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森林报的冬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1 10:11

森林报的冬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森林报》的冬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森林报》中的冬季内容进行读后感的撰写。
2. 了解作品背景:《森林报》是一本关于森林生态和动植物生活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森林世界。在写作时,要了解作品的基本背景,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炼观点:在阅读《森林报》的过程中,要关注作者在冬季这一章节中所传达的观点,如对动植物在冬季生存状态的描述、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在作文中,要提炼出自己认同的观点,并围绕这些观点展开论述。
4. 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如对冬季森林美景的喜爱、对动植物生存状态的感慨等。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个人色彩,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5.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森林报》及冬季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6.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

赏冬:在一棵棵树身上,体会四季流转

在一棵棵树的身上,你可以体会四季的流转。哪怕是冬天,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杈,落叶树、常绿树和树与树连绵成的画卷,都是值得细细欣赏的美景。只要用心观察,看似萧索的植物中也能发现种种生机。

光秃秃的树杈亦是美景

很多人会嫌弃北京的冬天,大多是因为寒冷和萧瑟的植物景观。常绿树占比较低且种类不够丰富,落叶树们灰暗单调,比不上南方城市绿油油的冬天。换一个角度看,即使是光秃秃的树杈,也是很美的一景,并隐藏着很多趣味。

辨别冬季落叶后的树,可以看树皮的颜色与纹理、树枝的形态与气质、树枝上留存的果实与萌生的芽。我还发现,有些树在冬天的形态,会美得如雕塑一般,而且只有在落叶以后,才能展示出这震撼人心的力量感与艺术感。

东四铁营胡同的臭椿。纭七柒 摄

东四附近铁营胡同里的一棵雄性臭椿,有十几米高,树形圆浑开展,枝杈如同巨大的伞架,屹立在四合院的上方。抬头仰望,可见它的每一个小枝条都光滑而有力,在末端微微上翘,仿佛大树的一只只手,在奋力地拥抱天空。低头俯瞰,可见它的树干很粗壮,在接近地面处像爪子一样抓紧地面。只有在冬天,褪去了绿衣,这种顶天立地的力量感才会如此直白地展现出来。

天坛公园的方胜亭旁边有一棵虬曲多姿的龙枣,扭曲的枝条像是书法家的一幅行草作品。蓝天为纸,枝条为墨,只有在冬季,才能看到这自然的艺术。与之类似的,还有龙桑或龙须柳,是桑树和柳树的变种,扭扭曲曲的枝条,就像是大树烫了卷发。

胡同是看树杈的好地方,走一走就能看见树形完美的各种大树。国槐的树皮有浅裂,树形高大而开展。刺槐的树皮有很深的裂纹,小枝上有刺,远看起来是毛毛躁躁的发型。香椿的树皮红褐色,很粗糙,条片状剥裂,树梢上挂着像花朵一样的褐色果实。毛白杨的树形特别高大窄瘦,白色的树皮上有星星眼一样的皮孔,整体感觉又白又亮。榆树通常有开展的大飘枝,小枝条上有一个个小圆点,是它待萌发的新芽。枣树的枝条像“之”字形拐来拐去,还有刺,于是冬季的枣树枝就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直刺天空的剑”。还有核桃、柿树、桑树、楸树、银杏等等,每棵树的造型都有自己的个性。

公园也是看树杈的好地方,适合欣赏不同颜色与纹理的树干与树枝。小叶朴的浅灰色树皮就很光滑,阳光照在上面都泛着亮光。大多数的悬铃木也是浅黄色光滑的树皮,上面有不规则的斑驳块状纹理,枝条上挂着一串串球状果序,像是一个个悬垂的铃铛。仔仔细细看,冬天的趣味都藏在细节之中。

树杈之上,你可能还会发现点点生机。玉兰的树叶掉落后,枝头留下了一个个膨大的冬芽,就像是木制的笔,因此也得了个“木笔”的别称。这勇敢的花骨朵们,从秋季九月前后开始就已经着生在枝头,要度过漫长的冬天,等到来年三月再盛开,自然要多想想保暖的办法。它用一层层的苞片,给自己穿上厚厚的“毛衣”,外层是毛质浓密的“厚毛衣”,内层是稀疏细软的“薄毛衣”,等到春天来临时再一件件脱掉。这2-4层毛茸茸的苞片,隐藏了美丽花朵过冬的秘密,也成了老北京工艺品“毛猴”的制作原材料。当我们看到春天那美丽的玉兰花,再回想整个冬季的艰辛,更会敬佩生命的毅力。

很多树枝上,还会挂着当年结出的果实,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海棠、柿树上挂满好吃的果子,等着小鸟们来啄食,同时把它的种子带去远方。而元宝枫和雌性洋白蜡、臭椿树上,挂着一串串翅果,它们在等风来。元宝枫的翅果像小小的螺旋桨,洋白蜡的翅果像细长的瓜子,臭椿的翅果像一只眼睛,中间是种子,周围一圈是薄如蝉翼的翅膀。翅果们不会在小风中被轻易吹落,会一直等啊等,等待一场冬日的大风吹来,翅膀就会带种子飞去更远的地方,开启生命的轮回。

四季常青的老神仙

北京的常绿树占比不高,主要是各类松树和柏树,还有少量的云杉、黄杨、冬青卫矛等等。为了适应北方的气候,松树的树叶变化为尖细的针叶,柏树的树叶变化成细密的鳞叶、刺叶,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更耐寒冷,因此能一年四季保持常绿。北京有4万多棵古树,其中松树和柏树占了一大半,尤其是油松、白皮松、圆柏、侧柏比较多。它们大量分布于皇家宫殿、园林、坛庙和寺庙中。

天坛公园古柏的树瘤与树皮纹理。 纭七柒 摄

故宫的御花园有数棵古柏,树皮上有很多不规则的瘤状凸起,正是几百岁的时间印记。对于圆柏和侧柏来说,扭曲的树皮纹理、奇形怪状的树瘤是古树的象征。对于白皮松来说,斑驳的树皮会一片片剥落,年轻时的树皮就像是绿色的迷彩衣裳,而越来越白的树皮才是古树的象征。冬天,正是欣赏它们英姿的时节。

北海团城的白皮松“白袍将军”。纭七柒 摄

北海公园的团城上有一棵高大的金代白皮松,被清代乾隆皇帝御封为“白袍将军”。800岁的它,披着一身白色斑驳的树皮,高居城台之上,真有将军般的威武气质。不远处的“遮阴侯”是一棵略微歪斜的油松,粗壮有力,如伞盖一样,散发着王侯的威严。帝王爱松柏,因为它们四季常青,有“江山永固”的美好寓意,还因为这油松的树皮如龙鳞,白皮松的树皮似虎皮,也颇为吉祥。

颐和园的万寿山中也有不少松柏古树,时时展现着沉稳庄严的风貌,也暗含万寿山的“长寿”寓意。沿着后山主路向东漫步,穿过寅辉城关,在曲折的山路上会次第出现一棵又一棵古油松。在路边,在溪边,在山坡上,在古建筑旁,它们错落种植,亭亭如盖也,就像是一位又一位精神抖擞的老神仙。

在郊区的古寺,这样的老神仙也是时常能遇见的。法海寺的大雄宝殿前矗立着两棵600岁的白皮松,一左一右,像是两位守护神,守护着明代的古建筑与壁画。而戒台寺更像是一处古树博物馆,依山而建的层层台地上生长着姿态各异的古松柏,比如九枝向天的白皮松“九龙松”和怀抱古塔的油松“抱塔松”等,从几百岁到1000多岁,述说着辽金元明清的历史变迁。冬日行走其间,仰望它们的树冠,只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在寒冷中绽放。

法海寺的白皮松。 纭七柒 摄

要论古树群像,适合去北京的坛庙看看。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与太庙中,分布着大片的柏树林。它们成行成列,像仪仗队一样守护着祭坛与殿宇,朝夕不变。面积最大的天坛中有3000多棵古树,其中多数为侧柏与圆柏,主要生长在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附近。古人在冬至祭天时,站在圜丘坛上与天对话,需要这片森林烘托出空旷且庄严肃穆的氛围感。如今再站在台坛上,望着四周的森林,依旧能体会天地间的辽阔。天坛中的“九龙柏”“迎客柏”,社稷坛中的七棵“辽柏”等著名古树,更是这一片片森林中的点睛之笔。

树与树勾勒的画卷

冬日赏树,不仅可以单看一棵大树,还可以欣赏树与树所形成的植物群落。不同树种有不同的颜色与树形,连成优美的林冠线,如画卷般展开。如果它们与山石、水系、建筑有良好的搭配,或者有冰雪或阳光的衬托,这一幅画卷可能会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意境来。

北海公园琼华岛。纭七柒 摄

北海公园的湖面中央,有一座琼华岛,是历经800多年建成的人间仙境。隔岸远观,但见小岛孤悬于水面之上,有一座白塔耸立于山顶,亭台楼阁与奇花异木错落其间,如缥缈的海中仙岛一般。冬春之交,雪后初晴,我正好看到冰水相交时的一幕:湖边有柔美的柳树,山坡中有坚毅的松柏,舒展的山脉线托举着高耸的白塔漂在水面上,真似仙境。

从北海东岸看落日的时候,也像是一幅画:琼华岛上常绿的松柏画下厚重的底色,再点缀上婆娑的柳树枝条,还有一棵尖塔状的水杉站在中间,共同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剪影画。

惊喜还可能出现在中坞公园的梯田。清代时颐和园西边有大片的农田,如今这里建起了多座郊野公园,又恢复了一些农业景观,春季种油菜花,夏秋季种水稻。冬季雪后,站在山坡上眺望远方,可见白茫茫的田野中生长着高高低低的树,灰色、黄色的枝条与远处连绵的群山共同构成一幅诗意田园图。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引用了一句唐代诗人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适逢一场大雪,我坐着京张高铁,来到燕山山脉中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探寻燕山的雪花究竟是怎样之大?站在城墙上北望,看着大风卷积着雪花沿着地形的起伏穿过山岗,越过长城,将天地晕染成白茫茫的一片。途经第四个敌楼,从弧形窗洞望出去,近处有一棵大树,枝杈上落满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远处的树林也都积满雪,连同隐约可见的山脉线,组合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小贴士:寻觅冬之树

去哪里赏树?

漫步东四、南锣鼓巷、什刹海、法源寺等胡同街区,常常能见到树形完美的大树。在宫殿与寺庙中,也适合欣赏单棵大树,常见松树与柏树,也偶尔有国槐、银杏、楸树等。公园里的树以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亦有单棵大树和行列种植的林荫道。如果想看山、水、植物、建筑的良好搭配,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组合造景,可以前往几座皇家园林或新中式公园,如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颐和园、香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国家植物园等。如果想看大面积的古树树林,则适合前往几座由坛庙园林改建成的公园,如天坛公园、地坛公园、中山公园、太庙等。在一些现代公园中,可以看到自然式的植物配植,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在郊区的自然山林中,冬季漫步也别有意趣。

何时宜赏树?

晴天适合欣赏树木的种种细节,如树形、树皮、果实与冬芽。雪天适合观赏不同树木落雪后的姿态,会千变万化。

怎样去赏树?

冬季是植物识别最困难的季节,尤其是落叶植物没有花叶,很难通过软件去拍照识别。建议可以通过树牌或专业知识去辨认,或者不用拘泥于树种,只观察和欣赏它们的特征就好,自己给喜欢的树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待到来年春夏秋,可以继续观察同一棵树,体会北京四季的变化。穿得温暖些,不畏严寒去赏冬之树吧!

撰文/纭七柒

编辑/何安安 李阳

校对/薛京宁 刘军

阿尔山:“最袖珍城市”对外交流做出“大文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蒙古国马术演员在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那达慕大会上表演。

韩双龙摄

位于阿尔山市的中蒙阿尔山—松贝尔国际性季节开放口岸。

图片为中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留客”包子是阿尔山重点打造的美食,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图片为中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

中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兴安盟举办的中蒙国际绿色有机产品博览会现场。

中共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蒙S(2023)025号

阿尔山市风景。

中共阿尔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内蒙古兴安盟西北角,有一个地方叫阿尔山。但阿尔山不是山,而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小城常住人口只有2.86万人,被称为中国“最袖珍城市”。

阿尔山虽然不是山,但来到阿尔山的人都感叹,她的美胜过每一座山。这里四季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幅炫目变幻的油彩画。

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绿色发展之道,阿尔山的旅游业不仅火起来了,还火到了国外。现如今,这里成为一些外国游客特别是蒙古国游客心中的“治愈系”“打卡地”。边陲小城,做出了文化交流交融的“大文章”。

“袖珍城市”变“童话小镇”

泡温泉、洗药浴吸引大量国外游客

4月的中国北疆,春寒料峭。路上冰雪还未完全消融,蒙古国东方省工商会会长额·阿迪雅已经迫不及待地上路,赶往阿尔山市。作为经常往来中蒙两国间的商人,他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但对阿尔山市印象最为深刻,“阿尔山市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是很多蒙古国民众的向往之地。”

额·阿迪雅清楚地知道,这座中国常住人口规模最小的县级市为何对蒙古国游客有着独特魅力:穿过阿尔山口岸,蒙古国游客宛如来到一个“童话小镇”,连绵的林海,逶迤的山峦,街上风格独特的欧式风情建筑。这里有着与蒙古国截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很多蒙古国游客就是为此而来。

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阿尔山市,是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和内蒙古四大草原交会处,森林与草原文明在这里过渡。这里不仅能看到苍茫的草海、浩瀚的林海、奇秀的石海和无垠的雪海,还能步入火山群落之间,亲近宛如天空之镜的高山天池,体验温度和功能不一的矿泉。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温暖圣洁的泉水”。火山运动造就了阿尔山特殊地质构造,使得这里拥有冷泉、温泉、热泉、高热泉等温度不同、功能各异的饮用和洗浴矿泉逾百眼,是国内最大的功能型矿泉群落。

“每年有许多蒙古国游客通过阿尔山口岸入境。”阿尔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汤鑫告诉记者,除了购物之外,游客来到阿尔山就是为了体验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矿泉。“9月份是阿尔山一年中风景最秀美的时候,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汤鑫说。

“举家到阿尔山市泡温泉、洗药浴,近些年来在蒙古国游客中比较流行。”阿尔山市旅游从业者付丽红为蒙古国游客提供了定制化康养服务,“蒙古国民众比较推崇蒙医,在蒙医文化中,温泉和药浴能起到良好的保健和治疗功效,阿尔山市的矿泉和温泉场所因此成为蒙古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温泉文化也让阿尔山跨境游的旅游季进一步延长。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大雪令蒙古国通往阿尔山口岸的交通不便,曾被认为是阿尔山市跨境游的淡季。但随着阿尔山温泉在蒙古国知名度越来越高,秋冬时节慕名来阿尔山体验温泉疗养的蒙古国游客也越来越多。

“阿尔山跨境文旅事业的发展直观体现在阿尔山口岸的开放时间上。”汤鑫介绍,随着蒙古国游客数量越来越多,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近些年,阿尔山口岸也在逐步延长开放时间。此前每年只有8个月的季节性开放,如今已延长为全年开放。

优质林木成“友谊使者”

沿中蒙边境打造生态走廊、生态绿带

让绿色始终成为城市发展“主色调”,是阿尔山具有“童话感”的基础。

阿尔山曾是中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随着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阿尔山也实现“华丽转型”。如今,阿尔山不仅是国家后备林木资源的绿色宝库基地,还是国家生态旅游的示范区。依托成熟的绿色产业,阿尔山构建起具有对外辐射力的生态文化。

“阿尔山市良好的森林植被,为周边地区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所和栖息地。野生动物到了我们这里也变得不怕人。”每年冬季,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谭志鹏总能看到黄羊、马鹿、狍子等野生动物走出山林,在林中道路上随意“溜达”。他笑着说:“这些野生动物是在向人们彰显它们才是这片森林的‘主人’。”

在谭志鹏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阿尔山市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全市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绿色植被率高达95%。近年来,在兴安盟与毗邻的蒙古国东方省的外事交流活动中,生态合作一直是重要议题。

“发源于兴安盟境内大兴安岭西麓的哈拉哈河,是中国和蒙古国界河。目前我们正与蒙古国东方省携手合作,沿哈拉哈河两岸建设中蒙友谊林。”兴安盟行署外事办公室主任肖翠艳说,这片树林既是中蒙友谊象征,也将在中蒙边境地区打造出一条生态走廊和生态绿带,为荒漠化问题提供治理之道。

兴安盟丰富的绿色资源库,也为蒙古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蒙古国目前正在推进“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兴安盟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林种云杉、落叶松、樟子松具有耐寒且成活率高的优势,已成为蒙古国生态修复的“黄金选择”。

“建设绿色家园是中蒙民众的共同梦想,生长于兴安盟大兴安岭森林中的优质林木也能成为‘友谊使者’,增进两国民生福祉,促进双方民心相通。”肖翠艳介绍,目前兴安盟正同蒙方围绕“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展开合作,未来,兴安盟的“绿色种子”有望在蒙古国长成参天大树。

用“卜留克”制“留客”包子

“舶来品”在阿尔山落地生根

阿尔山市街道上的独特风格建筑,让许多游客感叹仿佛来到一座欧洲小镇。

“阿尔山位于中蒙俄三个国家文化的交汇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阿尔山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孟悦介绍,阿尔山的尖顶建筑风格源于早些年对俄罗斯以及欧洲建筑风格的借鉴,同时也是尊重自然的选择,“阿尔山的冬天平均积雪厚度超过350毫米,尖顶建筑可以有效排除屋顶积雪,没想到这种建筑成了阿尔山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不同民族交流交往中,让“舶来品”落地生根并“发扬光大”,是阿尔山的特色之一,凸显这座边境城市包容性强的气质。

来到阿尔山,许多餐厅老板会向游客推荐当地一种名为“卜留克”的绿色美食。“卜留克”学名芜菁甘蓝,是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据传,成吉思汗大军远征欧洲时,发现了这种植物并将其作为随军食品。而当地史料记载,“卜留克”曾作为丰富抗日力量后勤补给的食材,最先被引入阿尔山地区种植。因为生长习性适应阿尔山高纬度、凉爽气候等特点,如今,“阿尔山卜留克”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以‘卜留克’为食材制作的‘留客’包子,是阿尔山重点打造的美食之一。这个IP的打造,既是推广阿尔山旅游品牌的表现,也是为阿尔山人民‘正名’。”谭志鹏笑着说,“卜留克”源于俄罗斯语“美味佳肴”,但恰与中文“不留客”谐音,这与阿尔山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不符,“留客”IP更能体现当地淳朴、开放的民风。

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汇地,阿尔山市乃至整个兴安盟地区一直都是人文交流的沃土。近两年,兴安盟已连续举办中蒙俄地方文化艺术周、中蒙俄地方篮球赛、中蒙长调民歌展演赛等大型活动和品牌赛事。阿尔山市的乌兰牧骑作为“文化使者”曾多次前往蒙古国哈拉哈高勒县开展文艺交流。

对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长赵明明而言,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演出场场爆满,还有当乌兰牧骑队员演唱《草原赞歌》《敖包相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曲目时,一些蒙古国民众可以跟着合唱。阿尔山举办的旅游主题活动也多次蒙俄两国艺术团体前来表演,当国外艺术团体翻唱中国流行歌曲时,也会引来中国游客的赞叹。

“中俄蒙三国地理相邻、命运相依,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伙伴。兴安盟对此感受最深。”肖翠艳表示,“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包容、开放、绿色、和谐的最美风景。”

链接·内蒙古兴安盟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迷人、民俗风情别具一格。这里农牧业资源富足,旅游资源优越。位于兴安盟的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绿色植被率达95%,是国家后备林木资源的绿色宝库,拥有一个5A级旅游景区、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家湿地保护区和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兴安盟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30.3公里。其中,阿尔山市的中蒙阿尔山—松贝尔国际性季节开放口岸,是内蒙古唯一具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条件的口岸。兴安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不断扩大与蒙古国相关地区在跨境经贸、人文交流、荒漠化防治等领域友好往来,携手打造中蒙地区间协作新典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1日 15 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