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唯一的红军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1 04: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唯一的红军》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文章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文章主题,即对《唯一的红军》这部作品的总体感受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唯一的红军》的作者、背景、内容等,引出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作品的思想性:分析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等。
b. 人物塑造: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c. 情节设计: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如情节的合理性、高潮迭起等。
d. 艺术表现: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描写手法等。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读者的启示或建议。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严谨性:用词准确,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语义不清的情况。
b. 生动性: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c. 客观性:保持
从红军老战士吴九成仙逝看人们对他的缅怀和崇敬
红十四军老战士吴九成,不幸于2025年2月11日晨5时10分仙逝,享年111岁。吴九成的儿女在2月14日为其父吴九成举行告别仪式的讣告中告诉人们,定于2月15日下午13时30分在如皋殡葬服务中心(如皋市殡仪馆,如城街道十里路90号)长禄厅举行告别仪式。凡得知吴九成老人仙逝消息的人,无不感到悲痛,无不激起对老人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吴九成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他于1915年10月13日出生在泰县李庄吴家舍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丧父,不得不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最终被如皋贲家巷小燕庄(现江安镇胜利社区34组)的清末秀才尤德甫收养。1930年4月,红十四军在如皋成立,年仅16岁的吴九成正在如皋贲家巷一家裁缝铺学徒,毅然投身革命,成为这支江苏境内唯一正规红军武装的一员。他参加红军后,手持砍马力,经历了从“老虎庄战斗”到“八面围剿”、“黄桥八三暴动”等数十次生死较量。1930年秋,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重兵疯狂镇压,红十四军被打散,部分撤回苏区,其他人员开展地下活动。由于他的红军身份暴露,为躲避追捕,辗转逃亡,先后在靖江新港和上海做裁缝。1940年,新四军渡江北上东进如泰,他积极投身抗战之中,利用裁缝手艺,秘密地为新四军做军衣,还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送情报,几次遇险均逢凶化吉。1941年,他来到泰州尹家垛,并结婚生子。此后,他定居蒋垛,以裁缝手艺养家糊口。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申请认定红军身份,但战乱时红十四军的档案已被销毁,他的身份没有得到认定。直到2015年,如皋红十四军研究会和相关部门历经一年调查论证,初步确定他的红军身份,后经民政部门复查上报,直到2016年8月11日,他被正式认定为“红军失散人员”。埋藏86年的身份归属终于尘埃落定。吴九成老人的这份坚韧与质朴,正是革命者最纯粹的精神底色。在举行告别仪式的这天6时58分,搭载着吴九成英灵的车辆从泰州市姜堰区将垛镇出发,沿着中国工农红军南通如皋红军小学、江安镇红十四军纪念碑园、磨头镇老户庄战斗遗址等处一路前行。沿途群众怀着缅怀和崇敬之情,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持白花、神情肃穆、静静站立、目送灵车远去。这一刻,集中表现为人们在以最高礼遇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在吴九成遗体告别仪式上,伴随着低回的哀乐声,参加告别仪式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亲友肃立默哀,并依次面向吴九成同志的遗体三鞠躬,深切表达哀悼之情、缅怀和崇放之情。人们为什么对吴九成老人有如此缅怀和崇敬之情呢?那是因为吴九成同志的英雄形象教育和感动了人们。在如皋和姜堰两地,吴九成老人的事迹一直广为传颂,老人的传奇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比如,当年在红十四军的岁月中,他的右胸在战斗中留下的刺刀伤痕,见证了他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老人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从2019年起,在每年国庆节,他都带领全家四代20余人举行“四世同堂”升旗仪式。他都身着红军军装、高唱革命歌曲,教育后人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他在110岁生日那天,还给家人讲述战斗故事,叮嘱后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他在临终前还说:“我死后,请让我回到红十四军曾经战斗过的土地,我要跟团长和战友在一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最后一位战士吴九成临终前的愿望。正因如此,为了实现老人身前的愿望,2月15日,吴九成的遗体在亲属和社会各届群众的护送下,踏上了最后的归途。使英雄终于“归队”。此时,人们的心灵紧密相连,集中表达为对吴九成这位红军老战士的缅怀和崇敬。大家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指向,那就是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弘扬和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正如早早地守在路旁准备送吴九成老人的搬经镇芹界村居民许新明所说:“红军老战士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了下来,我们要进一步传承这种精神,不忘初心,为人民谋福利。”也正如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所说,不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还是开展重大技术创新;不论是加快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还是“以港强市、产创协同、跨江融合、绿色共享”四大战略,吴九成同志所代表的红十四军精神薪火相传,永不凋零,将一如既往地见证着如皋这片红色热土的繁荣与安宁。吴九成老人仙逝后,我们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志光前往悼念,并代表我会送上了花篮。在老人健在时,我会会长陆玉明和张志光等人多次去看望和慰问老人,并将老人的传奇故事和革命精神进行了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2022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缅怀和崇敬革命先辈不仅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一种表达,更是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警示。从红军老战士吴九成仙逝后人们对他的缅怀和崇敬,充分说明,英雄西去,精神永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老战士吴九成同志的革命精神,让这种革命精神在中华大地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王茂华堪称军魂!钢铁的万岁军!
三十八军那可是在全军都出了名的英雄部队,一直有着“万岁军”的称号。在咱们国内的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三十八军都取得了特别引人注目的成绩。
1948 年 3 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1 纵队(即 后来的38 军)四战四平,斩获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声名远扬。彼时,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吕骥以及晓星、刘炽等人前往 1 纵体验生活,吕骥、刘炽、晓星这三位搞音乐的人那可不一般,他们不光是老革命、老前辈,也都是中国音乐界特别是军歌界的大腕。这次他们创作出了《钢铁部队进行曲》(词晓星,曲刘炽)献给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1 纵队。这首作品在东北广泛传播,并且成为东北音乐工作团的经典保留节目。《钢铁部队进行曲》不久之后便成为 38 军的军歌,伴随着部队日益发展壮大、奋勇前行,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个版本《钢铁的部队》(哓星词刘炽曲),当时还没有改称为38军,它是后来被定为38军军歌的。
(1985年以前版本)晓星词 刘炽曲
歌曲简谱
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毛主席。嘿!勇猛的向前进。阶级的部队,阶级的英雄,阶级的意志,阶级的心。劳动人民上战场,复仇显本领。嘿!人人逞英雄,个个是模范。英雄模范,成千成万杀敌立大功。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共产党。嘿!勇猛的向前进。第二个版本,是1985年改为38集团军后,由集体填词,曲调不变的版本。(1985年以后)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平江起义上井冈,铁流向北方。嘿!大战平型关,敌寇心胆寒,南征北战,艰苦奋斗英勇又顽强,跨过鸭绿江,碧血洒邻邦,血染战旗红,威名天下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伟大的共产党,嘿!勇猛地向前进!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团结奋发为四化,军史增荣光!嘿!不怕流血汗,传统大发扬,军民共建,向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枕戈燕山下,练兵在太行,紧握手中枪,准备上战场。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伟大的共产党,嘿!勇猛地向前进!“平江起义上井冈,铁流向北方”。熟悉中国革命史的朋友都知道,平江起义是彭老总、滕代远等人在1928年7月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也就是后来红三军团的前身之一。三十八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其下属112师、113师、114师分别来自原山东军区1师、2师、滨海支队。112师和113师是三十八军的主力部队,是具有坚实红军基础的老部队,红军成分比较多。其中,112师的334团可以说是由彭老总亲手缔造的,该团也是三十八军中唯一一个红军时期红三军团序列内的建制红军团。“大战平型关,敌寇心胆寒”。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帅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秀水河子歼灭战是我军挺进东北初期展开的首个战役,获取了全歼美械装备加强团的重大胜利。1946 年 2 月,此次战役的正副指挥分别由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担当。这一仗打得利落、迅猛、彻彻底底,将敌八十九师第二六六团全员、第二六五团的一个营尽数歼灭,总计四个完整的营、一个师属山炮连、一个汽车运输连,顺利地达成了预期的歼灭战目标。沉重地打压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揭开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在此次战役中,我军亦有九百多人负伤牺牲,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特此立碑纪念。
“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1946 年 12 月 17 日,南满军区启动“一保临江”战役。1947 年 1 月 5 日,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开启“一下江南”作战。南满与北满彼此协同配合,于 1 月 20 日,斩获战役的胜利。紧承其后,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再度展开二保、三保临江战役,北满我军发起“二下江南”和“三下江南”战役,皆大获全胜。3 月 27 日至 4 月 3 日,历经柳河县兰山等地的战斗,南满我军赢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
1947 年夏,东北民主联军针对国民党军施行了夏季攻势,东北战场自此开启战略反攻的进程。夏季攻势的收官之战聚焦于四平,史称“四平攻坚战”,此乃东北民主联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1947 年 12 月 15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动冬季攻势。1948 年 3 月 4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以 10 万兵力再度攻打四平。3 月 12 日发起总攻之后,1.9 万余名国民党守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境,仅一昼夜间便全军覆灭。次日,四平宣告解放,这场战役亦被称作“四平收复战”。
3月15日,中央致电东北局“庆祝你们收复四平街及在冬季攻势中歼敌八个整师并取一个整师起义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完全解放东北而战”。
3月16日,“陈(毅)粟(裕)率全体指战员”电贺四平街大捷:“在连战连捷东北战场上,又悉四平街大捷,创我军攻占现代化永久筑城地带之先声。”“学习你们攻坚技术,彻底粉碎匪乌龟政策。谨驰贺,并向东北解放军全体同志致亲切的致意。”
“跨过鸭绿江,碧血洒邻邦”。三十八军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赫赫威名,了解战史的人都知道,这一仗三十八军有两支部队立下巨大功勋,一个是113师一夜之间强行军140里抢占三所里,创造了世界步兵史上的奇迹;一个是335团1营3连在松骨峰顽强阻击美军,该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集体特等功,也就是“松骨峰特功连”。那场激烈残酷的搏杀战。七天七夜坚守阵地,3连120名战士仅剩下7名。志愿军以气胜钢,成功地阻击美军第2师9团南逃。著名作家巍巍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进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六天六夜没有合眼的彭德怀,看到三十八军的战报后默念:“这是一支钢铁部队。”邓华是员自尊心极强的将领,作为三十八军的老上司,彭德怀痛骂三十八军也使他极感难受。三十八军此战扬威,邓华喜气洋洋问彭德怀:“怎么样啊,彭总,三十八军还行吧?”彭德怀乐得合不拢嘴:“不错不错,的确是支好部队!”他叫回了拿着三十八军嘉奖令要走的参谋,提笔在电报稿最后那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后又加了一句“三十八军万岁!”几个副司令都惊住了。虽然彭总治军赏罚分明,但在中文中“万岁”这两个字可不是能随便喊的。彭德怀见几个副司令都不吭声,笑了:“不表态,就是同意了,拿去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