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8 20: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母亲读后感的8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主题明确: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即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这个主题可以是关于母亲的品质、对你的影响、母爱的伟大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你所读的书籍或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要充分展开你的观点和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母亲的品质:描述母亲在你心中的形象,如善良、勤劳、坚强等,并举例说明。
b. 母爱的影响:谈谈母亲对你的成长、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c. 母爱的伟大:表达你对母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可以从母亲为你付出的一切来体现。
d. 与他人的对比:将母亲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突出母亲的独特之处。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语病,确保文章流畅易读。
b. 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生动形象: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妈妈》很简单的两个字,就是这两个朴素的字就能引发我们看这部电影的兴趣
这部电影讲了一位八九十岁的妈妈照顾一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家里只有她们两个人,两人相依为命。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很厉害的文科老师,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老师,但气质从不败美人,她仍然很漂亮;女儿也是一位大学老师,但她心里一直有个结,因为她没让爸爸回家,爸爸跳湖去世了,这也是在生病之后她总是看到爸爸的原因,在她心中,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件事情,或许整理爸爸的日记也是她给自己的一些安慰吧。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的那句,无论你怎么样,多大,你都是我的女儿。哇,泪目了,女儿怕自己的病情回影响到妈妈,送妈妈去养老院,而妈妈也不怕自己被女儿拖累,就算自己被女儿打,咬,留下不知是眼泪还是雨水的泪水,但第二天自己生病了也会尽心尽力的照顾女儿。这也是女儿和妈妈的双向奔赴吧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电影有没有什么感触,有没有想起自己和妈妈的点点滴滴呢?希望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大家都能理解了妈妈的辛苦,去给妈妈一个拥抱吧
在这里,我也想祝天下所有的妈妈都健康快乐!
高尔基是俄罗斯作家,苏联时期重要的文学活动家。
他是真正的实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做过很多底层工作,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一边漫游,一边做苦工,四处流浪的生活使得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炼了意志,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
使他拥有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作品中也非常熟悉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小说《母亲》以劳动妇女拉盖娅·尼洛夫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也才40岁左右。
开篇写工厂的枯燥而绝望的生活,沉重的机器是如何把人无情地碾碎而变成金钱。
人们疲于奔命,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能欣赏,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无兴趣。
但书中也没有两班倒12小时的描写。
1905年左右俄国已经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比较发达,工厂比较多。工人群体庞大。
尼洛夫娜是铁链工厂工人符拉索夫的妻子,经常被喜欢酗酒的符拉索夫家暴。
她是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殴打折磨而又忍气吞声的女人。
符拉索夫在酗酒中结束了生命,儿子巴威尔开始也像父亲一样对待生活,但是后来突然转性,在认真看书。
母亲很担心,因为她儿子巴威尔看的是禁书,马克思主义的书。
母子进行了深谈,她在儿子及其他同志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的真理。她也觉得儿子的同志都是好人。
工厂发生了“沼地戈比”事件,也就是工厂要清理沼地,要扣工人的钱,巴威尔等人煽动工厂工人罢工,演讲,发传单。被捕进狱。
母亲为了救儿子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巧妙地进入工厂散发传单,这也证明了散发传单另有其人,不单单是他儿子。
这些活动经费也是一些参加的同志,从工资里挤出来的钱。
“五一”游行时儿子高举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要求革命行动。
儿子再次被捕,她便搬到城里尼古拉家里去,和其他战友一起战斗。
她装扮成修道女,小市民或贩卖花边和织品的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俄国的市镇和乡村。
小说结尾,母亲为了传送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英勇的母亲把传单散给车站上的群众,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看完《母亲》,我觉得,当时的俄国工人力量已经比较强大。书中有告密者和帮凶,考勤员伊萨被人打死的描写,对革命有害的人也必须杀死。已经是从单纯的思想宣传到刺刀见红的战斗。
也描写了农民,在无法忍受的赤贫中腐烂着。
农民领袖雷宾与县警所长的斗争,农民还是穷困,软弱。
他本来是工人,要带领农民去抢教堂,有人反对,有人拥护,显然没有完全发动农民群众。
雷宾对打他的县警质问,“你是谁,是上帝吗?”
但农民仍然存在幻想,以为上面会有讲法律的人,没有维护雷宾,不善于斗争,致使雷宾被抓到城里。
相对来说,当年中国的反动力量更加强大,军阀,官僚资本,土豪劣绅,帝国主义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工农都比较弱小,特别是罢工的矿工和海员和其他工人,并不是很多,文盲占比极大,斗争更加残酷。所以说中国的革命胜利更加不容易。
从文学艺术来说,《母亲》既有由于残酷的现实所激起的愤怒和批判,又有革命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的浪漫主义。高尔基都力求在现实的发展进程中把握历史的真实,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脸谱化英雄形象。有脆弱,也有坚强,有失败,也有成功,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列宁领导二十多万革命战士和起义工人起义,二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包围冬宫,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动了总攻信号,只有2000多士官抵抗,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显然,当时的俄国工人力量是很强大的。
当然高尔基也犯过错误,他有“造神论”的思想,他想将社会主义与宗教结合在一起的意思,受过列宁的批评。
造神论的思想危害有多大,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
总得来说《母亲》是伟大的,一个中年妇女思想改变并且觉醒,参加了充满风险的活动很不容易,刚开始对于暴力行动她是十分恐惧,脆弱,忐忑,动摇。源自于她以前的家暴产生的恐惧心理和女性天性的弱点,更担心着儿子的生死。但她逐渐勇敢起来,亲口向群众宣传真理。斗争经验也逐渐成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