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文化 讲话稿》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0 23:29

3招搞定《文化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文化的讲话稿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讲话稿的主题,明确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和目的。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等。
2. 确定受众:了解受众的背景、兴趣和需求,以便在讲话稿中采用合适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例如,面向年轻人时,可以加入更多时尚、流行的元素;面向老年人时,则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讲话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讲话主题,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呼吁或期望。
4. 语言表达:讲话稿的语言应简洁、流畅,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生僻的词汇。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讲话更具感染力。
5. 内容丰富:在讲话稿中,要充分展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可以从历史、艺术、民俗、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丰富讲话内容。
6. 观点鲜明:在讲话稿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充分论证。观点应具有独特性,避免与他人雷同。
7.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讲话更具说服力。例如,在谈论传统文化时,可以提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人物或

把握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

【光明论坛】

作者:姚 颖(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加强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强文化实践的力度,而且要使文化建设体现内在的精神追求。为此,要深刻理解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礼赞我们时代的英雄,读懂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情感,参透我们时代的选择和跋涉,使我们的努力与时代同频共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深层要素。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描绘了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反映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的。只有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坚实基础,才能真正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夯实文化自信的价值根基,增强文化前进的价值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遵循,就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确立主导、谋求共识;就要彰显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新时代的文化实践促进改革创新的伟业,以丰盈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自觉。

要从战略高度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中轴。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软实力,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要加强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文化导向,兼顾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冀望和文化诉求,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布局,构筑文化建设的中国价值,在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书写和践行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在人们具体、可感的文化行为中。加强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加强文化实践的力度,而且要使文化建设体现内在的精神追求。为此,要深刻理解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礼赞我们时代的英雄,读懂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情感,参透我们时代的选择和跋涉,更好地认识时代、把握自我,使我们的努力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社会发展的价值制高点上铭刻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使之承载人们的美好生活期待,以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定力,向世界展现走向复兴之路的中华民族的价值情怀。

要从价值观自信的维度强化文化发展的主体意识,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系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关系到我国文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为此,要以中国话语和中国文化彰显中国价值,在文明对话中消除偏见和误解,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传播力度,提升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彰显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呈现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宣讲家文稿: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一、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关于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十四五”时期主要有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依托“新基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板块,包括5G基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

“新基建”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因此在“十四五”时期会加快推进和“新基建”相关的几项重点工作。比如:

第一,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2020年5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正式启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通过对文化内容的采集和标注,将形成的数据分别归入标本库、基因库和素材库;对已建成的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储存,形成数据库;再通过开发数据,形成文化产品。比如,在旅游景区建文化体验园,在中小学校和购物中心建文化体验馆,在社区、书店和家庭建文化体验厅等。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能加速数据要素的应用,提升文化生产率。

第二,积极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以技术创新引领超高清美学。所谓超高清视频,是指分辨率在4K以上的视频,画面清晰程度可以提升4倍、16倍甚至更高,观众可以看到层次丰富、更加清晰的画面,从而享受到更具感染力和沉浸感的新体验。2019年3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2020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工作,这将加速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而且超高清视频将成为最先落地的5G应用。随着我国“新基建”的全面提速,我国的数字电视将率先在世界上实现4K全面普及。

第三,推进智慧文旅设备及应用开发。“十四五”时期,要推动全国所有4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投诉受理等功能全覆盖。实际上,这项工作在“十三五”时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为推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2018年,云南省和腾讯共同打造了“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全域旅游智慧工程。“一部手机游云南”软件集合了AR导航、360°视觉效果等手机软件高科技旅游指南。游客只要在5G网络全覆盖范围内,通过手机一键订单、一码通行、一键投诉,就可以享受全方位、全程服务。同时,游客还可在手机上远程看景点24小时直播,到达景区后可在手机上扫码购票、刷脸快速入园;还可通过软件规划行程、查找厕所、智能订车位、无卡乘坐本地公共交通,遇到困难和危险,还可以一键求助和投诉等。这大大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游客体验。

第四,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比如,喜马拉雅是国内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2019年,喜马拉雅第四届“123知识狂欢节”内容消费销售总额达到8.28亿元,是上一届的1.9倍。喜马拉雅至少创造了30万就业机会,诞生了近200位年收入百万以上的主播,并通过知识付费、广告、直播、有声书四种模式实现商业变现。另外,喜马拉雅还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西安开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万物声”。它集合了音频的有形产品、图书、玩具,并开展亲子活动和少儿培训,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传统书店转型的一个鲜活案例。

舞台艺术与5G融合,展现出一种新的风貌,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2020年4月,借助“云直播”,位于上海、武汉、纽约三地的音乐家跨越时空,共同奏响了著名华人音乐家谭盾的新作《武汉十二罗汉》,呼吁人类共同对抗新冠病毒,当晚观看直播的观众超过7000万人。在这场演出中,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被网络牵引到了一起,同奏一首乐曲。其中,六面铜锣在上海,编钟在武汉,其余六面铜锣和弦乐演奏家、女高音歌唱家在纽约。这是5G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一个案例。

北京演艺集团探索互联网+演艺的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演艺集团推出的“京演剧场”,探索互联网+演艺的模式,推动传统舞台艺术上云上线。并且,通过整合集团旗下九家院团,打造了天天有导赏、周周有大戏的全天候网络剧场。剧场开播至今,直播观看人数近8000万,短视频2100万播放人次,点击量已超1亿次。

作者:祁述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 博导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祁述裕: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