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7 09: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晏子春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了解背景": -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晏子春秋》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地位等进行了解,以便在作文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比如可以围绕晏子的智慧、政治理念、人际交往等方面展开。
3. "结构安排": - 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晏子春秋》及其作者,以及自己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展望《晏子春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观点鲜明": - 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模棱两可。 - 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但要保持观点的一致性。
5. "论证充分": - 使用具体事例、名言警句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充分。 - 注意引用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
6.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文章读起来更加顺畅。
7. "文化内涵": -
《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时期。当时诸侯纷争,各国都在寻求治国安邦之道,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在这样的背景下,晏子的思想和事迹经过长期流传,被人收集整理成书。关于其作者,一般认为是齐国的晏婴,也有观点认为是后人根据晏婴言行及相关史料编纂而成。
内容概述
- 晏子的政治思想:书中贯穿了晏子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当关注民生,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如“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体现了他对君主道德和行为的规范。同时,晏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有才能和品德的人来担当。
- 晏子的外交智慧:记载了许多晏子在外交场合的精彩表现。例如晏子使楚,面对楚国的刁难和羞辱,他凭借着机智的言辞和坚定的立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巧妙比喻,既反驳了楚国对齐人的诋毁,又展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 晏子的生活节俭与品德修养:晏子生活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他认为君主和大臣都应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榜样。他还注重自身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正直无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
文学特色
- 语言简洁明快:《晏子春秋》的语言简洁而生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如“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短短几句话,就将一个深刻的道理阐述得清晰明了。
-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描写,塑造了晏子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晏子机智、勇敢、正直、爱国,他的形象在书中跃然纸上。同时,书中对其他人物如齐景公等的刻画也较为细致,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 故事性强:以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来展现晏子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如“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智慧与权谋的较量。
历史价值
- 史料价值:为研究春秋时期齐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它记载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发展脉络。例如通过书中对齐景公时期政治活动的记载,可以了解到齐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统治阶层的状况。
- 思想价值:晏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民本思想、节俭观念、用人之道等,为后世统治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借鉴。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就与晏子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渊源。
后世影响
-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晏子春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手法。其故事性强的特点启发了后世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创作,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晏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道德观念、政治理念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晏子春秋》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文学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其思想内涵还是文学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汲取智慧营养、推动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部叙事抒情紧密结合的佳作
——简评长诗《晏子》
文 | 耿建华
《晏子》是马晓康的近作。这部长诗用诗人眼光透视了历史,塑造了晏子这位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的生动形象。晏子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年。他的事迹不仅载入史册,亦流传于百姓口中。马晓康查阅了大量史料,从中提炼出写作素材,并加以诗人的想象,不仅写其事,而且写其心,使这位2600多年前古人鲜活地站在了读者面前。
写人当然要叙事,写诗自然要抒情。这部长诗把叙事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晏子形象立体多面地展示出来,尤其是对其内心的诗化表现更为成功。
齐灵公时晏婴为上大夫。晋国伐齐,齐军大败,灵公跑进临淄,晏婴劝阻,灵公不听。书中用《与灵公书》一章叙写这段史实,着重刻画出晏婴内心的伤痛:“我的国君。这些接连丢弃的城池里/有没有哪一个是在您的大梦中的呢?/赌上太子的性命,也换不来齐国的尊严 /我绵软的齐国,任凭晋国宰割/会盟,不过是变相的叩拜/众诸侯的饕餮盛宴里,并没有齐国的餐盘”。他为懦弱的国君伤痛,亦为任人宰割的齐国伤痛。
庄公时,崔杼弑庄公,晏子没有殉死。诗中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让晏婴为自己辩护:“(我是国君的臣子,更是百姓的臣子/该死的不是我,该逃的也不是我/那么多习武之人却无法匡扶社稷/享用勇爵却不能尽忠的人/枉死在沙场上,不能魂归故里的人/被陷害的人,冤屈的人饮酒作乐的人,淫糜的人……)”。马晓康不仅是在复述历史,而且也在反思历史,他通过晏子的内心剖白,把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挖掘出来。这样的写法才是诗的表现。
晏子使楚
这部长诗还表现了马晓康出色的语言能力。他的叙事是诗化的、意象化的,他的抒情也是诗化的、意象化的。
他这样描写齐庄公被杀后的齐国:“他们在太庙前挖下一个大坑,企图倒装整个天空?/把白云填进来,把风也牵进去/雨水也流入大坑,但绝不汇聚成泽/他们不会说,这大坑/其实是给他们自己准备的简易墓地”。他把此时的齐国比作将要连根拔起的大树:“狂风吹散了大雨,吹散了所有信誓旦旦/齐国的社稷摇摇欲坠/这座江山的大树就要被连根拔起……/(一个预言的结束/是另一个预言的伏)”。
“大坑”和“树”的意象准确地表现了当时的情境。
再读这些诗句“储备三年的雪,可以煮沸多少心事/我只想将真实的阳光播撒/寂寞时,就想一想巍峨不动的泰山/失意时,就想一想奔流不息的黄河/”。意象化地呈现出要想大有作为的晏婴的内心潮动。
一部长诗结构也很重要。结构不精心设计,就难以建筑起诗歌大厦。这部长诗除了序诗,分成了内篇、外篇、终结篇、追问篇四大部分。内篇分为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大章,重点突出了齐景公,因为这是晏婴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时期。这也是这部长诗的华彩乐章。外篇则写了与晏婴有关的三个人叔向、梁丘、孔子,进一步表现晏婴的治国之道和内心世界。终结篇通过两封书信,晏婴反思自己的一生,富有人性深度。追问篇是作者对历史发出的追问和思考。
《晏子》是一部难得的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很好的力作,也是一部富有创新性的历史抒情诗。马晓康为历史人物长诗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很期待着他下一部新作问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