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4 12:15
写作核心提示:
《讲话》作文是一种对特定讲话内容进行理解和评价的写作形式。在撰写此类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一、充分理解讲话内容
1. 仔细阅读讲话全文,把握讲话的主题、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2. 分析讲话中的论据、论点和论证过程,理解讲话的逻辑结构。 3. 注意讲话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引用,了解讲话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二、明确作文要求
1. 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明确作文要求,如作文体裁、字数、评价角度等。 2. 根据作文要求,确定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作文结构。
三、撰写作文结构
1. 引言:简要介绍讲话的背景、主题和重要性,引出作文的中心论点。 2. 主体:分几个部分对讲话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 a. 分析讲话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b. 对讲话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c. 结合实际,分析讲话对现实意义和启示。 3. 结论: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强调讲话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四、注意语言表达
1.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表达。 2. 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3.
2019年已接近尾声,“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推出《联播大数据》系列报道。通过大数据分析,带你一同回顾2019年《新闻联播》报道的大事和要事。
今年,我国举办的主场外交活动有四场,习近平主席均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此外,在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多边场合,习主席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发出“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方案”。本期《联播大数据》将对习主席发表的这些主旨演讲和重要讲话进行梳理和解读,带你读懂其中传递的重要信息。
每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都谈及“一带一路”倡议
今年我国举办的主场外交活动主要包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主席都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此外,在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多边场合,习主席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统计发现,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总篇幅超过2.2万字,平均每篇约2200字。其中,字数最多的一篇是习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这篇演讲正文字数达到3837字。
从主题来看,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有5篇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有3篇主题聚焦全球治理,另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各有一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当中,每一篇都会谈及共建“一带一路”。在习主席今年7次出访发表的7篇署名文章中,每篇也都提到了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习主席提出并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倡议,是破解世界发展问题的一项“中国方案”。
△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看主题:“携手”“合作”“共建”表达中国态度
习主席在主场外交以及多边场合发表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发出的是中国声音,表达的是中国态度。通过对这些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的标题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携手”“合作”“共建”分别都出现了三次,这也印证了中国外交一贯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
看主张:习近平提出这些“中国方案”
仔细阅读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问题,习主席都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并详细提出“中国方案”。特别是在我国主办的四场主场外交活动中,习主席针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全面阐述中国主张。
比如,在《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一文中,习主席用5个“更”,为我国扩大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
第一,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第二,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第三,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
第四,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第五,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一文中,习主席用5个“追求”,倡导各方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习主席主张用4个“坚持”,来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中,习主席用5个“继续”来阐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并再次表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第一,继续扩大市场开放。
第二,继续完善开放格局。
第三,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四,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
第五,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看语言风格:引经据典 妙喻频出
在对外交往中,习主席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既有平实、质朴、接地气的话语表述,又能灵活、精妙地引用中外诗文典故,非常形象生动地发出中国声音。
在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当中,我们既能找到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还能看到不少妙喻,宏大深远的内涵,轻巧灵动的比喻,一重一轻之间,韵味悠远,让人印象深刻。
法国有句谚语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正如法国朋友所说,不登上埃菲尔铁塔,就看不到巴黎最美的风景。
——《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讲:“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美能拯救世界。”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
吉尔吉斯斯坦有句谚语,“生存的力量在于团结。”
——《凝心聚力 务实笃行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
塔吉克民族伟大诗人鲁达基曾写道,“智者追求善良与和平,愚者才醉心争吵和战争。”
——《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
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
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
我们要以“金砖+”合作为平台,加强同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交流对话,让金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广。
——《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
看词频:“发展”“合作”成为高频词
通过对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的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后发现,“发展”“合作”“经济”“文明”“世界”“共同”“和平”等词语是文本中出现的高频词。其中,“发展”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共计达到了229次,而“合作”出现的次数则达到了173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大国外交特色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这些也正是习主席这10篇主旨演讲或重要讲话传递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涵养共产党人的正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以及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唯有如此,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时,他还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培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从而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需要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请教,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不断汲取科学智慧和精神力量。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基础。不论时代如何更易,不论条件如何变化,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洗礼,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克服重重阻困,始终朝着这个伟大理想行进。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涵养共产党人的正气,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学习领悟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真正掌握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从经典中深刻把握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无处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始终以人民解放为旨归,始终为着人民利益而奋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涵养共产党人的正气,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为人民福祉无私奋斗,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善养为人民服务的浩然之气,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团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从经典中深刻把握和感悟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人格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中国共产党人如果失去了人格力量,就会失去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败坏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这就要求每一位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正气充沛,不断散发强大的人格力量。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广大群众当中的一面旗帜,千百万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汇聚呈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党员、干部都应既向正气充沛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汲取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丰厚滋养。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涵养共产党人的正气,就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深刻把握和感悟共产党人一身正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质要求并内化于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公道正派的作风,切实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慎独、慎微,让共产党员的正气抬头,不断发扬正气、克服邪气。党员干部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感染群众,引导广大群众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魏强,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副教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