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马克思著作的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14 12:41

写作《马克思著作的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马克思著作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关于马克思的某个具体理论、观点,还是对马克思的整体评价。这将决定你的读后感作文的结构和内容。
2. 了解马克思著作: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马克思的著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掌握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观点,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等。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马克思的著作,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 - 主体:分几个段落,分别阐述你对马克思著作的感悟、体会和评价。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a. 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b. 对马克思著作中某一观点或理论的阐述; c. 结合实际,分析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d. 对马克思著作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 结论: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对马克思著作的认识和评价。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语言表达要点:
- 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适当引用马克思著作中的原文,增强

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创新——《读懂卡尔·马克思》评介

【新著评介】

作者: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离当下越来越久远。如何引导一般读者走近马克思、读懂马克思主义,进而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当前理论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欧阳辉所著的《读懂卡尔·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在诠释、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逻辑。

将人生阅历与思想结合起来诠释马克思主义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揭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着眼时代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思想家的人生阅历密不可分,结合人生阅历诠释理论,既能再现理论的形成,又能使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叙事,正是从追溯马克思的人生阅历开始的。作者认为,在马克思的身上,既有战士的坚毅品格,又有学者的严谨作风,还有诗人的满腔激情。这种身份和气质的叠加,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是马克思的人格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将人格特征与理论品质结合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择业观既影响人的事业发展,也影响思想的形成演进,作者将马克思的择业观概括为三个方面:拷问自我,勇敢选择;志存高远,踏实做事;牢记初心,追求卓越。友情、爱情是思想家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对于理论的形成发展至为重要。作者阐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卢格、魏德迈、鲍威尔、海涅、李卜克内西之间的友情,追溯了马克思与“舞台皇后”燕妮之间的爱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选择核心问题诠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原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立场观点方法,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核心问题进行论述。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至为重要。作者指出,马克思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的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根本观点、两个有机结合、三者有机统一和一个理论品质。一个根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两个有机结合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三者有机统一是指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一个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这是对马克思世界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作者通过实用又管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如何活用、历史唯物主义怎么学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怎样坚持三个方面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什么、有何用的问题。通过领悟《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揭秘《资本论》的前世与今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的缘由。这些核心问题的阐释,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思路和依据。

将原典与现实结合起来诠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不仅表现在过去,更表现在现在和将来。《读懂卡尔·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典形态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经典著作中阐释和呈现的,作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呈现了原典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在于能解释现实,现实提出的问题。作者在依据原典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特别是结合新时代的现实国情,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比如,什么是幸福,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和感悟的问题。作者依据原典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全面总结:现实生活是幸福的根基;需求与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劳动是追求幸福的途径和源泉;道德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作者阐明了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即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保障的幸福观。这一叙事思路,实现了原典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读懂卡尔·马克思》一书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实现了人物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贯通,文笔的流畅、表达的诙谐,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作者在自序中指出:“期待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克思、追随马克思,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著作,实现了这一初衷,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诠释的创新之作。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5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趣读马克思的一次出版尝试

□本报记者 李明远

32开本、200多页的篇幅,作为人民出版社“趣读马克思”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小书”。与市场上主要讲述马克思生平的“小书”不同的是,这本书虽立意“趣读”,却更多围绕马克思的思想与作品。

书中部分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上。专家学者与人民社编辑在近期举办的图书座谈会上达成两点共识:新媒体和马克思主义也能形成很好的合力与成果;把已有成果通过大众看得懂的语言进行普及,也是学界应该下功夫的方面。对于趣读马克思,这本新书是在做一次尝试,需要编辑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精心打磨。

发现偶然的小创意

今年正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出版社纷纷推出纪念图书。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室编辑曹歌此前就在思考,做一本面向大众讲述马克思思想的图书。他发现,相关通俗读物比较少,而年轻人又有进一步了解马克思的愿望。许多年轻人掌握的马克思思想,主要来自课堂的教科书体系,突出概念性,但体会不到马克思观察现实的力量。

将厚重的思想大众化,是一件困难的事。曹歌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析说,当前市场上流行的通俗读物,有些并非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作,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的生平故事,形式活泼,却没有突出精髓。许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又偏向于写严肃的理论文章。这就产生了一个“断层”现象。

曹歌理想中的马克思思想通俗读物,内容不必完全通俗,可以在向青年人传递正确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读者。今年“五一”假期,曹歌在微信公众号“激进阵线联萌”上发现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夏莹的七八篇系列文章,他从中挑选了几篇,试听了根据文章朗读的音频后,决定电话联系夏莹。

电话另一头的夏莹,最开始写作这一系列文章,并非出于周密筹备与规划。她在今年4月5日难得的休息日时突然想到,一个月后马克思就200岁了,而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哲学也有20年了。为了纪念马克思思想漫长而旺盛的生命力,纪念自己阅读马克思20年的种种累积,她开始按照时间顺序重读马克思著作,并在有了新想法后开始创作,把自己的成果以小篇幅散文形式呈现出来。

这个带有偶然性的小创意,让夏莹在创作中总能遇到惊喜,也让曹歌找到了不错的文本。他向计划重读完马克思所有著作的夏莹提议,围绕趣读马克思策划系列图书,今年先做一本小书出来。于是,当时已经创作10篇文章的夏莹,将文章写到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的马克思,在5月底交稿。

围绕趣读明确定位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以青年马克思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了马克思作为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时代的思考、困惑以及他所发出的强有力的呐喊。全书共17个专题,读者阅读每一个专题,都能从侧面了解马克思思想。如今把图书捧在手里,曹歌很满意这本书呈现的形式。他和夏莹思路一致,将这本书定位为半通俗半学术图书,内容紧紧围绕马克思思想史。

曹歌所在的编辑室,图书策划主要面对走进校园、走近青年两个方向。而在为这本书进行读者定位时,曹歌认为,它可以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作为年轻党政干部学习的图书。

沿着“趣读”的方向前进,曹歌和夏莹也在思考如何把握好“趣”的尺度。他们希望这本书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能存在过度庸俗化的内容。“趣,不能是八卦、娱乐,不能是低俗的网络语言,也不能是市井气。”曹歌说。他希望让读者感到的“趣”,从外在看是形式上做得精美,设计上下功夫,让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从内容上看要做到思想上有趣,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活泼。

有专家在座谈会上评价说,学术研究和趣味性不是矛盾的,但能做到“曲高和众”是很不容易的。夏莹的这次写作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具备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我们的微信美编告诉我,2500字是微信阅读的极限。我也决定,每篇文章控制在3000字以内。”夏莹在创作时注重以点带面把事情阐发清楚,写作体现灵动小巧的风格。曹歌在约稿时,也向夏莹建议,保持微信文章已有的形式,不要运用太多概念化的推演,语言再精简一些,让读者在阅读时达到轻松愉悦的状态。

精心把握文本与设计

有适应新媒体阅读的文章作为基础还不够,在成书过程中,审读和编辑书稿时,也要精心打磨。曹歌向记者介绍说,他主要围绕引文精确性、表述准确性等方面把握内容。在全书结构安排和篇章布置上,也要进行论证。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看全书在时间顺序上是否准确;另一方面,要看每一篇内容能否突出体现马克思思想精髓。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精确每一章节的标题。

文字完善后,为书稿穿上“精致的外衣”对于吸引读者阅读也很重要。曹歌在与夏莹探讨后决定,采用布面精装的形式突出书籍质感,并利用腰封承载推荐语、介绍作者和全书内容。全书封面标题采取竖排形式,封底烫金的青年马克思头像由美编手绘而成。在内文排版方面,这本书也很突出:行间距和段落间距参考了微信制作的手法,给读者疏朗的视觉效果,增加了阅读兴致。

在图书推广阶段,《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已经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很多专家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这对于曹歌与夏莹未来推出该系列其他作品很有启发。令曹歌感到最有收获的是专家们对于新媒体和纸质出版之间关系的探讨。他认为,如何利用新媒体宣传厚重的思想,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深入探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