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春酒读后感300》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2 09:56

3招搞定《春酒读后感300》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春酒》读后感的3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比如对《春酒》中的情感描写、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感受。
2. 结构安排:一篇300字的作文,一般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春酒》的基本情况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主体部分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自己的感悟。
3. 语言表达:尽量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达。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 突出重点:在300字的篇幅内,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面面俱到。可以针对《春酒》中的某个情节、人物或主题进行深入剖析。
5. 适当引用:在阐述观点时,可以适当引用《春酒》中的经典语句或事例,以增强说服力。
6. 体现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避免千篇一律。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经历、生活感悟等方面入手,使文章更具个性。
7. 避免错误: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检查错别字、语法错误等,确保文章质量。
以下是一篇关于《春酒》读后

横门栖迟品读唐诗 李白与酒

一、古代文人雅士的标签——酒

如果非要给古代的文人雅士贴上几个标签的话,我想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当然了,再加上一个茶就完美了,而这八个标签居于榜首的,恐怕当属酒了。一个不喝酒的文人,恐怕很难算得上是真名士,酒就像人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心情好的时候要喝酒,所以杜甫才高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因为此时不喝酒似乎就无法传达出杜甫内心深处的极度喜悦之情。

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要喝酒,所以李太白才满腹愁绪地低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知道不能解愁,但还是想通过喝酒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与朋友相聚要喝酒,所以白乐天才热情地邀约老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即便穷困潦倒的杜甫,老朋友到访他也没有一丝的吝啬:“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与朋友分别时更要喝酒,所以王摩诘才感伤地唱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交通不便,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所以,离别的酒虽然是感伤的,但是却非喝不可。


哪怕是自己一个人也要喝酒,所以李太白才低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仅男人喝酒,就连女人也喝酒。

李清照喝酒,而且还经常喝醉,所以才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之句。

朱淑真也喝酒,有时还是一个人独饮,所以才有“独行独坐,独唱独酌还独卧”这样经典的词句。

二、酒的赞歌

古人对酒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路高歌的,对酒的夸赞绝不吝啬。竹林七贤的刘伶还专门写了一篇《酒德颂》。文中说:“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这段文字说得冠冕堂皇,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世间之事,唯酒最大,可以无房无车无衣裳,甚至可以一无所有,就是不能没有酒。刘伶对酒的嗜好,已经达到一种病态,他也因此病了。关心他的妻子为了帮助他戒酒,索性把家中的酒都倒掉了,连装酒的瓶子也都毁了,可刘伶依然我行我素。为了能喝到酒,甚至还跟妻子斗智斗勇起来。刘伶假装答应戒酒,不过却提出了一个条件:“我可以戒酒,不过靠我自己很难戒掉,需要鬼神保佑才行,只是向鬼神祷告没有酒肉怎么能显出诚意呢?”妻子信以为真,就去给他准备酒肉。结果刘伶呢?一边跪着祷告,一边吃着酒肉,嘴上还念念有词:“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最后呢?直喝得酩酊大醉。

除了刘伶,还有一个人也是嗜酒如命,他就是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去当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喝酒。陶渊明曾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而“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而且陶渊明喝酒也喝得极有个性:“我醉欲眠卿且去。”多么地率性,多么地洒脱!不过,陶渊明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他有五个儿子,基本上都是痴痴呆呆的。我们看他的《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以陶渊明的天赋,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有出息的,不能不让人怀疑是酒精在起负面作用。其实,责任并不在他儿子身上,而是在陶渊明的身上,只是陶渊明并不知道而已。

到了唐代,这些活跃在文坛的大诗人更是嗜酒如命,而这些嗜酒如命的诗人,最有名的恐怕要属李白了。

我们看看杜甫笔下的李白是什么样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绝非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靠的是他的天赋,而酒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本章就探讨一下李白与酒的关系。

三、李白与酒

如果说李白这辈子最大的理想是当宰相,那么,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无疑。李白对酒的嗜好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李白曾写信给他的妻子,信中不无歉意地说道:“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诗歌的意思通俗易懂。这里有一个典故需要交代一下,太常妻指的是东汉太守周泽,这个人嗜酒如命,又喜欢斋戒,可能这就是济公口中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过,周泽可没有济公的慈爱之心。他经常卧病斋宫连家也不回,他妻子心疼他年纪大了,就去看他,结果惹怒了周泽,竟然将他的妻子送到了监狱里。周泽显然不是一个好丈夫,李白和周泽的区别在于李白对妻子是有愧疚和怜爱在的,而周泽则是自私的。

李白自己酷爱喝酒,还喜欢劝酒。

李白漫游到历阳县,正值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县丞王历阳一听说是大名鼎鼎的李白来了,立即摆酒宴热情款待李白。李白自然高兴,一边喝酒,一边称赞历阳真是名副其实地山美水美酒更美,唯一不美的就是人了。王历阳热情虽热情,却不喝酒,这让率性而为的李白喝得如何尽兴?于是席间就赋诗一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凛冽的寒风在刮着,如手一般的大雪在纷纷扬扬地下着,而热情好客的你却不肯喝酒取暖,这不是要让陶渊明见笑吗?既然不肯效仿陶渊明性嗜酒,又何必效仿陶渊明栽五柳、弹素琴呢?既然不懂陶渊明,又何必沽名钓誉?岂不是辜负了你头上戴着的象征着名士的头巾。

这首劝酒诗劝得一点也不温和,字里行间都有嘲讽之意,或许是李白在用激将法,不过,从中我们却能感受到李白的率性而为和豪放不羁,而王历阳却也没有因为李白的讽刺而生气。这就是唐人,胸襟豁达令人肃然起敬。

李白为什么喜欢劝酒呢?我们且看他这首《对酒》: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生苦短,为何不活得尽兴呢!就像曹操所说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况李白胸怀天下,一直以为官作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既然功业难成,何不活得恣意洒脱些?所以李白在《笑歌行》中说:“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至于内心深处是否真正释怀?恐怕只有李白自己最清楚。不过,不管是否释怀,李白心里的悲愤情绪显而易见是有的,并且他的诗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率性洒脱背后的悲愤与无奈。

李白劝酒诗最有名的当属《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劝酒劝得酣畅淋漓,恐怕只有李白有这样的激情。李白将现实中的所有不满、悲愤都化作劝酒的狂语如黄河之水倾泻而出势不可挡。

李白喝酒很少是慢慢地品尝,细细地品味,而是狂饮,要喝就要喝得酣畅淋漓,喝得大醉不起,喝得尽兴而止,这也像极了李白的豪放洒脱的性格,所以李白的诗句里总会出现这样的豪壮之语: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歌醉芳菲。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

喜欢喝酒的人很多,但是李白喝酒又跟一般人有不同之处。

一般人喝醉酒往往有两种行为:一是倒头就睡;一是变成了话唠,叨叨咕咕磨磨唧唧没完没了。而李白则不然,李白喝醉了以后,却是诗兴大发,才思敏捷,天才的诗思充分暴露无遗。

我们看这首《醉后答丁十八》: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李白写这首诗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李白在赠给友人的诗中写过这样的句子: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江夏赠韦南陵冰》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这样新奇又大胆的想法恐怕只有李白才有,本来只是一句尽兴的诗而已,结果丁十八就写诗讥讽李白。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李白就写了这首诗作为回敬。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告诉丁十八黄鹤楼已经被我李白捶碎了,那骑黄鹤的仙人也已经无所凭依了。没有凭依的黄鹤就飞到天庭向玉帝告我李白的状,气死人的是玉帝不但没处理我李白,反而把黄鹤流放到了江南。神明太守又重新修建黄鹤楼,那刚刚涂完的粉壁还弥漫着沁人的芳香呢。一州的人都笑我是狂客,我李白倒是不介意的,反倒喜欢这个“狂”字,不狂怎么是我李白呢!你看贺老先生就自号“四明狂客”。没想到的是,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竟然讽刺我,我把你的祖宗八代都查了,你的祖宗不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吗?有什么了不起!就你个毛头小子写诗讥讽我,纯粹是鲁班面前弄大斧,真是自不量力!不让你瞧瞧我李白的真本事,你是不会心服口服了,那就等我明天酒醒了,写首诗让你见识见识!

实事求是地说,这首诗写得绝对是狂傲不羁的,如果是别人写的,恐怕还会让人心生反感,可是一旦出自李白的笔下,我们就莫名其妙地反感不起来,反倒觉得李白太可爱了!或许这就是天才李白的人格魅力所在吧!醉酒之后能将诗歌写得如此酣畅淋漓,除了李白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杜甫所说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想象天才李白大醉之后奋笔狂书的情形。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既然李白斗酒诗百篇,可是目前现存的李白诗歌只有900多首,这是什么原因呢?而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天赋也极高,但是显然没有李白天赋高,可是目前现存的白居易诗共有3000多首,是李白的3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中唐的时候,白居易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诗歌,将它编成集子,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诗歌的散佚。而李白的诗歌,想必绝大部分都散佚了,流传下来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李白写酒的佳作很多,但是《月下独酌四首》无疑是其中写得非常好的。

我们且看这四首诗: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李白写这四首诗时,正是仕途失意之时。所以,内心孤独寂寞的诗人才会在月下独酌,没有朋友的诗人只能把月亮当作朋友,只可惜月亮不能喝酒,不过,这并不影响诗人的兴致,天真的诗人索性唱起歌来舞起剑,醒时彼此尽情娱乐,哪怕醉后分散了,诗人也不会忘记在孤独寂寞时陪着他的明月,而酒在其中无疑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天才的诗人毫不吝啬地称赞酒:天爱酒,地爱酒,既然天地都爱酒,那么,诗人对酒的痴迷就无愧于天地。富贵与贫穷、长寿与短寿,造化不同,但酒杯之中却无生死的差别。只有喝醉了,才能忘记尘世间的所有烦恼,而这种快乐只有酒能带给诗人,既然如此,何不尽情喝酒,大醉一回。诗中想写出酒带给诗人的快乐和解脱,而事实越是这样,越显出诗人的心境凄凉。

像这样独酌的诗歌,在李白的作品中还有很多。

比如这首《自遣》:“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写得颇有情趣。

天才的李白,想象也极为奇特大胆,所以,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屈原问天,李白问月,都是失意之人抒发无法排遣的愁绪的表现。

明月的存在,在自然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无疑让文人骚客充满无限的好奇,只是却鲜有人有李白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所以,只有天真的李白能写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样想象奇特又大胆的诗句,尤其是此时的诗人还带着几分醉意,所以,开篇直接大胆地发问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那高高悬挂在天边的明月,诗人是够不着的,可是人呢,无论走到哪里,明月总会与人相伴,所以,古人才会发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皎洁的明月照着世间万物,给这尘世带来了无尽的朦胧之美。由此,诗人忍不住发问:“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最终没于西天,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歇,实在是奥妙无穷,让人不解。不过,诗人并没有纠结于这一点,而是马上又想到了月中不辞辛苦捣药的白兔和夜夜忍受孤独寂寞的嫦娥。善良的诗人对他们自然是充满同情和悲悯的。不过诗人的思绪并没有因为怜悯感伤而停滞不前,反而,面对着浩渺的宇宙,引发了诗人更深层次的思考:月亮从古到今始终都是那轮月亮,亘古不变,而人呢?却不断更迭,一代新人换旧人。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对比何其鲜明!既然如此,何不及时行乐?怎样才能让自己活得快活尽兴呢?想必饮酒当是首选。

整首诗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回归到酒,写得富有哲理,又诗情画意,非太白无人能写。

李白酷爱喝酒,所以,当一位酿酒的师傅去世了,李白忍不住痛哭起来,于是就有了这首《哭宣城善酿纪叟》一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多么平常又平凡的老人,多么简洁又朴实的语言,却因其抒发的情感真挚而打动了无数人。

总之,李白写酒的佳作实在太多,不再一一述说,仅以点窥貌,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李白与酒密不可分,酒在李白的诗文创作中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酒的哲思:从酒政智慧到魏晋知识精英的入世情怀

9月19日,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第十届秋季开酿大典主题定为“中国消费升级与文化复兴”。上图为开酿大典上,礼官引领下,主祭人员向酒神曹操敬献五谷五果,奉古井美酒,司祝恭读《九酝酒法》,现场舞乐告祭。下图为古井贡酒·年份原浆非遗酿造工艺(2021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仪式 来自古井集团微信公号

如果你留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天气预报里,会出现安徽亳州的地标建筑——公元196年左右曹操在家乡造的官邸“谯望楼”。其上猎旗飘飘,地面下是体现曹操智慧的地下运兵道。曹操的民间枭雄形象因为鲁迅、毛泽东的翻案渐渐纠偏,而亳州人都视其为酒神,因为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进献给汉献帝刘协,这份皇家贡品就是古井贡酒的前身。其所在的古井集团2022年超额完成各项经营指标预算,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名列中国白酒第四位,安徽白酒第一。

2023年9月19日,按惯例是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第十届秋季开酿大典,古井家族的古井贡酒、黄鹤楼酒、明光酒业同时启窖开酿。第六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暨首届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研讨会于9月16至18日热烈展开,增加了酒文化的厚度。开幕式上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杨国荣从经济、文化、形上学等维度,提出了“酒是哲学的致思”的命题,66位海内外学者将话题沿着“酒宴与中国古代政治”“曹魏集团与酒”“酒与魏晋达风”“中外酒神比较”等角度拓宽深掘,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不如来饮酒”更染着智慧之香萦绕其间。

杨国荣教授开幕式发言提出“酒是哲学的致思”。研讨会由华东师大中国智慧研究院主办,古井集团、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文化研究院承办 主办方供

三场酒宴的古代政治智慧

鸿门宴、渑池之会、煮酒论英雄……尽管有李白豪迈的讴酒之诗,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被上升到政治层面的酒宴。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利明独具视角,择取了周公的“禁酒”、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清代的“千叟宴”三场酒宴来凸显古代政治的智慧,也加深了酒的政治伦理意义。

以酒成礼,是周代后中华民族的一个共识。它的滥觞始于西周建立之初周公颁布的《尚书·酒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酒政禁令,规定“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周,予其杀”。《酒诰》吸取殷商因酒亡国的教训,严禁官吏聚众饮酒,对“群饮”“崇饮”者处以极刑。此令延续了300年,后续封建统治者从社稷兴亡考虑,大多以周公禁酒为榜样。但《酒诰》只禁止乱饮,祭祀之后宴饮、奉老养亲饮酒不在禁酒之列。周代还设有酒正、酒人、浆人等官职掌管国家及王室的饮酒事宜。

周公、宋太祖、康熙将酒的政治智慧用到了极致 来自网络

宋太祖在建国之初“杯酒释兵权”已广为流传。为了不成为下一个五代十国50年内八姓十二君的短命王朝,在觥筹交错中,赵匡胤劝诫一同打江山的武将们告老还乡,以厚禄换得了帝王权力金字塔的不被随意僭越、篡权。此后又立“不杀文臣”的祖宗之法,通过改制科举,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避免了勾践、刘邦等统治者“以杀戮永绝后患”的处置开国功臣的惯用传统。

清朝的“千叟宴”是清代宫廷的大宴之一。康熙、乾隆各办了2次。1713年,清圣祖康熙60岁生日。他下旨,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该宴分了三次针对不同人群举办。第一场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均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扶80岁以上老人到康熙帝前亲示饮酒,以示恩宠,并赏给外省老人银两。后两次分别针对八旗大臣及老妇。康熙认为读书人每日都想着如何把官做好,很少考虑“孝”,举办“千叟宴”是为了宣扬孝文化。

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利民

张利明认为,这三场酒宴,不妨可以视为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它们以“开局”“破局”“结局”串起了古代政治家对酒宴的态度和政策,值得后人研究。

曹魏集团的乐酒与禁酒

在曹操的家乡谈论酒的哲学意义,不少与会者聚焦了曹魏集团与建安七子,也延伸至魏晋与竹林七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这些咏酒名句,都收在《曹操集》里,曹操22篇诗歌里有8篇关涉到酒。作为曹魏集团的精神领袖,曹操对酒的态度展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执政艺术,张涛、章林、戴兆国三位安徽籍学者仔细分析了这些诗歌的意象。张涛认为,彰显了曹操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求贤若渴的治国意愿,“路无拾遗之私”的大同理想;戴兆国则细读《对酒》,解析出曹操的理想国: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闲遂。尤其所颁法令中,重视教育、实施礼乐制度,以王道政治促社会安定、百姓温饱。

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北方后颁布了著名的禁酒令,在章林看来,是曹操超越了个体生命对酒的喜好,意欲以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自我担当来改变世风。

亳州市建安文学馆里曹操对酒当歌形象

对此,复旦大学的郭晓东教授把视野扩散至曹魏集团的群像来审视曹操的政治家格局。曹操颁布禁酒令后,曹植与王璨这两位著名的嗜酒者分别写了《酒赋》,两人不约而同从正反两面论述了酒的功能。从积极意义而言,曹植认为酒可以“承欢以接意”,即激发潜能,化仇为和等;王璨看得更为深远,认为除宾主交欢外,还有助于国家的文治武功,敦促家庭和睦孝悌、润色礼仪等。对负面影响,曹植指出酒是“淫荒之源”,王璨觉得禁酒令虽好,但“谈易作难”。

郭晓东总结,曹植、王璨两人的态度代表了曹魏集团中士人对酒的共识。虽有人揣度禁酒是为节约粮食,但从文献推测,曹操的理由是酒“废德乱政”,因此还不得不杀了反对禁酒令的孔融。曹植和王璨的赞同固然也有政治正确的成分,其实也是曹操矛盾心态的体现,或是应了鲁迅先生的评价:“其实曹操是喝酒的……此无他,因为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晓东

作为入世的曹操及拥有抱负的曹魏集团,如何诠释以曹代汉的合法性呢?同济大学谷继明教授由禁酒展开了一个经学、期运与名法的延续话题。曹丕称帝改元的第二年,因为祭孔,曹植撰写了《孔子庙颂》一文。开首即讲到了政权受命的二重性,一是政权更迭的谱系,一是承继、践行道的德命。结尾一句“於赫四圣,运世应期。仲尼既没,文亦在兹。彬彬我后,越而五之。”意思是曹丕可以和四圣并列为五。

四圣是谁呢?用曹魏的术数谶纬之学去分析,一卦即720年,在孔子作《春秋》到汉魏之禅,有700多年,汉朝就包括在期运内,夏为一段,商为一段,周为一段,孔子为一段,四圣即为夏禹、商汤、周文、孔子。这里,点明了曹魏是主动继承了孔子的期运。谷继明认为,禁酒代表了人们在乱世政治斗争中对名法之学的推崇,饮酒放达和谶纬期运则恰恰反映了功利主义在面对这种不确定大变局时的局限性。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谷继明

写到这里,记者想起进入曹操地下运兵道前的建安文学馆,镇馆之宝是曹操的书法“衮雪”,是曹操统一北方行军途中大雪弥漫有感而书,其意是“滚雪”,为何没有三点水,讲解员解释,曹操认为身在雪中,无需三点水。

曹操书法“衮雪”,没有三点水是因为人在鹅毛大雪中

从魏晋风度到陶渊明的抉择

从建安七子(196-220年)到竹林七贤(240-249年),不过40年光景,但士人所选取的态度已大不相同。没有曹操的禁酒令,竹林七贤所形成的名士之风是无法与酒、药相分离的。魏晋的放达与酒,成了研讨会第二聚焦点。何蒙善、李磊、高瑞杰、刘强等各自从哲学、历史、经学、文学角度予以解读。

浙大哲学学院何蒙善、上师大哲学系高瑞杰、华东师大历史系李磊从各自专业阐释了魏晋名士与酒的关系

“翻开《世说新语》可以嗅到隐隐弥漫着的酒香。”3个月前刚出版了《世说新语通识》的同济大学刘强教授如是说。据他统计,酒出现了103次,其中《任诞》一门就有43次,占了近一半。东晋美男子王恭有名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而喝酒的“肆意酣畅”把酒与任诞的关系一语点破。刘强分析,酒从西周的“成礼”、曹操的“解忧”、魏晋之初的“避祸”在此被颠覆为“越礼”,甚至成为“反礼教”的工具。

除了阮籍的“居无丧礼”,他讲述了刘伶的纵酒故事。身材矮小的刘伶喝酒后,裸体在屋内,被人讥笑。他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间就是我的衣裤,你为何闯到我的裤裆中来?刘强认为刘伶的饮酒丰富了“形神关系”。至于任诞与饮酒很难截然分开,但饮酒并不必然导致任诞。将任诞推向极致的是东晋名士王子猷,他如神助一般凌空一跃,在人类心灵的探险上扶摇直上,登峰而造极,体现晋人弥合分际、玄同彼我的玄人风格。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强

“陶渊明未能进入《世说新语》是一大遗憾。”刘强认为 “名教与自然在陶渊明那里得到了最终的和谐。”巧合的是,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以“酒与心灵的桃花源——陶渊明《饮酒》试读”将此话题延伸。

公元400年前后,是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年代,他以好酒而闻名,因弃官家贫而常受到亲友赠酒。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公元240年前后的阮籍有过《大人先生传》,刘伶有过《酒德颂》。在1920年代,梁启超率先写了《陶渊明传》,陈寅恪继而写了数篇魏晋南北朝的文章,被广泛记住的则是鲁迅所写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于酒之关系》。梁启超认为陶渊明是“新名教派”,与阮籍、嵇康都不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

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广为流传时,陶渊明是要做真的隐士,还是来向天下标榜?干春松从五个方面解读了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以及陶诗中大量关于酒的意向,第一,将喝酒合理化,劝解人们不要因身体或荣誉功名来决定是否该喝酒;第二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并非努力就一定能改变,不如对酒当歌;第三人不要被世俗的是非观限制不敢喝酒;第四,与其追求成仙,不如做一个酒徒。第五,清醒之人和酒醉者哪个更正常?干春松借助陈寅恪所提出的“新自然”来解读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以“心远地自偏”表明了他的心境与抉择——作为信仰天师道的世家之后,他“既不愿意与乱世同流合污,也不愿因乱世而完全与世隔绝,这是他选取的折中点。”干春松做了如此的点题。

与会中外学者在17日开幕式后的合影 主办方供

提及酒,发端于希腊的“酒神精神”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精神,尼采的狄奥尼索斯酒神世界观,中外酒文化比较也成了一个议论的话题,而回溯传统文化,宋朝理学与山林之趣,陈亮、宗白华、顾炎武等个体对酒的体验及升华,更增添了酒的丰富内涵。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胡发贵引北宋司马光诗句“清茶淡话难逢友,浊酒狂歌易得朋”,点出了酒对“成朋友之欢好”的不可替代的五伦作用。华东师大贡华南教授以白居易的诗中蕴含的禅佛思想提炼了其“将醉精神化”的内涵,借传统的思想资源得出当代思考:酒醉内蕴着自我否定的逻辑,醉乡无法普遍化,注定只能是个别闲人的精神避难所。

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江苏社科院胡发贵研究员、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在开幕式上演讲 主办方供

酒与哲学研讨会举办至今已是第六届,酒与哲学研究中心是主办方华东师大中国智慧研究院下辖的两个研究中心之一,院长贡华南道出举办要义:按照新文科的学科交叉建设精神,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围绕中国智慧这一专题,开展以智慧服务中国社会的研究。而酒与哲学的社会意涵正在与时俱进地拓展和加深,此次10余位国际学者的参与便是例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的首次冠名也是一大例证。每年的秋酿大典上,不仅颁布新品,还会推出产自明代窖池的3坛秋酿头酒进行拍卖,今年最终以970万元收官,价格继续攀升。拍卖价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也让“酒与哲学”研讨会更夯实了其现实的服务意义。

记者拍摄到的储存在无极窖池内的各年所拍秋酿头酒,2017年为299万元,2018年为380万元,2020年为1180万元,2021年为1010万元,2022年为960万元,今年唐山经销商唐女士(右)以970万元拍得秋酿头酒(此照来自古井集团微信)

作者:李念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念拍摄

编辑:李念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