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5 00: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林彪的讲话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林彪讲话的核心内容。可以从林彪的某个重要讲话入手,如《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任务》等。
2. 了解背景: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林彪讲话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林彪当时的政治地位。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讲话的意义和影响。
3. 结构安排: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林彪及其讲话的背景;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讲话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同时,要准确、生动地描述林彪讲话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讲话的核心观点。
5. 引用材料:在作文中,适当引用林彪讲话中的经典语句,以增强说服力。同时,注意引用材料要准确,避免断章取义。
6. 分析评价:在分析林彪讲话内容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指出其局限性。可以从历史背景、政治理念、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7. 结合实际:在论述林彪讲话的意义时,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探讨其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8. 遵循原则:在
60年前发生在鸭绿江彼岸的那场战争,曾经令世界为之深深震动,也对新中国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这场战争,作为中方的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有着许多重要的指示、精辟的论述。
这些指示与论述,对于教育全国人民、统一全党思想,对于赢得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政治影响。
PART
01
“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朝鲜内战之机实行武装干涉,无理侵入我国领土台湾,随后又越“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
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受到严重的威胁。
刚满周岁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坚决主张出兵支援朝鲜。他是从全球战略的高度,从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从我国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考虑这个问题。
1950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台湾一定要收回,朝鲜必须帮助。”
他还说:“如果美帝得胜,他就会得意,他就会威胁我们。我们对朝鲜的帮助,要以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
仗打起来以后,有短打,也有长打,还有大打,打原子弹。打原子弹,我们没有,只好让他打,我们还是打手榴弹。但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8月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他的意见。
他说:“对于朝鲜人民,我们需要给以帮助鼓励。朝鲜人民对于中国革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中国革命的几个阶段,都有他们的帮助。现在美军已经增援了他的部队,战争的持久性也就随之增加了。
朝鲜战争持久了,不如速决的好。但持久了更可教育朝鲜的人民和世界的人民。
他在朝鲜已经干起来了,也可能在别的地方干起来,他什么都可能干起来……我们不准备就不好。
我们要准备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
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准备你打原子弹。我们是不要你打的。你一定要打,就让你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老朋友王季范和周世钊,针对后者的疑虑,毛泽东说:
“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使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
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
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1951年10月23日,在抗美援朝进行了一年后,毛泽东又一次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他说:“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
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
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
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
毛泽东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进行抗美援朝是必要的、正义的。
PART
02
“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
既然要抗美援朝,有无取胜把握,在当时是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除了装备大量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之外,它的武器库中还有一张令人生畏的王牌——原子弹。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忧心忡忡。
针对这种情况,毛主席连续几天召开会议,商议朝鲜战争的局势,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兵朝鲜?
林彪认为,很有可能就是美国的一个阴谋。苏联不出兵,很可能就是斯大林挑破离间的一个阴谋。
毛主席听到林彪这样说也犹豫了,林彪说:
“美国如果想要在中国动手脚,应该在解放之前就有所行动,我们现在必须要快速回复元气,出兵朝鲜乃是下下之策。
朝鲜才区区几百万人,为了他们将五亿人口的国家搞乱,很不值当”。
林彪表示,如果让我对抗国民党的军队,我一定有信心,但是面对装备优良的美军那就不一定了。
更何况美国拥有原子弹,在日本就投下了两颗,要是再往中国投下几颗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毛主席问林彪,林彪:“我们出兵但不打仗,在朝鲜北部驻扎大军,伺机而动,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
但是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划下的三八线放在眼里,肆意的侵犯我国的主权,于是毛主席果断便命令彭德怀率军,出征朝鲜。
毛主席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虽然林彪分析的确实很对,但是他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军事之间的争斗只是为政治所提供服务,而最高的政治手段,是民族得到独立和生存。
林彪虽然表面上虽然什么账都算了,就差最高政治的账还没算。
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的原因很简单,从清末以来,中国人被列强欺负了一百多年。
现在新中国成立了,要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列强们改变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看法。
要让他们看到,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也可以视为新中国开门立威。
对于毛主席来说,一直缺“一战为国立威”的机会。
在当时复杂的形式下,适当的展现肌肉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决定,其实是毛主席想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拼一次。
8月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美帝是有许多困难的,内部争吵,外部也不一致。
美帝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就是一长三短。
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线太远,要隔两个大洋(大西洋、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不如德、日军队。
美帝是不可怕的,但是美帝也可能乱来,对于这一点,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
毛泽东科学地分析美国的长处与短处,以增强人们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信心。
PART
03
“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起,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鲜停战终于实现了。
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做了总结,他首先阐述了胜利的原因。
他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什么得来的呢?
刚才各位先生说,是由于领导的正确。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
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
我们同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敌人作战,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强许多倍,而我们能够打胜,迫使他们不能不和下来。
为什么能够和下来呢?
第一,军事方面,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
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这种形势,去年夏季就已经开始看出来了。
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
而美国侵略军却怕死,他们的军官也比较呆板,不那么灵活。他们的战线不巩固,并不是铜墙铁壁。
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
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
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21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去18公里。
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敌人内部有许多不能解决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来。
第三,经济方面,敌人在侵朝战争中用钱很多,它的预算收支不平衡。
这几个原因合起来,使敌人不得不和。而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没有这一条,同他们讲和是不容易的。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刚才大家讲到领导这个因素,我说领导是一个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群众想办法。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想出了各种打仗的办法。
我讲一个例子。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办法以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
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
同时,把汽车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汽车路,汽车开过来开过去,畅行无阻。
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后来,地下仓库修起来了,地下礼堂也修起来了,敌人在上面丢炸弹,我们在下面开大会。
我们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鲜战场,就感到相当危险。当然,危险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办法,并不是那么了不起。
毛泽东最后说:“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这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胜利原因最精辟的总结,也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规律的高度概括。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只要坚持这两点,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PART
04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毛泽东还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他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
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
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
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这个的讲话中,毛泽东还非常自信地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
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
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对报名参军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还严。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毛泽东的这番话说出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决心。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自信。
我们爱好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倘若帝国主义胆敢将战争强加于我,一定让它有来无回!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来源:东方伟人
文/舒云
十年动荡时期的宣传画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句话并不是林彪首创,而是源自1964年的流行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歌词朴素、形象,曲调简单、好听,堪称“文化大革命”中演唱最多的歌曲之一。《红旗》杂志1965年第3期向全国推荐近几年在群众中流行的13首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位于榜首,之后依次是《社会主义好》 《我们走在大路上》《工人阶级硬骨头》 《社员都是向阳花》《三八作风歌》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为女民兵题照》 《学习雷锋好榜样》 《高举革命大旗》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人民日报》1965年5月2日记载,首都欢庆五一劳动节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辐射全市的文化宫、公园、体育馆等主要公共场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到之处,都是《东方红》 《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9月11日,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表演《革命赞歌》,序幕是《东方红》 《大海航行靠舵手》。1966年7月1日“沈阳第二届音乐周”,独唱、小合唱、大合唱、器乐演奏等轮番演出《大海航行靠舵手》24次,尤其是500多名演员齐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更是震撼全场。“文革”时期的大会一向是《东方红》开场,《大海航行靠舵手》结束。风行全国的“忠字舞”,背景音乐主要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难怪有人说,1966年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妇孺皆知,就像1949年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1958年的《社会主义好》一样。《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词作者郁文,全名李郁文,黑龙江省尚志市人。1947年他凭一把二胡,从哈尔滨考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宣传队。他会拉二胡、京胡,吹长号,也上台当演员,还写出了不少文艺作品。20世纪60年代初,在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中,他以哈尔滨歌剧院编剧的身份深入基层,记录了工农兵的语言:大海行船靠舵手,我们干革命的舵手就是毛主席……万物生长靠阳光,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经过归纳整理,李郁文写出歌词《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后来,词曲作者接受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文艺部副主任王敬之的建议,将歌名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词作者没有争议,而曲作者有些复杂。有人说《我为祖国献石油》和《大海航行靠舵手》是双胞胎,除起兴句和结束句稍有不同外,无论旋律走向和节奏类型几乎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我为祖国献石油》涉嫌抄袭,而实际上正相反。2015年第10期《当代音乐》发表吉林省音协副主席牛世生悼念秦咏诚的文章,披露了这一事实。1964年3月中旬,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突然接到中国音协通知,请他3月20日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李劫夫写过《二小放牛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虽然他才50岁出头,但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学院党委决定让秦咏诚陪他去。秦咏诚是辽宁大连人,14岁开始发表歌曲。1952年进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劫夫、霍存慧,1956年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的苏联作曲家列·西·古洛夫一年。他曾在旅大歌舞团、辽宁歌剧院任创作员,以后担任辽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秦咏诚一向低调,远不如他创作的《我和我的祖国》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的名气大。秦咏诚接到通知时,正是高烧卧床的第三天,但他还是陪恩师李劫夫来到大庆油田,在铁人王进喜领导的1205钻井队住了三天。大庆党委宣传部的同志拿来一摞歌词,秦咏诚在李劫夫挑选后,选中了薛柱国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他在招待所食堂的饭桌上,仅用20分钟就谱完了曲。恰在这时,他的好朋友王双印为准备第四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寻找歌曲,秦咏诚就把刚出炉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给了他。1964年7月17日,王双印没有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而是唱了他作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秦咏诚第一次听,感觉很好听,经别人提醒,他才发现王双印谱的前四句与《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前四句惊人相似,不仅每个乐句的落音相同,而且从调式到曲式结构都有很多相同点。就在这次音乐周上,王双印当面向秦咏诚道歉,并向李劫夫解释说,他非常喜欢《我为祖国献石油》,正好拿到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词,创作时间紧,脑子全被《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占满,跳不出去了。1964年5月,王双印创作《大海航行靠舵手》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已经播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同年10月中国唱片公司还灌了唱片。《每周一歌》创办于1957年,每周重点介绍、反复播放一首新歌,像“文革”前推荐的《学习雷锋好榜样》 《社会主义好》 《我们走在大路上》 《社员都是向阳花》 《老两口学毛选》 《马儿啊你慢些走》 《打靶归来》等,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过从政治影响力来说, 《每周一歌》 播放的歌曲包括《我为祖国献石油》,还是比不过《大海航行靠舵手》。1965年2月8日,《大海航行靠舵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出,紧接着又经《红旗》杂志推荐,很快家喻户晓。1964年5月,王双印、李振盛、李郁文 (从左至右)合影
欢迎订阅《党史博览》,呈现更多优质好文
(微信公众号搜索“党史博览”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