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1 2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日报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读后感要围绕日报的哪个方面展开,如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编辑的视角、特定事件的评论等。
2. "结构清晰": - 开头:简要介绍日报的名称、出版日期以及你关注的文章或报道。 - 主体:分段论述你的观点,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 结尾:总结你的主要观点,并给出个人评价或建议。
3. "内容丰富": - 分析文章的内容:指出报道的事实、观点、论据等。 - 结合实际:将报道的内容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其他相关事件相结合,增强说服力。
4. "观点明确": - 表达你对报道的看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 如果有不同意见,要客观分析,避免情绪化。
5.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过于主观的词汇。 -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6. "逻辑严谨": - 论证过程要有逻辑性,观点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 - 避免前后矛盾或自相矛盾的说法。
7. "尊重事实": - 确保你的观点基于事实,不夸
读《》有感
~~熬得住无人问津,才配拥有诗和远方
刘家山
昨晚,躺在床上听《》的夜读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熬得住无人问津,才配拥有诗和远方。其实一直陪着你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深以为然。
说起来,我真正喜欢上写作,还是网络帮了我大忙。
大概是2006年年底,家里安上了电脑,连接上了网络,从此,我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
忽然,有一天,我看到新浪网和新华网,都相继设置了个人空间平台——博客,便立即勾起了我写点东西的欲望。
于是乎,我分别在新浪网和新华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网名叫桃花朵朵。
抱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试着写点东西。
那个时候,我根本不会写文章,皱着眉头想上半天,也就能写出支离破碎的几行字。
硬着头皮发布出去,就像石沉大海一样,阅读点击量就寥寥几个,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那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写作的天赋,曾想放弃这个内心不舍的奢望。
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得不搁笔躺平了.
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整个人都心灰意懒,不愿再打开博客刺激自己,更不忍心看到那几个孤零零的个位数。
后来,我痛定思痛,终于找到了不会写作的原因。
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就是自己肚子里根本没有东西,入不敷出呀。
找到了问题的根子,我便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
那个时候,很流行一句话:
男人不能不读王小波,女人不能不读周国平。
我本是男人却无意中喜欢上了周国平先生的书,什么《人生哲思录》、《叩叩》、《街头的自语》、《经典的理由》等等,凡是周老师的书我都喜欢读。
读书,让我有了写作的底气,心有不甘地又重新回到了博客。
这回,从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开始,天天练笔,从不歇息,慢慢地就产生了写作的灵感。
说实在的,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真的是让人颓废不堪,我差点就一蹶不振。
不过,我还是鼓起了勇气,不管有人问津,还是无人问津,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坚持写下去。
从那时起,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写作,每天晚上看书学习到11点钟才睡觉,一坚持就是数十年。
熬得过无人问津,才配拥有诗和远方。
我的辛勤付出,正好应验了这句话。
2010年9月,我的新华网博客,从千万个博客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第二届十大博客。
并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的颁奖仪式,我荣幸地受到奖励。
在许多网友和粉丝的建议下,我还精选了部分博文集结成册出版了散文集《会开花的时光》,发行后,深受读者喜爱。
一时间,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大V和文化名人,还被收入到志书条目之中。
回望来路,有汗水,有坎坷,有喜悦,有收获。
“一直陪着你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不知有多少个静静的夜晚,也不知有多少个黎明的早晨,一直陪着我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我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就是:
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并通过不懈地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畏惧,不退缩,相信自己,战胜自己,美好就会一直在前头。
写在最后:
熬住无人问津的日子,去品尝最美的果实,那时你会感谢自己曾经的付出和坚持。
2024.5.8
壹点号 秋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如果说有一家中央媒体40年一直与广东顺德“在一起”,那一定非经济日报莫属。改革开放以来,对顺德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观察与报道,经济日报从未缺席。
自1983年1月1日《经济日报》创刊,这张中央大报就与一个远在3000公里外的中国县域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中央的“天线”始终连接着顺德这个基层行政区的“地线”。
创刊号也即《经济日报》第一个头版,刊登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致编辑部的信——《赞“扁担电机”精神──就〈经济日报〉出版谈点意见》,信中涉及的主角之一,就是当时的顺德糖厂。
我理解,万里副总理赞誉“‘扁担电机’精神”,包括了对顺德糖厂不懈追求事业发展的肯定。此后,《经济日报》对顺德糖厂及上海电机厂都进行了相关跟踪报道。
可以说,从创刊第一天,经济日报就与顺德结了缘。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经济日报》通过一篇报道给顺德“贴”了个40年都抹不去的标签:“可怕”的顺德人。当时我任顺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接待了经济日报记者在顺德的这次采访。
1992年5月10日,《经济日报》一版“北人南行记”栏目下刊发了这篇《“可怕”的顺德人》,报道向全国展示了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顺德人敢为天下先,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勇立潮头,如何异军突起,如何开拓进取,使顺德产品由南向北“横扫千军如卷席”,从而令人觉得顺德“可怕”。
《经济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在全国叫响了一个区域品牌。从此,“可怕”成为顺德改革开放历程最为鲜明的印记。
从1993年到1997年的几年间,顺德认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率先在全国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度引起非议,有人甚至认为顺德在搞私有化。面对舆论压力,顺德人多干少说,只干不说,坚定改革信心,赢得发展先机,为顺德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呼风唤雨”扫清了障碍。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大会就所有制问题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顺德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乘势而上,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1997年深秋,顺德第一时间进京组织了“97’顺德名优产品北京博览会”,还在北京饭店举办了“顺德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我清楚的记得,经济日报时任总编辑艾丰到会发言,一开头他就激情地说,“有的地方本应该出大批名牌,可我们没有看到名牌出来;有的地方你看不出他能出名牌,却出了这么多名牌。这个地方就是顺德!”几十年过去了,此情此景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
此后的几年里,《经济日报》更是把报道的触角延伸并聚焦于顺德大地迅速崛起壮大的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鼓与呼,顺德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尤其是对美的、科龙等企业的报道,深入剖析顺德之所以成功的秘诀,比如《有序分权葆活力 --广东美的集团内部改革探秘》等,很有深度。
应该说,经济日报对顺德民营企业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对率先弄潮击水的顺德家电企业不惜笔墨,从“万宝”“万和”“万家乐”,到珠江冰箱厂(科龙前身)、神州热水器等“家电王国”形成过程中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过持续跟踪报道,尤其像美的、格兰仕等顺德“长青滕”企业,经济报人的关注度更是几十年来从未消减。
2002年6月,《经济日报》刊发的《引领顺德实现第三次跨越——广东顺德市委书记冯润胜访谈录》,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报道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五大后顺德5年的发展进程,透视了顺德作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遣队”、“探路者”,在我国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付出的努力,并对这一时期顺德的“高光时刻”予以集中展示。
这么多年了,我虽然早已离开宣传部门,前些年更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一直关注《经济日报》上有关顺德的报道。每个发展时期,经济日报记者对顺德的思考、观察与报道从不间断,真实地记录着顺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点点滴滴。
近几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这样的重大时间节点,为更好的总结思考顺德的过去与当下,经济报人还系统研究了顺德的发展历程,深度思考了顺德成功背后的内在逻辑。
比如,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广东记者站张建军记者来顺德采访,探寻顺德40年的发展脉络,与吾等“老顺德”多次促膝深谈。后来发表的《顺德当年》,又一次在顺德引起很大反响,成为促进顺德改革40年后再出发的“号角”,时任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第一时间主持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提出顺德重燃“激情燃烧的岁月”。接着,张建军等又陆续重磅推出观察调研成果《顺德力量》、《顺德再造》、《顺德密码》,形成了顺德报道的“四部曲”。
从顺德产权制度改革到大部制改革,从顺德“制造”到顺德“智造”的产业转型升级;从世界工厂到设计之都……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留下了一家中央大报观察、纪录、研究顺德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从报道地方党委政府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推动改革开放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到顺德企业敏锐捕捉商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凡40年,经济日报关注、观察、研究顺德是全方位的,经济报人的身影也始终活跃在这块热土上,始终带着国家视角,聚焦顺德作为广东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每一点进步,通过自己的报道,让全国人民更多、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顺德了解顺德、学习顺德,令我没齿难忘。
(作者何劲和系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原副校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