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4 11: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百灵鸟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审题与理解": - 确保理解题目要求,明确作文主题是关于“百灵鸟”的读后感。 - 了解百灵鸟的背景知识,包括其生态习性、文化寓意等。
2. "内容选择": - 选择一篇与百灵鸟相关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或非虚构作品作为读后感的对象。 - 确保所选内容具有代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标题、出版时间等。 - 主体:深入分析作品内容,包括对百灵鸟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挖掘、情感的表达等。 - 结尾:总结读后感,提出个人观点或感悟。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书面语的规范。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观点独特": - 在分析作品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避免与他人雷同。 - 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展示读后感的个性化和深度。
6. "论证充分": - 用事实、例子、引用
我终于知道阅读小说为啥那么相似,好像是小说的搬运工。
自己写小说的时候,不自觉写出了类似的版本,不是自己喜欢小抄,而是小说看多了的原故。
作为读者的自己,还老是喜欢默默地吐槽作者,汗颜……
自己写小说才发现这点,我得为自己以前的思想而道歉。
对不起啊!各位作者大大们,成为一个拥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作者不简单哇!
作者:黄培青(原创)
2025.3.2 来自福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今日”上看到了艾弥儿老师的视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引起了我的兴趣。艾弥儿在视频中对中华诗词那种近乎虔诚的热爱,细腻的情感,精准的点评,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诗的距离,使我们这些诗的门外汉,对诗不再陌生、不再遥远,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
艾弥儿对诗有着一种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执着与偏好,纵观艾弥儿视频,多半配有中国诗词,有的甚至通篇都是古诗。这种把诗与视频完美的结合起来,增加了视频的美感和冲击力,突出了艾弥儿的审美个性与创作个性,无论是从视觉或听觉上,都让人赏心悦目,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艾弥儿在视频中,列举了我国古代的李白、杜甫、屈原、苏轼、刘禹锡、白居易等几位诗人,还有近代的毛泽东。这些诗人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和中国诗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熠熠生辉、流传千古,人们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特别是毛泽东,更是世界级大师,他的诗作被翻译到世界上许多国家,但不知是何原因,艾弥儿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出结论,谁才是最伟大的诗人?这不能不说是这段视频一个小小的遗憾。
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如果说,中国的诗和诗人居世界之最,恐怕没有人敢怀疑。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诞生于春秋中叶,距今已有2500年的时间,两千多年来,在中国诗坛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名家名人,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孕育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放异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喜欢诗,喜欢诗的优雅,诗的清丽和诗的隽永,尤其喜欢那一行行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作者深邃、富有哲理的心灵独白。但仅仅是喜欢而已,因为我不懂诗,更不会写诗,我也曾尝试着写诗,但再怎么冥思苦想,就是写不出几个字来。由此可见,写诗是需要天赋、需要诗才的,否则再怎么折腾,是万万写不出诗来的。我真羡慕中华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满腹经纶,出口成诗,成为大会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一张最亮丽的名片。
因为一句诗,爱上一座城。我的一位文友邓珍花,因她喜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绝美诗句,而爱上了西安古城。去年夏天,她独自一人打起背包,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西安之旅,足足在西安呆了近一个月,把西安这座唐朝古都玩了个遍。她说:“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把我带到西安这座令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古城,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里面的诗词为这部著作起到了红花绿叶的作用。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大家提及或引用《红楼梦》的诗句。其实,曹雪芹诗词的艺术成就堪称风华绝代,无人能及,其中的诗词,为小说增添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人做过统计,《红楼梦》中共有76首诗词,可以说是篇篇精华、句句珠玑,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尽人意的局面呢?
我们知道,《红楼梦》作者、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从小就在贾府大观园的女人堆里长大,尤其是金陵十三钗,个个花枝招展、美若天仙,她们整天与曹雪芹厮混胡闹,不可避免对曹雪芹的诗风产生一定的影响。曹雪芹虽然诗写的好,但绝大部分写的都是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少了点阳刚之气,多了点脂粉气。但不管怎样,《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她的颠峰艺术,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载体,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心灵的寄托……
位于浙江绍兴的沈园,一千多年前,这里是爱国诗人陆游与他曾经的爱妻唐婉多年后重逢的地方,也是千古名篇《钗头凤》的诞生之地。
一座沈园,两首《钗头凤》,演绎了陆游与唐婉一段凄美地爱情故事……
十六岁那年,陆游在舅舅家初见表妹唐婉,便对这个才华横溢、容貌出众的表妹一见倾心,于是陆家用一只家传凤头钗作为信物,与唐家定了亲。陆游20岁那年,如愿娶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唐婉,婚后两人整日如胶似漆,恩爱有加,却引起了陆母对唐婉这个儿媳妇的强烈不满,生怕唐婉影响了陆游的考试和功名。于是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了他们,后陆游在母亲安排下又娶妻纳妾,并且生了8个孩子,唐婉也被出身皇家的赵士程娶为妻。
多年后,心情郁闷的陆游,到沈园散心,结果与七年未见的前妻唐婉不期而遇。此时,唐婉与现任丈夫赵士程也在园中游玩,陆游看到自己曾经心爱的女人,已为人妻,心中隐隐作痛。还是赵士程见状默默退出沈园,让他们叙旧。回首住事,陆游此刻伤心欲绝,就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看见陆游这首词,泪流满面,依韵附和了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世情薄》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旧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人世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自从偶遇之后,唐婉的情感陷入了崩溃之中,整日以泪洗面,虽然赵士程百般宠爱,终因情伤难抑,不久后郁郁而终,年仅28岁,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唐婉去世后,她的再婚丈夫赵士程坚持不再娶妻续弦,后来带着对唐婉坚贞不屈的爱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唐婉去世,成了陆游的心头之痛,到了晚年四次重游沈园,写下了多首悼念亡妻的诗,以表达对九泉之下唐婉的深切思念。现摘录陆游81岁时写的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游沈氏园亭》中的其中一首,凄美情深,催人泪下。
《十二月二日夜游沈氏园亭》
宋.陆游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五十年过去了,陆游已是风烛残年,但念念不忘的仍是他心中的最爱唐婉: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据凤凰卫视驻联合国总部记者陈莺迁报道,2月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演讲中大秀中华诗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强任他强 清风拂山岗
他横任他横 明月照大江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
王毅部长以中华诗词为武器,,传播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立场,向大会表达了中国的自信与自强,决心与力量,同时向各国展示了中毕诗词的风采与魅力。
如果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祖屈原、诗神苏轼、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等一众中国诗人是星辰大海中璀璨的群星,那么毛泽东就是那颗最耀眼、最光彩夺目的启明星。
毛泽东一生写的诗不下有150首,他的光辉诗句比比皆是,被人们所熟知,犹如“战地黄花分外香。”我国人民对毛泽东诗词的热爱,巳经溶入到血液中,同化在骨子里,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对毛泽东诗词更是如数家珍,信口拈来,呼之欲出,随便就可以吟出几句来。
毛泽东诗词以诗言志、以笔抒怀,伟大的气魄和气势无人能及。他的诗是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充满了壮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他的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横捭阖,所向披靡。毛泽东用他的如椽大笔,写出了一首首鸿篇巨制:《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第一次反围剿》《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七律.到韶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等等等等。
请问,古今中外,有这样的诗么?有这样的诗人么?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致辞中他引用了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名句。
若不是对毛泽东特别崇拜;若不是对毛泽东诗词特别崇拜,贵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他会在中国大地上吟诵毛泽东诗词么?
毛泽东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