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6-19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励志电影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电影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电影的主题,即电影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这将有助于你在作文中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选择合适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分析电影,如剧情、人物、导演、摄影、音乐等,选择一个角度作为你的论述重点。
3. 突出个人感受:在作文中,要表达出你对电影的感受和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结构清晰:按照引言、正文、结尾的结构进行写作。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电影,正文部分阐述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5. 逻辑严谨: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观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跳跃性论述。
6. 引用经典语句:在作文中适当引用电影中的经典语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 结合现实意义:将电影中的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探讨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8. 注意语言表达: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过于平淡或口语化的表达。
9. 避免抄袭:在写作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切勿抄袭电影评论或他人的读后感。
10.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以下
来源:环球网
作为中巴建交70周年的献礼,巴基斯坦电影《翱翔雄心》(ParwaazHaiJunoon)于2020年11月登陆中国院线惊艳亮相,获得观众好评。上世纪引进的《叛逆》、《永恒的爱情》、《人世间》等译制片曾融入几代中国观众的美好回忆。时隔多年,巴基斯坦电影再度国内公映,标志着中巴人文交流的崭新历史篇章。
影片以巴基斯坦空军绝地出击歼溃外敌的场面震撼开篇,尖峰时刻下,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枭龙战斗机翱翔天宇的飒爽英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此开启整个故事的叙述铺陈,不仅点明了建构国家认同的影片内核,更是运用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表达,致敬礼赞中巴友谊历久弥坚,万古长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国才有家”的崇高信仰贯穿影片始终。《翱翔雄心》讲述了外临敌人示威、内逢恐怖侵袭的情势下,巴基斯坦青年空军军人在艰难险阻中淬炼成钢,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义无反顾、舍身赴战的故事。通过饱满的情感叙事、精湛的人物塑造、民族化的艺术呈现,讴歌了巴铁空军英雄铮铮铁骨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在叙事上结构扎实,技巧成熟,通过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使整个故事饱满而有可信度。在情节上,设置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交替进行的双重主线结构,将爱国主义话语的宏大叙事融入人物的微观刻画之中。以男主角为焦点的叙事故事线演绎了空军中队队长哈姆扎的英雄主义事迹。他以出色的技术与沉稳的表现驾驶枭龙战机,不容祖国受外敌丝毫凌侮,突遇危机之时,对僚机不离不弃冒死营救。成功返航后,哈姆扎跪地伏身深情仰望蓝天致敬祖国的镜头,尤为令人动容。国内恐袭硝烟四起之时,哈姆扎再次临危受命,为减少对周边的附带打击和精准制敌,他选择了低空飞行,在地空作战的殊死较量中壮烈牺牲。在以女主角为焦点的故事线中,萨妮娅从痛失恋人中振作起来,在哈姆扎的精神感召下,放弃美国国籍,决意报效祖国,毅然加入巴基斯坦空军。身体素质不强且背负父亲空难去世阴影的她,克服内心恐惧,超越重重挑战,最终以佳绩毕业,成为优秀的女战斗机飞行员。
影片充分挖掘调用了情感叙事的深度与张力,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呈现于多维度的情感叙事之中,着力于家国情怀的共情,由此完成对至高理念与信仰的升扬。影片中,青年军人的爱国情、亲情、爱情、友情交织呈现,一体化于爱国主义话语叙事,完型于理性与感性的微妙融合。这里,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概念和空洞说教,而是寓于人性,化于情感,被赋予真切丰厚的可感知性,因而产生了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萨妮娅在飞行学院的学习成长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着身体素质局限、极地生存挑战、以及编组飞行规训的心理恐惧,每一次关卡,都是对践行军人使命的极大考验。是爱情的正向能量唤醒了她的自我意志,她的国家认同感在放弃美国国籍的那一刻即得到质的升跃,此后每一次现实考验中,她都仿佛在内心完成了某种神圣的情感联结。爱的原动力滋养了她对战斗机飞行员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和终极爱国情怀。以哈姆扎为视角的情感叙事中涵纳了更多的情感矛盾。他置身于代际冲突与亲情期待的压力漩涡之下,他的恋情不仅遭到自己家庭的反对,女友的母亲也逼迫他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做出抉择。作为军人、儿子、恋人,哈姆扎的多重身份统一弥合于他对国家至上的崇高信仰。奔赴战场之前他为萨妮娅留下爱的誓言:“如果我凯旋,我将再也不离开你。如果我牺牲,我将永远属于你。”在诸多戏剧化的情感冲突中,其一言一行都显得至情至性而又不失英雄本色。此外,哈姆扎与战友南迪尔的出生入死的深厚战友情谊也点亮了影片的情感叙事。对敌空战中,哈姆扎曾不顾自身安危去营救南迪尔。而就是在纳迪尔的婚礼上,他邂逅了一生挚爱萨妮娅。哈姆扎壮烈牺牲后,纳迪尔以战友之名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寄望他长大成为飞行员。甜蜜的因缘,诚挚的友谊,生死的抉择,浴血的理想,正是在如此跌宕起伏、波澜澎湃的情感叙事中,影片编织出一曲英雄主义赞歌。
从艺术呈现来看,影片的场景设置、运镜打光、声音效果、剪辑制作等方面可圈可点之处居多。通过流畅的镜头组接,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观与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组成一幅幅淳朴清新的画卷,丰富了观众对巴基斯坦的文化认知。精心设计的背景歌曲增添了抒情性的氛围质感,灵动曼妙的歌舞场面注入了浪漫主义的基调情致。影片的视听美学风格富于民族文化内涵,彰显了文化自信,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基斯坦电影产业资金资源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影片仍保持了稳健精良的制作水准,不愧为诚意满满的中巴友谊献礼之作。
《翱翔雄心》在思想上绽放出国家叙事的崇高之美,在艺术上描摹出英雄人物的精神之美,在美学上呈现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之美,堪称巴基斯坦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经典力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巴两国的共同追求,影片所着力传达的国家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激起了中国观众的由衷感动与深切共鸣。
作者:于秋阳 中国传媒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负责人
少年“扑腾”时所作出的尝试,体会到的失败感与世事无常,也让观众在无形中完成了一场对自我的内在审视与观照。如果注定平凡,如何去拥抱自己的普通?
——————————
提起青春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梦想、热血、拼搏。可实际上大部分人的青春,只是在高考面前,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中,主角张伟就是一个普通人。作为校内4个“张伟”之一,他长相普通,成绩中游,被班主任批评“不上不下”,是妈妈眼中“考个二本就不错”的“差生”。在并不友好宽松的环境下,张伟缺乏自信,唯唯诺诺,直到意外被不靠谱儿的体育老师任命为学校组建的男子花样游泳队队长,生活似乎迎来了某种“不普通”。
按照经典青春励志片模式,这时平凡的主角会面临父母的不解、同学的嘲笑、周围人的阻碍,并和伙伴们一起冲破重重难关,顺利逆袭“开挂”,走上不一样的人生。《五个扑水的少年》中,张伟也经历了类似的考验,但电影并没有给他安排一个令人瞩目的结局,而是呈现了一个更现实的命题:如果注定平凡,如何去拥抱自己的普通?
《五个扑水的少年》改编自2001年上映的日本同名电影,相比于原版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新版带着本土底色:高中班主任关灯“突击检查”偷玩手机的同学,主角第一次担任队长却被母亲泼冷水“你这也就考二本的成绩,练什么花游”,教练在激励队员训练时用的也是最经典版台词“你是这几个人里最差的”。改编后的“打压式”教育背景让电影不仅仅突出青春的浪漫恣意,而凝入更深刻的内核,将故事从日漫搞笑画风拉入有笑有泪的现实。
看这样一部电影,听着名为《普通》的主题曲时,观众会不自觉地被故事里的少年戳中:看吧,其实当年的你也和他一样,普通、平凡、不上不下、奋力挣扎。少年“扑腾”时所做出的尝试,体会到的失败感与世事无常,也让观众在无形中完成了一场对自我的内在审视与观照。
接受自己的普通有多难?电影通过少年们传达出不同人的经历和选择。从小在体校训练的高飞,经常在各类比赛中拿第一,这份自信却在进入省队后被打破。高飞无法接受自己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他人,不惜用自伤的方式离开体校,逃避那个“泯然众人矣”的自己。
而作为中等生的张伟,面对老师和母亲的否定,选择麻木接受,在日常生活中一脸茫然地随波逐流。好不容易借着“花游队长”的名义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却还是在做不好后空翻动作时,冲着恨铁不成钢的高飞破罐破摔:“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我就是做不到。”
面对失败和不堪,人们往往一边不甘,一边逃避,无法从内心坦然地接受那个真实却不完美的自己,也无法相信自己能够作出怎样刻骨铭心的改变。
争吵过后,张伟与高飞边撸串边谈心。那一晚,张伟独自去了泳池,真正享受在水中的时光。这或许是张伟最平静的时刻,为着心头的那股劲儿坚持练习不被外界看好的男子花样游泳,接受自己是个碌碌无为、无法成功完成后空翻的队长,但不再有失败时的自暴自弃。那一刻,那些接受普通之后所作出的尝试,被平凡洗练之后依旧想坚持下去的勇气,让这个关于“普通”的故事有了成长的属性。
当然,电影结局很真实。张伟并没有因为男子花样游泳表演的顺利完成而“开挂”,原定表演因为时长原因被主办方取消,少年们的拼命训练只换来一场比赛尾声的“突袭式演出”。尽管这一幕很热血,但演出过后,张伟依旧只是学校里四个张伟之一,掉进人堆里找不出来;破格获得的“参与奖”相比于学校陈列的大奖杯,依旧是那么普通不起眼。
在整场表演的最后,张伟成功展示出了他苦练已久的空中翻腾,并在想象中一路上翻,完成了跟伙伴开玩笑时说的“三十七周半”。他说:“我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也可能今后一直普通下去。”在普通的生活中,少年尝试着拥抱自己的普通,跳出不自信的桎梏,追寻一抹人生高光。
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普通,或许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大家都有过挣扎与无望。这群因为对学校领导指令“不爽”而热烈反抗过大人的少年,可能最终也还是会回到平庸、寡淡的生活里去。
但青春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平凡的日常里有那么一丝丝冲劲和不甘,以及明知普通后选择接纳并勇敢地走下去。让观众看到渺小但完全绽放的一个个自我,或许正是影片所传达的意义。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