穷通未可知。”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若不加以克制,你以为占到的便宜,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偿还。
贪念过盛,欲壑难填,终将是一场灾难;倒不如少一些贪婪,多一些淡泊,让生活变得平静而恬淡。
对于一个人来说,好争必伤,好斗必败。
斗来斗去,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书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长儿妈给长儿一文钱,让他去买辣椒。结果长儿一出门,就碰到了自己的玩伴再旺,两个孩子便玩起了打赌游戏。
结果长儿的铜钱输了,没了钱,怎么买辣椒?
长儿向再旺讨要,可再旺不给,两人就打了起来。
长儿妈闻讯赶来后,不但不怪自己孩子,还怂恿长儿把铜钱抢回来,更过分的是,她还趁机把再旺骂了一顿。
再旺哭着回去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再旺妈一听,火一下子就起来了,立刻跑到大街上,冲着长儿家一直骂到黄昏。
再旺妈在大街上大显神威,怒斥长儿妈不三不四,揭她的老底。
偏偏这话又被下工回来的长儿爸给听到了,见自家老婆连个嘴都不敢回,一下就起了疑心。
就这样,夫妻俩争执了起来。一个赖着不承认,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好端端的家,最终闹个天翻地覆,不得安宁。
正如书中所言:“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往事越千年,不知有多少祸事,都因好争好斗而起。
如果凡事都要争个输赢,论个对错,不肯退后一步,低人一头,到头来输的只能是你自己。
处世不争,避去事端;待人不争,免去纠纷。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以平和之心待人时,才是真正的成熟和强大,才能够波澜不惊地行走在这世间。
人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自我约束,有了约束,才有精神上的自在。
顺遂的人生,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美好的事物,而在于你戒掉了多少负面的东西。
保持一份低调,懂得一点知足,收敛一些脾性,生活就能多一些温暖的色调。
戒傲,戒贪,戒斗;无己,无欲,无争。
如此,足矣!
《三言二拍》详解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编写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一、作者简介
(一)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冯梦龙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民间文学的整理和改编上。“三言”是他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和创作而成的。
(二)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吴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皆进士出身。凌濛初的“二拍”是他在“三言”的启发下创作的,他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二、内容概述
(一)“三言”内容
“三言”共收录120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爱情与婚姻: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姻观念,强调了爱情的真挚和婚姻的自主。
2. 商业与财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等作品,展现了明代商人追求财富的过程,以及商业活动中的诚信和道德。
3. 官场与社会:对封建官僚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谴责,同时也歌颂了一些正直官员的德行。
4. 友情与侠义: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作品,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侠义精神。
(二)“二拍”内容
“二拍”共收录80篇短篇小说,实际有效作品为78篇。其内容主要反映了明代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例如:
1. 商业故事: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作品,反映了明代商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欲望。
2. 爱情故事:如《李将军错认舅》等作品,展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3. 社会百态: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明代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文学价值
(一)语言风格
“三言二拍”以白话文为主,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作品更贴近普通百姓,易于传播。
(二)人物塑造
“三言二拍”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既有商人、手工业者,也有官吏、侠客等。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三)情节构造
“三言二拍”的情节构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展现了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四、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
“三言二拍”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思想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五、总结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