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近代史书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2 20:56

手把手教你写《近代史书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近代史书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和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是为了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评价历史人物,还是总结历史规律。根据目的确定主题,使文章具有明确的方向。
2. 理解历史背景: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近代史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助于在作文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在阅读史书的过程中,要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在作文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展示自己的思考。
4. 保持客观公正: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引用史实,以增强说服力。
5.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文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在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性质、人物特点等进行分段论述。
6. 运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和感染力。
7. 引用史料: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引用史书中的史料,以增强说服力。同时,要注意引用的史料要准确、可靠。
8. 表达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一本好书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浅。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历史,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并且这是一段屈辱史,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使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激发出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间相比较。

中国近代史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经过英勇顽强的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他们奉献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不断的进行探索,不屈不挠的抗争,不断进取,来唤醒沉睡的中国,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华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地让我们懂得近代史中国的演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从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的人民群众一直走在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民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前进。但我们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个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们的国家保持飞速的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使祖国走向辉煌。

文 字:演鹏飞

编 辑:曹晶晶

近代中国及其与世界之关系:2020年中国近代史十大专著评介

  2020年的中国近代史新著可谓成果丰硕,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著作的历史叙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等层面;历史视野由新旧之间,由古今的纵向演进到中外的横向对比等面向;历史范畴由内政到外交,由思想文化到社会等各个方面;历史呈现由文字而图画等不同形式。下面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国近代史十本专著作一简短评介。

  《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

  姆斯·波拉切克著、李雯译

  该书详尽地探究了清廷的文官网络,并将政治阴谋、学术争论和外交事务联系起来,第一次将鸦片战争置于清朝内部的政治环境中加以考量。作者分析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清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认为这些政治斗争不仅塑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廷的外交决策,而且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有一定的影响。该著作的研究重点并非鸦片战争本身上,而是侧重分析和探讨清廷内部的政治分歧和斗争在形塑和影响决策者对战争决策及应对中的作用。本书从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讲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英国画报看庚子事变》

  赵省伟编

  本书为著名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丛书系列的一种,该书取材于《伦敦新闻画报》《图片报》等,共收录关于1900年庚子事变的500余幅版画及10万余文字的原刊报道。该书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120年前庚子事变的诸多画面,读者可以目睹时人所记录的珍贵场面。这场庚子事变的画面不仅包括清廷官员、义和团成员及八国联军,而且丰富的展示了此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面相。本书的另一视角是八个国家间的分和,尤其是俄美英日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在远东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为20世纪初日俄在中国东北争夺的缘起。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英国人的视角,以丰富的图画形式呈现出120年前中国历史的场景及民众生活的形象,提供了审视这场事变的新资料。该书由中国画报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沈国威著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研究国家间历史文化的重要视角,中日语言的变化也是记录东亚社会的种种近代性的重要轨迹。本书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汉语和日语的渊源探析近代中国的变迁,利用《日本国志》《时务报》等资料分析具体的案例,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希望在汉字中理解日语,在日语中理解中国。本书重点从新词创造、语言接触、词汇交流、词源考证等方面介绍了汉译日书过程及日语词汇在近代中国的流变,重点讨论了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其视角与论述都颇有新意。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王笛著

  这部著作共11篇文章,收录了著名历史学者王笛近30年来从事社会史研究的学术总结,也是作者提倡的新文化史、微观史等学术研究方法的一个总结。本书较好地体现出作者学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转变,从早期的计量史学为主,探索长江上游地区的区域经济,到中期集中于日常生活研究,对于成都民众日常生活的深描,再到对于成都秘密社会组织袍哥的考察,近期则是以图像、语言及文本的解读为主,对近代史学者有较强的方法借鉴价值。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斯文关天意:近代新旧之间的士人与学人》

  罗志田著

  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由旧入新的大变局中,中国的士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又有什么样的回应?著名近代史专家罗志田以近代新旧之间的士人和学人为主题,选取张謇、梁济、陈独秀、林纾、胡适、陈寅恪等人,贯串周围的关系事实,以窥探时代风貌与世变潮流。该书由十篇文章组成,展现了近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新旧混杂的近代特性,并深刻揭示出在清末民初的过渡时代士人向学人的转化。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出版。

  《走出中国近代史》

  章开沅著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多年来治史经验的文章结集,也是其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路历程,其中包含了他很多治史感悟及对历史研究的思考。作者认为历史学家的最高天职就是研究人类的历史生活,并呼吁历史学者要积极参与历史,走进历史,理解历史,体现了其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该书引导读者走出中国近代史,思索大历史,思索传统文化,畅谈历史的公正、史学的品格、史学与政治、历史的原生态等宏观问题,极具理论深度,令人深思。该书由北京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

  朱英著

  朱英教授为研究近代中国商会史的代表性学者,而本书关注的上海商会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近代经济史学、社会史的一个重要领域。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从清末直到抗战胜利后上海商会的历史脉络,从商会的创立、商会议事厅的筹建、商教联席会议的召开,以及商会的各种组织及其发展、纷争,再到商会在抗战时期的曲折发展,作者通过全景式的探究,以更宽更广的宏观视野与对比视角进一步深化了上海史和上海商会史的研究。此外,在本书附录两篇文章中还考察了商人曾铸的历史事迹及抗战期间商人秦润卿的生活。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战场之外: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

  魏舒歌著

  从1928年济南惨案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日本之间在军事战场和外交战场之外,还有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舆论战场,本书是首次系统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专著。作者以租界英文报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弱言微、成长之痛、全面抗战中的宣传三大部分,考察了国民政府的对外国际宣传的艰难发展历程。本书从跨国史的视野,通过多重视角再现了国民政府运用租界英文报刊作为宣传工具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中国国际宣传机构的研究,为更深入地研究民国中日关系史、政治史及新闻史都提供了独特参考。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桑兵、关晓红主编

  本书为“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系列的中外编,为多篇系列主题文章结集。该书系统阐释了近代中国融入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对世界认知和观念的不同面相,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从多学科的角度和观念方法,重点考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耶稣形象的变迁、国民外交、中越边境观念、世界观念、晚清人种分类认识、土地改革论等问题。该书展现了近代国人对外国事物、观念的认识与接受过程,旨在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卷》

  杨念群著

  清末以来,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受到不同的学术思潮影响。本书作者采取“问题史”的叙述策略,力求初步形成一种对清代思想文化“研究史”进行再研究的写作风格。本书系统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史各个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内容和叙述模式,诸如经世观念、考据学、文治观念、诸子学、民族主义等重要思想文化问题。而且作者在书中不断地进行自己的思考与论证,以期从现有研究基础之中发现问题,提出未来研究之可行路径,是了解清代思想文化研究史的绝佳参考书。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上述所列十本论著几乎囊括了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中外学者从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对近代的中国及其与世界之关系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探析和研究,为读者呈现出生动有趣又令人深思的历史场景、历史观感和历史感知。

  (作者:孙艳波 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