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4 19: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两个小八路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是关于两个小八路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情感变化,还是关于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2. 理解故事背景:了解《两个小八路》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等,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两个小八路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情感变化等,分析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4. 概括故事情节: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两个小八路的相识、相知、相守,以及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5. 表达个人观点:在作文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悟,表达对两个小八路的敬佩之情,以及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6. 运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7. 注意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8. 引用原文: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原文中的经典语句,以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9. 避免抄袭:在写作过程中,确保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国情,认知市情,广泛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发动青少年学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榆林取得的辉煌成就,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2014年7月15日至10月30日,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市网络信息办公室、榆林日报社、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学院文学院、榆林市城市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榆林市数字图书馆承办,举办了以“中国梦·榆林美”为主题的榆林市第三届书香榆林“城投杯”学生数字图书读书大赛。
本次读书大赛共收到参赛稿件5682篇,涉及全市11个县区109所中小学校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榆林学院4所高校。大赛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榆林学院文学院组织评委对上传作品经过初评和复评,共评出获奖个人118名,其中特等奖3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29名、三等奖77名;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辅导老师奖23名。
获奖名单
小学组
【特等奖】(1名)
有爱的幸福——读安徒生《海的女儿》有感
王若尘(男)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四班
【一等奖】(3名)
《弟子规》读后感
郑焮月(女)榆林市第一小学三年级七班
《聪明的药方》读后感
朱宇兰(女)榆林市第九小学六年级三班
读书爱书悟书
付姍钐(女)榆林市第九小学五年级三班
【二等奖】(10名)
《爱的教育》读后感
唐思愉(女)定边县第二小学四年级四班
《安徒生童话》的读后感
曹宇乐(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四年级三班
《西游记》读后感
高伟航(男)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四班
彩虹总在风雨后——读《西游记》有感
王韬瑞(女)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八班
读《丑小鸭》有感
郭甜甜(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六年级二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魏新宇(女)定边县第一小学六年级二班
读《柳林风声》有感
马浩榕(男)定边县第一小学六年级七班
读《鲁班的传说》有感
马浩彧(男)榆林市第八小学四年级一班
读《西游记》有感
高誉曦(男)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三班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
郭佳友(男)定边县安边小学五年级一班
【三等奖】(30名)
《父与子》读后感
张超(男)榆林市第八小学四年级五班
《龟兔赛跑》读后感
拓宇航(男)榆林市第九小学三年级八班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李格格(女)榆林市星元小学四年级八班
《两个小八路》读后感
赵文瑞(女)定边县第二小学四年级四班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马浩馨(男)定边县第六小学六年级二班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李正阳(男)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四班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张渝涛(男)榆阳区芹河乡眀德小学四年级一班
《小兵张嘎》读后感
安建宇(男)榆林市第九小学六年级三班
《小飞侠》读后感
雷欣雨(男)榆林市第九小学五年级七班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
高星语(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五年级二班
《白雪公主》读后感
苏诗雅(女)榆林市第八小学三年级四班
读《诚实守信的林肯》有感
李雨婷(女)榆林市第九小学三年级五班
读《城南旧事》有感
陈晓蓉(女)定边县第六小学六年级三班
读《荷马史诗》——战神有感
魏于超(男)榆林市第九小学三年级八班
读《画彩虹的孩子》有感
杜白洋(女)榆林市第九小学六年级三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刘思含(女)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四班
读《鲁班学艺》有感
周浩男(男)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五年级二班
读《卖火柴的小姑娘》有感
李佳怡(女)定边县第六小学四年级一班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有感
刘奕抒(女)榆林市第九小学三年级六班
读《名人传》有感
杨玲玲(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六年级四班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李勇(男)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五年级二班
读《我的梦中国梦》有感
苗宇欣(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六年级四班
读《西游记》万年人参果有感
马悦(女)榆林市第八小学四年级四班
读《干将和莫邪铸剑的故事》有感
孙浩田(男)榆林市第八小学四年级二班
读《可爱的榆林》一书有感
常思佳(女)榆阳区芹河乡明德小学六年级四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姬芙蓉(女)榆林市第八小学五年级五班
《七色花》读后感
陈雨洁(女)榆林市第九小学四年级六班
沙湖旅游
刘悦茹(女)绥德县第四小学三年级四班
我与书的故事
白珧稼(女)榆林市第一小学五年级四班
永不言败——读《老人与海》有感
郭佳瑞(男)榆林市第九小学五年级三班
【优秀组织奖】(3个)
榆林市第九小学
榆林市第八小学
榆林市星元小学
【优秀辅导老师奖】(10名)
苏爱丽 程燕 谢冬丽 李苗 崔艳梅 张娜 谢巧英 申丽霞 张红莉 姜凤霞
初中组
【特等奖】(1名)
梦萦金陵品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张丹妮(女)定边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十五班
【一等奖】(3名)
回首历史展望未来——《论历史》读后感
李金洋(男)定边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十五班
悲惨世界里的人性美、人情美——读《悲惨世界》有感
王科(男)定边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四班
我的中国梦
白云蔚(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一班
【二等奖】(9名)
读《高老头》有感
杜宇霏(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一班
《红楼梦》读后感
雷栋元(男)定边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一班
读《红楼梦》有感
李惠娟(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二班
读《红与黑》有感
徐滔(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三班
谎言的诞生
杨甜甜(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五班
假如能一步西天——《西游记》读后感
王一博(男)定边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十班
读《狼图腾》有感
杨磊(女)榆阳区孟家湾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
读《三国演义》有感
贺钰淏(女)定边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十五班
读《朝花夕拾》有感
芦慧(女)定边县第五中学九年级十五班
【三等奖】(21名)
爱的另一种诠释——读《背影》有感
薛艳梅(女)定边县红柳沟镇中学八年级三班
日记的变化
郭慧(女)榆阳区牛家梁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二班
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
高佳慧(女)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四班
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有感
杨苗(女)榆阳区孟家湾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
《繁星·春水》读后感
谢谨如(女)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四班
读《鲁班学艺》有感
马舒雅(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五班
能力往往在压力中产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齐蓉(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十班
《绿野仙踪》读后感
刘洁(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二班
读《论语》有感
徐沁(女)定边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五班
梦
白红梅(女)榆阳区牛家梁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班
《心灵的呼唤》读后感
吕冠桦(男)榆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十五班
读《牛虻》有感
乔楚(女)榆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五班
平凡之路
陈坤(女)榆阳区古塔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班
读《水浒传》有感
刘楠(女)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班
蜕变之美——读《草房子》有感
李妍儒(女)榆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五班
读《文化苦旅》有感
贺莎莎(女)定边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四班
读《把鲜花送给谁》有感
刘静怡(女)榆阳区马合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一班
读《小马过河》有感
张文建(男)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二班
我爱我的家乡
王佩雯(女)榆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二班
读《遇到你,是我的缘》有感
屈静(女)榆阳区牛家梁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班
歌唱祖国
王媛媛(女)榆林市第七中学七年级二班
【优秀组织奖】(4个)
定边县第二中学
榆林市第七中学
榆阳区鱼河峁镇初级中学
榆阳区牛家梁镇初级中学
【优秀辅导老师奖】(8名)
丁宁 王瑞琳 张晓玲 张小宁 赵炜 张亚琴 田鸿琳 曹生珍
高中组
【二等奖】(1名)
巴黎院下夜更长
杨雪(女)榆林中学高二年级十二班
【三等奖】(4名)
读《人生》品人生
李小雨(女)榆林中学高一年级七班
读《苏东坡传》有感
刘雅畑(女)榆林中学高一年级二班
读《泰戈尔诗选》有感
李文泉(男)榆林中学高一年级十三班
一弯新月——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白梦瑶(女)榆林中学高二年级十二班
【优秀组织奖】(1个)
榆林中学
【优秀辅导老师奖】(1名)
闫菲
大学组
【特等奖】(1名)
红楼泪——诗中浸泪泪成诗
池瑞瑞(女)榆林学院2013级新闻本科1班
【一等奖】(3名)
良辰美景只愿与君赏
冀晓喆(女)榆林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班
《诗学》中悲剧社会功能的浅谈
刘昌(男)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有你,我的文学路走得不孤独——给路遥
王闷闷(男)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等奖】(9名)
清姿卓影斜照情愁
贺彤彤(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被淹没的存在——再读《瓦尔登湖》
李丹(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寻找戈多追寻梦想
秦鹏(男)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王文艳(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读《西厢记》有感
王小帆(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西厢之美
张蓉(女)榆林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班
响在生命深处的惊雷
班骁骑(女)榆林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班
如果爱,请深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蔡静(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简的爱·爱的简
陈芳君(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
【三等奖】(22名)
孤独者
冯慧茹(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
豪情万丈话武松
冯莉(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生存·挣扎·希望
贺璐(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
爱与仇恨——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感
黄静(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霍宇飞(男)榆林学院2012级新闻本科1班
浮华而虚无的幻灭
雷国花(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自绝望中坚守
刘翠翠(女)榆林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班
读《金粉世家》有感
刘力慧(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本真的虎妞
柳思妍(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祸与福——浅评《第四只手》
吕英英(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读《红牡丹》有感
任惠(女)榆林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4班
浅论刘备与宋江的相似性
吕来雄(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
任涛(男)西北政法大学2012级法学1班
女子繁漪——读《雷雨》有感
孙晓鸽(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西游》长歌
汤森(男)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梦里,“花落”知多少
王传红(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人别丢了金子般的心
王丹(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舞动“榆林文化之梦”
王兆(男)榆林学院2013级新闻本科1班
烛光下的圣洁——读《悲惨世界》有感
王振(男)榆林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1班
《蝴蝶梦》第四空间论
徐伟乐(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谁的荆棘丛?
叶璐(女)西安财经学院2012级事业2班
浅析《三国演义》乱世人情
张九莲(女)榆林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
【优秀组织奖】(1个)
榆林学院文学院
【优秀辅导老师奖】(4名)
臧小艳 马向东 李娜 王潇
公示时间为1月1日至1月7日。
作者:徐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常新港的长篇儿童小说《一万种你》(青岛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是专为儿童写作的,也是为现代文学的思想与艺术而写作的。
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阅读童书。新华社发
《一万种你》的特别之处表现为对长篇儿童小说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结构形式等的新拓展。由肖菲菲、舒西西和被他们串联起来的二十几个儿童形象,在一个个特定的情境里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隐痛”。比如,幼儿时期的肖菲菲什么都顺利,却苦于分不清楚图画书中的藏獒与狮子;“父母都是快递员”、甘愿为同学“跑腿”的陈果果时常被人忽视;“几乎一次批评都没有受过”的班长刘清小松也有哭得不能自控的时候;“脸油黑油黑”的赫庆林终究还是离开了小学;“说话慢”的吕威内心记挂着敬老院里的奶奶;“沉默寡言”的尚一诺无论如何也忘不掉“姥姥抱着她离去的事情”……这些人物形象新颖、生动、饱满,又让人感慨万千。
小说的语言平实、天然。驾驭这样的语言,考验的不只是语言的表现力,更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力和体察力。通过作品中关于人物的行动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感知到作者如何在“人”的意义上,而不单是“儿童”的意义上来体察人物形象。尽管小说与当下长篇儿童小说的结构形式看起来相似,故事由一个个事件推动,但各个故事之间并非平行结构关系,而是纵深结构关系。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颇为精妙,堪称是对传统小说“虽云短篇,颇为长制”的经典艺术结构的一种承继,亦是对长篇儿童小说艺术结构的一种新拓展。
常新港在长篇儿童小说艺术上的种种拓展,使得这部小说虽然选材于今日儿童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包括上幼儿园、上小学、上课、下课、打篮球、打雪仗、回家等,但在思想意蕴上则具有相当深邃的现代意识。
之所以这样说,不单是因为这部小说新增了养宠物猫狗、玩无人机、上网课、拍短视频等现代生活内容,更因为它内含了重新“理解”儿童的21世纪现代儿童观。尽管小说的故事内容可以概括当下儿童自幼儿园至小学在家庭、学校、部分社会场景所经历的各自不同的成长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哪些故事参与了儿童的成长?如何参与儿童的成长?作家为何选择这些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是什么?正是这些成长故事所引发的儿童问题,才构成它们在小说中被讲述的动因。作家关注的不是儿童成长的故事,而是儿童成长的问题。因此,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既有经验层面的意义,也有思想层面的意义,一个个看似平行的故事内容却有一个纵深的思想构成,所有故事都旨在推动读者思考:在21世纪中国,如何重新“理解”儿童?
这个问题不仅是贯穿于这部小说的思想主线,而且是沉潜在这部小说中百年中国儿童的历史远景与现实近景。百年前,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家发现了“儿童”。1919年,鲁迅提出“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确立“儿童本位”的中国现代儿童观。他还提出,对儿童“开宗第一,便是理解”。这是针对成人对儿童的“误解”而提出来的,也是批判将儿童培养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教育观。鲁迅所言的“理解”,是与“指导”和“解放”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实现三者融合,“儿童”才会成为“人子”。百年里,“儿童”在中国一次次重新诞生,都与社会的变化同步而行,儿童文学史上的“小少爷”“小公主”“小八路”“小英雄”“小大人”等形象皆源自百年中国社会变化。当下的中国社会加速城镇化、网络化、数字化,也同时催生了21世纪中国的新儿童,包括“小游戏迷”“小手机控”“留守儿童”等新形象。在此意义上,多维变化中的21世纪中国社会可谓是塑造《一万个你》中儿童形象的现实近景。小说中,二十几位儿童形象被放置在21世纪背景下的家庭、幼儿园、学校、公园、电梯等具体场景中。这些场景,不只是这部小说中的艺术场景,而且是小说中的儿童成长所置身的生活场景。
常新港赓续了百年前的现代儿童观和现代教育观,以重新“理解”儿童的方法深思21世纪中国的新型父子、母子、师生、同学和邻里关系等。小说中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经由矛盾性“反抗”抵达新的理解、和解与尊重的新关系。父母和老师教育儿童的旨归是培养儿童,尤其是成人在意识到自身对儿童存在误解时,能够主动向儿童认错,这一点曾经是难以想象的。
这部小说还重新理解儿童与祖父母、同学、邻里等关系问题。儿童对祖父母则常常带有难以言说的深厚的隐秘情感,正所谓血浓于水。儿童对同学的友爱、对邻居的关爱,呈现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醇厚民风、素朴心性和精神血脉。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4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