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7 11:59
写作核心提示:
莫言,原名管谟业,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著称。撰写一篇关于莫言的讲话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确定作文的主题,比如可以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赞扬,对他作品的分析,或是对他个人经历的探讨。
2. "结构清晰":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莫言的背景,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成就。 - 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展开,可以分段论述,每段论述一个核心观点。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化主题,并可能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个人感悟。
3. "内容充实": - 引用莫言的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情节,以支持你的观点。 - 结合莫言的作品和言论,展示他的文学风格、创作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 如果可能,引用其他评论家或读者的观点,以增加说服力。
4. "语言风格": - 使用正式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每句话都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论述。
5. "观点独到": -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只是简单地复
来源:九派新闻
12月20日,《人民文学》来到董宇辉直播间,作家莫言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
莫言表示,最近经常和年轻人接触,非常有意思。“他们讲话有很多‘陷阱’,问我是哪里人,我说高密人,他们说‘不,你是我的心上人’。”
莫言说,真正鲜活的语言都在老百姓这里。“有很多这样的梗,证明真正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始终是在读者、老百姓口头上流传。”
莫言称,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总是在动态发展,如果要写出接地气的东西,真的是要跟读者多打交道,尤其是要跟年轻人多打交道。”
此前,莫言在中国香港接受了第19届·2024“爱心奖”的颁奖。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知“爱心奖”获奖者可以获得19万美元奖金(约合人民币130万元)时,便决定“一定要去拿这个奖”。
他说:“他们告诉我说有19万美元的奖金,我一听眼睛都亮了,我说,这个‘要得’。”
“我立刻就想到,这19万美元大概可以兑换130万人民币,按照我们这几年救助先心病患儿的平均用款数额来算,这笔钱可以用来救治6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我要拿这个奖,有了这笔奖金,可能会改变60多个孩子的处境,这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在世,钱再多,也就只能花一部分;房子再大,也是睡一张床。但如果能用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帮助孩子解除病痛,这种荣誉感、成就感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最好的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莫言说。
据悉,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全数捐出19万美元的奖金,助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孤独症家庭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代表作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他曾于2004年获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的慈善之旅从20多年前就开始了。
1999年,他将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当年的文学奖奖金捐赠给了检察日报社在云南西畴县捐建的希望小学。2001年,他又将“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的两万元奖金继续捐献给这所小学。
获得诺贝尔奖两年后,2014年,莫言向红十字会捐赠了100万元稿费,用于救助西部地区的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们。
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共捐出个人稿费125.7万元,救助了来自西藏地区的62名先心病儿童。
2023年7月,莫言联合《中国慈善家》杂志等共同发起“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成立“两块砖公益基金”。
“莫言同心”项目专注于先心病儿童的救治,已成功资助170余名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并为15万余名青少年进行公益筛查。
2024年1月,莫言曾现身“恒心至善”2023年度慈善盛典现场,在演讲中,他提到:“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就像天上的颗颗星斗,都在发出自己的光芒,然后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澎湃新闻、深圳晚报、中国慈善家杂志等
12月20日,《人民文学》来到董宇辉直播间,作家莫言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
莫言表示,最近经常和年轻人接触,非常有意思。“他们讲话有很多‘陷阱’,问我是哪里人,我说高密人,他们说‘不,你是我的心上人’。”
莫言说,真正鲜活的语言都在老百姓这里。“有很多这样的梗,证明真正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始终是在读者、老百姓口头上流传。”
莫言称,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总是在动态发展,如果要写出接地气的东西,真的是要跟读者多打交道,尤其是要跟年轻人多打交道。”
此前,莫言在中国香港接受了第19届·2024“爱心奖”的颁奖。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知“爱心奖”获奖者可以获得19万美元奖金(约合人民币130万元)时,便决定“一定要去拿这个奖”。
他说:“他们告诉我说有19万美元的奖金,我一听眼睛都亮了,我说,这个‘要得’。”
“我立刻就想到,这19万美元大概可以兑换130万人民币,按照我们这几年救助先心病患儿的平均用款数额来算,这笔钱可以用来救治6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我要拿这个奖,有了这笔奖金,可能会改变60多个孩子的处境,这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在世,钱再多,也就只能花一部分;房子再大,也是睡一张床。但如果能用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帮助孩子解除病痛,这种荣誉感、成就感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最好的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莫言说。
据悉,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全数捐出19万美元的奖金,助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孤独症家庭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图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公开资料显示,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代表作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他曾于2004年获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的慈善之旅从20多年前就开始了。
1999年,他将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当年的文学奖奖金捐赠给了检察日报社在云南西畴县捐建的希望小学。2001年,他又将“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的两万元奖金继续捐献给这所小学。
获得诺贝尔奖两年后,2014年,莫言向红十字会捐赠了100万元稿费,用于救助西部地区的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们。
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共捐出个人稿费125.7万元,救助了来自西藏地区的62名先心病儿童。
2023年7月,莫言联合《中国慈善家》杂志等共同发起“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成立“两块砖公益基金”。
“莫言同心”项目专注于先心病儿童的救治,已成功资助170余名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并为15万余名青少年进行公益筛查。
2024年1月,莫言曾现身“恒心至善”2023年度慈善盛典现场,在演讲中,他提到:“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就像天上的颗颗星斗,都在发出自己的光芒,然后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来源:澎湃新闻、深圳晚报、中国慈善家杂志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